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武俠仙俠 » 三十三劍客圖» 一 趙處女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十三劍客圖 - 一 趙處女字體大小: A+
     

    江蘇與浙江到宋朝時已漸漸成為中國的經濟與文化中心,蘇州、杭州成為出產文化和美女的地方。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吳人和越人卻是勇決剽悍的象徵。那樣的輕視生死,追求生命中最後一剎那的光彩,和現代一般中國人的性格相去是這麼遙遠,和現代蘇浙人士的機智柔和更是兩個極端。在那時候,吳人越人血管中所流動的,是原始的、獷野的熱血。吳越的文化是外來的。伍子胥、文種、范蠡都來自西方的楚國。勾踐的另一個重要謀士計然來自北方的晉國。只有西施本色的美麗,才原來就屬於浣紗溪那清澈的溪水。所以,教導越人劍法的那個處女,雖然住在紹興以南的南林,《劍俠傳》中卻說她來自趙國,稱她為「趙處女」。

    但一般書籍中都稱她為「越女」。

    《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

    「其時越王又問相國范蠡曰:『孤有報復之謀,水戰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於兵弩。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范蠡對曰:『臣聞古之聖人,莫不習戰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凶決在其工。今聞越有處女,出於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

    「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於處女曰: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頡橋(向上勁挑),未墮地(『未』應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應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見越王。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劍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越王即加女號,號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墮(『墮』應作『隊』)高(『高』是人名,高隊長)習之教軍士,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吳越春秋》的作者是東漢時的趙曄,他是紹興人,因此書中記載多抑吳而揚越。元朝的徐天祜為此書作了考證和註解,他說趙曄「去古未甚遠,曄又山陰人,故綜述視他書紀二國事為詳。」

    書中所記敘越女綜論劍術的言語,的確是最上乘的武學,恐怕是全世界最古的「搏擊原理」,即使是今日的西洋劍術和拳擊,也未見得能超越她所說的根本原則:「內動外靜,后發先至;全神貫注,反應迅捷;變化多端,出敵不意。」

    《藝文類聚》引述這段文字時略有變化:「(袁)公即挽林內之竹似枯槁,末折墮地。女接取其末。袁公操其本而刺處女。處女應,即入之。三入,因舉杖擊袁公。袁公則飛上樹,化為白猿。」

    敘述袁公手摺生竹,如斷枯木。處女以竹枝的末梢和袁公的竹桿相鬥,守了三招之後還擊一招。袁公不敵,飛身上樹而遁。其中有了擊刺的過程。

    《劍俠傳》則說:「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舉杖擊之,公即上樹,化為白猿。」

    「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車,當是從《吳越春秋》中「頡橋」兩字化出來的,形容袁公使動竹枝時的靈動。

    《東周列國志演義》第八十一回寫這故事,文字更加明白了些:

    「老翁即挽林內之竹,如摘腐草,欲以刺處女。竹折,末墮於地。處女即接取竹末,還刺老翁。老翁忽飛上樹,化為白猿,長嘯一聲而去。使者異之。

    「處女見越王。越王賜座,問以擊刺之道。處女曰:『內實精神,外示安佚。見之如婦,奪之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捷若騰兔,追形還影,縱橫往來,目不及瞬。得吾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大王不信,願得試之。』越王命勇士百人,攢戟以刺處女。處女連接其戟而投之。越王乃服,使教習軍士。軍士受其教者三千人。歲余,處女辭歸南林。越王再使人請之,已不在矣。」

    這故事明明說白猿與處女比劍,但後人的詩文卻常說白猿學劍,或學劍於白猿。庾信的《宇文盛墓誌》中有兩句說:「授圖黃石,不無師表之心,學劍白猿,遂得風雲之志。」杜牧之有兩句詩說:「授圖黃石老,學劍白猿翁。」所以我在《越女劍》的小說中,也寫越女阿青的劍法最初從白猿處學來。我在《越女劍》小說中,提到了薛燭和風鬍子,這兩人在《越絕書》第十三卷《外傳·記寶劍》一篇中有載。

    篇末記載:楚王問風鬍子,寶劍的威力為甚麼這樣強大:「楚王於是大悅,曰:『此劍威耶?寡人力耶?』風鬍子對曰:『劍之威也,因大王之神。』楚王曰:『夫劍,鐵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風鬍子對曰:『時各有使然。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死而龍臧,夫神聖主使然。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聖主使然,死而龍臧。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通龍門,決江導河,東注於東海,天下通乎,治為宮室,豈非聖主之力哉?當此之時,作鐵兵,威服三軍,天下聞之,莫敢不服,此亦鐵兵之神,大王有聖德。』楚王曰:『寡人聞命矣!』」

    《越絕書》作於漢代。這一段文字敘述兵器用具的演進,自舊石器、新石器、銅器而鐵器,與近代歷史家的考證相合,頗饒興味。風鬍子將兵刃之所以具有無比威力,歸結到「大王有聖德」五字上,楚王自然要點頭稱善。拍馬屁的手法,古今同例,兩千餘年來似乎也沒有多少新的花樣變出來。

    處女是最安靜斯文的人(當然不是現代著迷女裙、跳新潮舞的處女),而猿猴是最活躍的動物。《吳越春秋》這故事以處女和白猿作對比,而讓處女打敗了白猿,是一個很有意味的設想,也是我國哲學「以靜制動」觀念的表現。孫子兵法云:「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拿處女和奔躍的兔子相對比。或者說:開始故意示弱,令敵人鬆懈,不加防備,然後突然發動閃電攻擊。

    白猿會使劍,在唐人傳奇《補江總白猿傳》中也有描寫,說大白猿「遍身長毛,長數寸。所居常讀木簡,字若符篆,潦不可識;已,則置石磴下。晴晝或舞雙劍,環身電飛,光圓若月。」

    舊小說《綠野仙蹤》中,仙人冷於冰的大弟子是頭白猿,舞雙劍。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中,連續寫了好幾頭會武功的白猿,女主角李英瓊的大弟子就是一頭白猿。



    上一頁 ←    → 下一頁

    重生之特種兵的呆萌妻修真高手的田園生活神級反派醫毒雙絕:冥王的天才寵權少誘歡,寵妻成性
    末日輪盤權武風云大聖傳龍符修真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