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第908章 近身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 第908章 近身字體大小: A+
     

    黃海,因黃河出海口的水發黃而得名。這個與中華民族的文明發祥地有重要瓜葛的淺水海,現在成了中華民族文明能否延續的屏障。只要中國海軍不被消滅,日軍就不能放開手腳向中國的心臟渤海進發。

    因爲另一條進出通道廟島羣島,離山東大陸太近,是陸上火炮施展的天堂。現在的人民軍陸軍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強大如日本海軍,也不敢進行登陸作戰。

    看到中國艦隊避到海洋島與獐子島背後的三角海域,谷口尚真大將命令“金剛”、“比睿”二艦突前挑戰,如果無人應答,則以強烈艦炮對海洋島進行甕中捉鱉式的無目標射擊。

    說是無目標,原因爲海洋島是由20多座海拔爲200多米高的山峰組成的,環繞在一起圍成一個12公里的馬蹄形港灣。它擋住了來自四面的風,也擋住了島外船隻的視線。

    隨着幾聲挑釁式的炮嘯,海洋島上沉寂如塵。日艦想突進,卻怕擱淺,誰讓它們身架大呢?老對着山石轟炸也不是個事啊?大炮身管都是有壽命的,每浪費一發炮彈,就是減少一次使用壽命,這是日本的家底所不允許的。

    無奈何之下,“金剛”號與“比睿”號開始圍繞海洋島做順、逆時針的巡弋,既是觀察敵情,也是給己方海軍陸戰隊尋找可能的登陸地點。想想那幫子關東軍也真是蠢,這麼重要的地方,呆了二十多年,竟然沒有去勘探一番?哪怕把這裡建一個據點也好啊!

    不是關東軍蠢,而是他們太過於驕傲與自信。舊中國基本上算起來沒有海軍,陸軍有更大的領土要去征服,誰在乎這麼一點子小島?何況比它更重要的大連和旅順是現成的軍港,犯不着爲這個不能停駐大型軍艦的小島費心費神。

    這也導致日本海軍基本上對這一片抓瞎。好在海洋島不大,日本軍艦在迅速地轉了一圈後已把這裡的情況摸個大概。既然中國軍人放棄了對這塊要地的控制,那就由大日本帝國的海軍先從征服渤海外海開始吧。

    運輸艦“日本丸”號攜帶着三百名海軍陸戰隊官兵向海洋島西面進發。經過偵知,港口面向西開,寬約5米,島上水路只有一條。任憑浪濤洶涌,港內仍水平如鏡,所以這裡的漁民稱之爲“太平灣”,意圖用好名字尋求好兆頭。

    不過是不是憑藉好口彩就能討到好結果,只有天知道了。

    “日本丸”號有兩千噸,雖然比日本艦隊其它絕大多數軍艦都小不少,但是也遠比中國的驅逐艦要大,它爲什麼可以能往淺水灘裡去?因爲它是運輸艦。

    和作戰軍艦不同,運輸船隻爲了增大運輸量,一般地底座都特別寬大,不像遠水海軍爲了能夠抵禦風浪和提高速度,相對來說都爲細長身型,吃水也深。它本爲一般民用船隻,被臨時徵調及改裝而成,仍脫離不了臉大脖子粗的臃腫造型。

    在海洋上,運輸艦及登陸艦類似於陸地上的步兵,負責在炮火(主要是艦炮)的掩護下攫取勝利果實(登陸)之用,特別是由海及陸的場合。在中國海軍還未能實現淺水海軍的全覆蓋時,日本海軍已經實現了遠洋攻擊能力,是完完全全的藍水海軍。

    在大洋中,在面對面,孱弱的中國海軍不是其一合之敵。但在這錯綜複雜的海域裡,在擁有地利之便的海軍面前,船堅炮利不是堅不可摧。

    無法撼動其裝甲巡洋艦,而且距離也夠不着,不代表中國海軍沒有用武之地。這不,“日本丸”的到來,給了中國岸炮部隊又一次嶄露頭角的機會。

    雖然一般講來艦炮和岸炮對攻是要吃虧地,但是因架不住日本海軍太過強大,其一艘“金剛”級的火力就足以抵得上一個滿裝的重炮營,沒辦法,它的火力太兇猛了。

    而且岸炮還有一個重大的缺點:移動困難。特別是在海洋島上,道路崎嶇,牽引汽車在好不容易把大炮就位後就離開了,以免殃及池魚,所以這些炮,一時半會是沒辦法離開的…而日艦完全可以避開這座火力碉堡,只要離開其火炮攻擊半徑。

    仗着它們的射程遠,完全可以在中國岸炮的射程外進行欺負人的打擊。

    不過這也是中國海軍所設想的。岸炮已經做了初步的防禦措施,隱藏在山間和谷口,也能撐幾輪炮擊,可以持續地做出威脅舉動。至於日艦能夠機動作戰的優點,反正周邊有三個這樣的島嶼,而且牢牢佔據着通往西朝鮮的黃海水道,就不用管它了。

    只要這三個島存在一天,整個東北黃海,日本海軍就做不到來去自如,而中國似乎不堪一擊的艦隊,就能夠憑藉這三個“城堡”和日艦“躲貓貓”,伺機給它一下子,這就是“存在艦隊”的最大用處。

    既然“日本丸”號硬要做出頭鳥,那也不妨給它點厲害瞧瞧。打不過大艦,還轟不死你這些皮薄餡多的運輸艦?所以李德標悄悄地招呼就近的幾門炮,向它瞄過去。

    也是日本海軍狂妄,哪怕你派出幾艘快艇去偵察一番也好啊,哪能一出手就是一條運輸艦?想登陸也不能這麼心急啊!

    這時候,李德標他們的頭頂上突然傳來嗡嗡的轟鳴聲。作爲被牢牢灌輸“空、潛、快”海軍戰略的這些將領們,對於空軍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海軍航空兵來得這麼快麼?

    他擡頭一看,卻不是自己見過的“水轟-1”和“魚轟-1”的樣子,倒像是偵察飛機。而且和中國海軍航空兵例行的作戰方針不同,空中只有一架,而不是慣常的至少一箇中隊十二架的機羣。

    舉着望遠鏡仰得脖子都酸了,他看到了機翼上紋着的太陽旗,看到了飛行員對着炮位來回飛行,甚至聽到了飛行員驚恐的呼聲。

    “報告!報告!海岸上發現支那軍許多大炮!”這是日軍偵察機飛行員向其母艦發回的信息。當然,李德標是聽不到的,他只是一種本能的直覺。

    正在傾聽同僚對於朝鮮半島上雙方交戰狀況彙報的山本五十六被匆匆趕過來的情電長打斷了興致勃勃的談話:“大佐,偵察機傳來重大發現:支那炮兵在海洋島上駐有重炮,極有可能對我軍造成威脅!”

    這個山本,就是日後在太平洋戰爭時大放異彩的那個聯合艦隊司令,現在是日本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赤誠”號的艦長。

    講起來,“赤誠”號成爲航母,也是陰錯陽差造成的。本來,它是一艘與“金剛”號不相上下的戰列艦,擁有29500噸的龐大身軀。可是生不逢時的它,在即將建好時遇到了《華盛頓條約》的簽署,面臨着要麼改裝要麼拆除的窘境。

    當然一心要躋身海軍強國的日本是不會讓它被拆除的,所以思來想去鑽了條約的空子。因爲《華盛頓》條約限制了大噸位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的數量,卻對主宰未來海洋的航母的作用認識不足,並未對其作過多限制,所以日本就把“赤誠”號改成了航母。

    當然,日軍的思維還是未能完全擺脫“大炮鉅艦”的桎梏,所以“赤誠”號擁有與巡洋艦等級的艦炮:雙聯裝艦炮兩門、單管六門,均爲200MM口徑。這是與一般重巡洋艦交戰都不遜色的武備,不過比它們多出了60架飛機。

    說起來,日本在世界上是爲數不多的開創使用飛機作戰的國家。遠在日佔青島時,它的海軍的亮點之一便是首次使用水上飛機進行偵察和轟炸,在開創性上並不遜於歐美。當然,這個時候,飛機的作用也就主要限於偵察,轟炸只是嘗試,作用並不彰顯。

    但是山本不是別人,或者說牛人有別於常人的地方便是在平常中發現機會。曾經的炮術專業畢業生、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過、擔任過海軍大學教官、出差過歐洲、做過海軍霞浦航空隊教官兼副長、做過駐美大使館武官、擔任過巡洋艦艦長和航母艦長的山本,因爲豐富的經驗和敢想他人所不敢想,在日本海軍軍官中獨樹一幟,也很早就在朦朧中感覺到了飛機對於海軍的意義。

    而且日本建造航母由來已久,它在1922年2月就建造了一艘完全意義上的航母“鳳翔”號,擁有21架飛機,載重7470噸。其後開始了更大噸位、後來成爲主力航母的“赤城”號,3.4萬噸;“加賀”號,3.5萬噸,各有60架飛機。

    當然它們都是因爲《華盛頓軍備條約》簽訂後對未成品的“廢物利用”,完全屬於一種無意識,卻誤打誤撞,成爲航母大國。

    而且,因爲開始就是大型軍艦改裝的航母,起點就很高。在以後十幾年間不斷摸索、改裝,最後日本的航母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正史上戰前,它的數量和質量都很高。

    對於張漢卿大搞海軍飛機之事,這麼重要的情報日本人不可能沒有耳目。儘管他們認爲用廉價的飛機來對抗重甲巨炮是一種理想,但也刺激了日本海軍,讓他們往正確的方向又多邁出一步。

    這一步是張漢卿賜予的,如果最終證明中國人的方法是正確的,那麼,日本無疑也會從中學到些什麼。

    這時候的日本航母作戰理論,還放在用艦載機轟炸陸地目標上,至於把對手的軍艦作爲假想敵?不需要,中國軍艦太弱,而英美無疑又很強。

    所以“赤誠”號只是不間斷地起飛了數架偵察機在廣闊的黃海海面上巡邏,也牢牢抓住第一驅逐艦隊的方向,對海洋島的偵察,只是一個偶然。但正是這個偶然,掀開了海軍交戰的新篇章。



    上一頁 ←    → 下一頁

    萬年只爭朝夕末世大回爐農女要翻天:夫君,求壓全職法師婚後相愛:腹黑老公爆萌
    寵妻無度:金牌太子妃柯南世界里的巫師神級奶爸我有一座冒險屋費先生,借個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