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第222章 洗牌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 第222章 洗牌字體大小: A+
     

    張作霖欣然允諾,張漢卿的話說到他心裡去了。真能做到了這點,他不但掌握着奉天的軍政大權,還將在經濟上有強硬的本錢,將是名正言順的“奉天王”。他點頭說:“這個主意甚好。我們這次就把那個‘奉天農民資金信用合作社’捧大;至於金融廳廳長的人選,就讓海泉兼任好了。”

    海泉,就是劉尚清,由於這次金融危機中他與張作霖同舟共濟,他在張作霖的心中印象出奇地好,老張想讓他兼職銀行業監管自是應有之義。至於把錢都注入“農民資金信用合作社”,那是因爲這是于鳳至孃家的產業。反正是支持一家,肉爛在自家小鍋裡總比大鍋裡要香,而且於鳳至這兒媳行事很周正,自己很是喜歡,給她孃家點好處也是給她長臉,算是公公的一點心意嘛。

    可是張漢卿不這麼想,他連忙制止說:“不妥。‘奉天農民資金信用合作社’新成立,又是鳳至孃家的產業,貿然就給它這麼大的重任會讓別人不服,反而弱化了父親這次金融改革的意義。我的意思還是扶持另一家的爲好,但要給信用社一個正名的機會,讓它作爲奉天幾家大型銀行之一即可。另外金融廳的廳長人選,劉伯伯雖然是可用之人,但球員和裁判不能爲同一人。我建議父親的監印官張惠霖擔任較好,這個人剛正不阿,又對父親忠心耿耿,本身又從事的是監管的工作,做起來輕車熟路。”

    劉尚清是東三省官銀號總辦,也就是類似於中|央銀行的角色。中|央銀行本來就對各商業銀行有天然的控制權,再讓他兼職金融廳的工作,從現代審計角度來說,確實不妥。張惠霖字志良,是張作霖的貼身秘書兼督軍署監印官,可以說是老張的心腹中的心腹。張漢卿用他,主要還是他與奉天金融界向來是兩條平行線,在這個時候出任此職,也是對金融秩序一種良好的促進。

    至於不讓“奉天農民資金信用使用社”出頭,不是張漢卿不想,實際上還是因爲今後的奉天土改中還有許多用得着它的地方,他的私心是作爲自己的後備力量呢。如果它變成張作霖的經濟班底,自己用起來便不會那麼舒坦不是?他的一席“大公無私”的話,倒讓老張頷首稱是。兒子爲老子着想,如此上道,怎麼着也得在奉天金融改革的大潮中給點甜頭吧?

    這時候,北京政|府要求收回紙幣,給持幣人“一個交待”。因而,奉天興業銀行不得不於1916年10月31日“停業整頓”。

    張作霖乘着這個好時機,主動應戰,他宣佈金融廳成立,並委任張惠霖爲廳長,奉天的大小銀號都將由這個金融廳監管與定期審計。

    同時宣佈整理財政,最重要的舉措就是將奉天興業銀行和東三省銀行併入東三省官銀號,這樣做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原本這三家銀行均屬奉省官商合營,且各自獨|立,顯然不利於銀行信用的構建,在業務上也經常撞車。而從財政統一的角度來講,三行亦有合併的必要。就現代銀行體系而言,亦要求有一個且只能有一個“中|央銀行”來發行貨幣,主導貨幣信用。就此而言,三行合併從理論上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

    這個時候,對於奉天興業銀行和東三省銀行來說,在經營方面也恰恰遇到了一些麻煩。先說奉天興業銀行,曾發行四釐債券1000萬元,每年光是利息就需要付出40萬元;東三省銀行原定發行大洋券750萬元,但發至470萬元時,就開始貶值,持券人紛紛要求兌現,若繼續發行,極有可能出現擠兌風潮,後果不堪設想。這也說明,這兩家銀行較東三省官銀號來說,其信用略遜一疇,若合而爲一,即可增加其信用度,每年又可節省經費40萬元。

    那麼,三行又是如何合併的呢?首先,由官銀號發行匯兌券2000萬元,將奉天興業銀行發行的1000萬債券和東三省銀行發行的750萬大洋券盡數收回;同時將奉天興業銀行和東三省銀行的財產歸於官銀號。三家銀行中的商股由官府收購後,合併後的東三省官銀號變爲純官股的東北的“中|央銀行”。

    經過充分醞釀,這年12月30日,東三省官銀號開始發行“一二匯兌券”,即每元兌換12角小洋票的大洋票,用以回收小洋票。並於同日張作霖下令廢除“奉小洋票”本位,改爲“奉大洋票”本位。“奉大洋票”與全國通用的銀元貨幣單位統一,與日本正金鈔1元相等,從而防止了錢商從兌換差價中牟利。而在此前,張作霖還從朝鮮銀行奉天辦事處借款300萬金票,作爲準備金。這樣,總算把1916年的東北金融風暴緩和下來了。

    反正是信用貨幣,又處於壟斷地位,所以新的“奉大洋券”一躍成爲奉天唯一的貨幣。以後,東三省的貨幣發行由官銀號行使,並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央屬)協商發行額度。

    當時一元的購買力是非常大的,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也不過是十幾個大洋而已。原本奉天小洋券就有一角、二角、五角的“大錢”,然而仍需要有更小的輔幣流通,發行小錢勢在必行。

    由於民國時期錢幣混亂,除國家級別的銀行外,各省還有省級的銀行,但主要發行大額的貨幣,而小面值的以銅幣爲主。但市場上銅幣較沉,且數量有限,大面額不是都用得起的,市民交易十分不便,專門發行以銅元爲單位的小面值貨幣頗有必要。這個時期,很多省也都有專門發行銅元的銅元局。就在後世,人民幣不是也有一分、二分、五分的小幣嗎,異曲同工而已。

    張漢卿與劉尚清等財經委員會決意成立奉天銅元局,掛在東三省官銀號之下,專門發行面額爲一分的銅元(單位爲枚)以及銅元卷(紙幣)。在奉天,銅元票是和大洋及大洋券直接掛鉤的,100枚銅元券兌換大洋或大洋券一元。

    這個小面額的銅元早期相當受歡迎,很快就被市場認可。



    上一頁 ←    → 下一頁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逆鱗神醫小農民第一贅婿黃金瞳
    迷霧紀元仙王的日常生活抗日之特戰兵王聖墟邪王嗜寵:鬼醫狂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