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六百五十三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朕就是亡國之君 - 第六百五十三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字體大小: A+
     
      于謙看著天邊的雲彩,不悲不喜的說道:「臣曾經聽聞過一個故事,臣還專門找禮部尚書胡濙,求證過這個故事的真偽,確認為真。」

      跟皇帝講話,不講真話就不要說話,否則就是欺君之罪。

      于謙繼續說道:「永樂七年,太宗文皇帝北伐,陝西一農夫於泥河濱得玉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朱祁鈺啞然的說道:「傳國玉璽?是朕知道的那個和氏璧改的傳國玉璽嗎?」

      脫脫不花獻出的是大元寶璽,並非自秦代代代相傳的傳國玉璽。

      民間傳曰:得玉璽者得天下也。

      當年江東猛虎孫堅獲得了這枚玉璽,就鬧得血雨腥風,交惡無數。

      而後袁術得到了這枚傳國玉璽,僭越稱帝,離心離德,最後落得眾叛親離,嘔血而死。

      傳國玉璽的出現,往往伴隨著腥風血雨,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于謙的手指在憑欄上敲擊著,有些出神的說道:「是,玉制色白微青,螭紐,缺一角以金補,陝西巡撫不敢怠慢,連夜將玉璽送入京師。」

      「胡尚書見到了那枚玉璽,堅稱那枚玉璽是假的,理由有三。」

      「一、篆文與《輟耕錄》等書摹載魚鳥篆文不同,說是玉璽上的八個字,與秦時的篆文不同,胡尚書在禮法這塊是無出其右的,自然對秦小篆有深入的研究。」

      「二、旁刻魏錄者不類,漢獻帝被迫禪讓,曹丕稱帝,讓人在傳國玉璽上刻上了大魏受漢傳國璽,以示禪讓和正統,在陝西發現的這枚玉璽上並無此句。」

      「三、則是胡尚書知道這傳國玉璽究竟去了哪裡,元末宰相、修了遼金宋三史的脫脫帖木兒,酷愛磨璽,喜歡把玉璽磨平了,刻上自己的名字,傳國玉璽就被磨平了。」

      朱祁鈺一愣,這元末宰相脫脫的愛好有些奇怪,不過想起乾隆乾小四酷愛給名畫蓋章,這磨璽的癖好,也不足為奇了。

      「原來如此。」朱祁鈺當然知道,這玩意兒很難是真的,與其說陝西農民在田地里發現了傳國玉璽,朱祁鈺更相信脫脫這個完蛋玩意兒把它磨平了。

      這種獻祥瑞的方式,大概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陝西上下製造了這種祥瑞的熱點新聞,太宗文皇帝只需要就坡下驢,就可得到一個受命於天,皇位正統的名頭。

      畢竟太宗文皇帝的皇位,是起兵造反,靖難篡來的。

      胡濙自始至終就是誰在寶座上就支持誰,乃是無德禮部尚書,大明投獻第一人,從建文朝一直投獻到了景泰朝,六十年風風雨雨,胡濙始終屹立不倒。

      胡濙居然阻止了這場證明朱棣皇位合法性的鬧劇。

      朱祁鈺懷著幾分探究的神情看著于謙,等待著于謙的下文。

      于謙看著陛下理解了他要說什麼,才繼續說道:「就跟這泰山封禪類似,用一枚玉璽去證明受命於天,就像辦一場盛大的祭祀,讓老天爺知道功績的泰山封禪一樣。」

      「本身就是很可笑。」

      「胡尚書當時跟文皇帝說:我朝高皇帝自製一代之璽,文各有義,隨事而施,真足以為一代受命之符,而垂法萬世,何藉此璽哉!」

      「我大明自有法統,何須借著這個不知道真假的玉璽去證明呢?」

      「文皇帝覺得胡濙所言有理,那麼祥瑞玉璽就被扔進了內承運庫里,應該還在落灰,沒人敢拿那東西出來賣錢。」

      朱祁鈺連連擺手說道:「不不不,于少保此言大謬!」

      「稽戾王的正統之寶,都被孫繼宗給偷了一枚出去,誰知道那祥瑞玉璽有沒有被人給偷了去賣錢!」

      「啊?…哈哈哈。」于謙的表情由驚訝到會心一笑,再到長笑不已。

      整個泰山南天門觀景台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當年南衙僭朝造反,孫忠和孫繼宗居然拿出一枚正統之寶,號稱要為皇帝報仇清君側,而且經過有司鑑定,那枚正統之寶居然是真的!

      在正統年間,發生什麼事,都不算是稀奇古怪。

      于謙繼續解釋道:「胡尚書之所以能夠說服文皇帝,放棄這祥瑞戲碼,而文皇帝認為胡尚書在理的原因,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八個字,政斯之物,於義未當。」

      「胡尚書還對文皇帝說:秦傳國玉璽消失已經很久了,今天和宋朝時、元朝時所得的玉璽,應當都是後世照著秦朝玉璽打造故意假冒的」

      「天下人巧爭力取這假貨,覺得得到了這所謂的玉璽,就證明了受命於天。」

      「可是受命於天本身,就不是受命於一塊石頭上、玉璽上,而是受命給德行啊。」

      「所以宋元皇帝,求不到受命於天的玉璽,就命人仿造,得到之後,君臣喜形於色,昭告天下,誇誇其談,卻不知道他們這麼做,卻是貽笑千古,讓人嗤笑。」

      朱祁鈺認真的品味了下胡濙勸諫的這段邏輯,不得不佩服。

      胡濙不愧是禮部尚書!

      他的邏輯很完整,而且還極度的政治正確,順便拍馬屁把朱棣拍的頭暈眼花。

      這胡尚書,是個拍馬屁的高手。

      師爺之名,實至名歸。

      並且胡濙不會在勸諫過程中,讓朱棣感到任何的羞辱和不適應,因為朱棣先同意了不搞獻寶璽祥瑞的把戲,胡濙才用宋元得傳國玉璽貽笑千古,來襯托朱棣的英明。

      朱祁鈺恍然間發現,胡濙歷來勸諫,也是如此。

      他看了一眼于謙,更加肯定于謙也是高手。

      于謙和陳循的職責是一致的,都是勸皇帝仁恕之道,皇帝手刃兄長,殺親王、誅駙馬都尉,暴戾之名四海傳揚。

      但是于謙從來不跟陳循那樣,整日裡抱著四書五經,跟唱催眠曲一樣念叨,而是在不經意間,將他對國家之制的理解,講的十分通透。

      政斯之物,於義未當。

      受命於天,受命以德。

      這就是于謙說這麼多的核心理念。

      作為一個大明皇帝,應該確切的知道大明的法統,不是天授、不是天人感應、不是讖緯、不是玉璽、不是封禪,不是這些政治神話讓大明長治久安。

      而在於德。

      封禪、五德、讖緯、天人感應的政治神聖性的褪色,也是皇權愈發集中的體現。

      于謙的表情變得非常奇怪,一副要講又不想講的說道:「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與不一,然後正統之論作。」

      「若是稽戾王能夠明白這正統二字任何一個字,也不至於置天下於危亡了。」

      于謙對正統二字的理解極深,這是他對大明的熱愛,他愛的深沉,所以他理解的透徹。

      這番話,他其實對稽戾王說過,可是稽戾王所作所為,實在是讓人啼笑不已。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謂曰正統。

      朱祁鈺稍加思忖,笑著說道:「于少保何必擔憂?朕還是朕,于少保多慮了。」

      于謙在擔心什麼?

      朱祁鈺這次南巡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唯一一次,甚至可能會在漫長的執政期間,持續南巡。

      因為正如李賓言法四時得到的四時之序那般,大明會持續的出現冬序,那陛下就得多次南巡解決冬序。

      但是文人著墨的這段歷史,會如何描述呢?

      大概是曲筆隱晦皇帝的功績,誇大其詞的描述南巡的奢侈。來證明景泰年間的皇帝,是個亡國之君。

      皇帝做了這麼多,青史卻留污名,是庶孽皇帝得位猖獗,不理朝政南下尋歡作樂,一個【我夢江南好】的亡國之君的特徵,怕是跑不掉了。

      我夢江南好,是隋煬帝楊廣的詩,最後楊廣亡了大隋,楊廣死在了江南。

      所以于謙才擔心,他的陛下會因為這些而糾結,停下腳步。

      于謙在雲海之側,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看看陛下是否不忘初心。

      于謙趕忙俯首說道:「臣惶恐,臣亦惘然。」

      「臣快六十了,耳聞不言,僅且目見,天下之事,莫過於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這天下時,這宇宙事,大抵逃不過如此。」

      「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家、一個宗族、一個商賈、一個地方,乃至周而復始的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初時,都能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事不賣力,許是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

      「一如當初高皇帝於滁州。」

      大明的龍興之地,既不在鳳陽,也不在應天,而是在滁州。

      大明的廣積糧緩稱王也是在滁州,那時候群狼環繞,朱元璋彈丸之地,掙扎求生,手中武將謀士,團結一致,傾盡全力。

      于謙的神情愈發複雜,越發糾結,他略微有些失神的說道:「許是這功業成了,日子好了,這人便愈發倦怠了,也許是天性使然,人性本惰,一小部分人開始懈怠。」

      「而後就跟瘟病那般,這一少部分變成多數,多數變成大多數,大多數形成了風氣,仿若向來如此,向來如此就是對的。」

      「正如當初陛下處理隆興寺附田,對臣所言,問題日後再談,若是日後陛下也懈怠了當如何。」

      「正如當初高皇帝立鐵榜規勸勛貴。」

      人是會懈怠的,尤其是沒了迫在眉睫,讓人朝不保夕的危急之後,便會愈發的懈怠。

      這種懈怠一旦開始,就如同山上的滾石、如同傳染的瘟病,最後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

      明明是錯的,但是無法糾正,也無人糾正的風氣。

      于謙繼續說道:「陛下啊,這興亡二字便是如此,冷冰冰的。」

      「歪風邪氣逐漸形成,甚至沒人認為它是錯的,尚奢也好,斂財也罷,皆是如此,所有人都不以為然。」

      「如此下去,這政怠宦成就成了,所以有王振僭越神器。」

      「這人亡政息就成了,所以才有棄置交趾,麓川反覆。」

      「這求榮取辱也就成了,想英國公張輔征戰一生,臨到老邁被宦官喜寧欺辱,死後連具全屍都沒留下。」

      英國公張輔是戰死的,死後屍骨被丟棄,無法分辨,最後合葬了土木堡的青山之上。

      土木堡至今沒有英烈祠,雖然有禮部去祭奠,但是英烈祠始終沒有設下。

      土木堡之戰,是大明國恥。

      于謙的表情終於變成了迷茫,他看著雲海出神的說道:「所以臣疑惑,這天下事,宇宙事,似乎總是如此循環往復,那陛下和臣做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按照襄王朱瞻墡對人生階段的闡述,一個人要經歷是我、有我、無我的階段。

      無我則是知道心中所求,為了這個目標,矢志不渝堅定的走下去,哪怕是死,也在所不辭。

      于謙的目標是什麼?

      是大明國泰民安,和大明皇帝朱祁鈺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

      于謙有沒有矢志不渝,哪怕是死也在所不辭?

      自然是粉身碎骨渾不怕。

      可是于謙罕見的迷茫了。

      朱祁鈺無法給于謙解惑,勇士殺了了惡龍最後變成惡龍魚肉村民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上演著。

      他即便是以超過了六百年的目光去看,這個老套的故事,不過是一次一次的演下去而已。

      所以,朱祁鈺如何給于謙解惑?

      于謙不信陛下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那陛下又如何始終不忘初心?

      是不是在無人知曉的深夜裡,陛下也曾輾轉,思慮所作所為,究竟為了哪般?

      朱祁鈺看著雲捲雲舒,看著太陽升起,開口說道:「朕比于少保小了三十多歲,朕若是惜命活著,最起碼比于少保多活三十年,于少保若是走後,朕要獨自活三十年之久。」

      「沒有于少保在側,朕要活那麼久。」

      孤單的活著,沒人理解的活著。

      泰安宮的后妃們並不通曉國政,一旦于謙離世,朱祁鈺在國事上,就真的變成了孤家寡人。

      「于少保所言,朕自然想過這個問題。」

      「朕死後,朕的官廠會被撲買,朕的錢法會敗壞、朕的吏治無法持續、朕的京營會腐化墮落武備不興、朕冊封的武勛會苟且偷安,朕會被安上無數個亡國之君的特徵,朕也那麼做了。」

      「但是朕覺得,這人世間,我們來過,這就足夠了。」

      「我們走後,工坊商賈會給工匠們合理的薪資、朝堂明公們會勸說皇帝並且合不一,再怎麼興文匽武,大明都維持相當數量的精銳、財經事務有一套完整的錢稅法,不是他們良心發現,只不過是因為我們來過。」

      「這還不夠嗎?」

      于謙的眼睛越來越亮,他在無我的人生境界裡的迷茫,本來就沒有人能給他解惑,他也就是勸諫之後,抱著閒談的心態,說了自己的困惑。

      「足夠了!足夠了!」于謙左手用力的擊打了一下右手說道:「我們來過,因為我們來過,足夠了!」

      朱祁鈺笑著說道:「甚至朕有時候在想,就是那種抱著僥倖的心理在想。」

      「朕的國策,景泰年間,朕與諸位愛卿,朕與天下所有人,上下一心的所有國策。」

      「不會那麼輕易的人亡政息,哪怕是保留一部分,那就足夠慶幸了,雖然朕知道那很難。」

      「但是歷史向來如此,總是在循環漸進的。循環有,漸進亦有,做出了探索,對與錯勿論,我們的確做了探索。」

      朱祁鈺看了看天色說道:「時辰不早了,該下山了。」

      ------題外話------

      求月票,嗷嗚!!!!!!!!!!!!!!!!!嗷嗚!!!!!!!!!!!!!!!!!!!!!!!!!!!

      。

      



    上一頁 ←    → 下一頁

    蜜吻小青梅:傲嬌竹馬,田園嬌寵活人迴避逃婚33次:棄后帶娃不有個總裁非要娶我
    轉生眼中的火影世界神級兌換系統玄渾道章朕有子民千千萬都市神級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