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 【一千三百六十四 錯綜復雜的區域】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 - 【一千三百六十四 錯綜復雜的區域】字體大小: A+
     
        第二天,王大山拿出了一份九人的名單,弗拉基米爾格拉納特拿出了一份三人的名單。

        最后葉卡婕琳娜克里莫娃,王大山和弗拉基米爾格拉納特三人選出了張浩波和高誼通二人作為主副二官,率領一支200精干干部戰士,和十幾名對阿富汗地形和習俗熟悉的高級特工,組成尖刀連,奔赴坎大哈。

        公元1747年,普什圖人艾哈邁德·汗被選為坎大哈各部落的最高首領,艾哈邁德·汗從此改稱艾哈邁德·沙赫(意即皇帝),宣布建立杜蘭尼王朝,定都坎大哈。

        后來,艾哈邁德·沙赫的兒子帖木爾將首都遷往喀布爾,但坎大哈一直是阿富汗斯坦南部的商業中心和軍事重鎮。坎大哈除盛產水果外,它還是阿富汗斯坦牛、羊肉類的重要供應基地和羊毛集散地。

        坎大哈位于阿富汗南部,地理位置重要,往西可達赫拉特,位于喀布爾、赫拉特以及奎達(巴基斯坦)的公路交叉點,交通地位十分重要。

        同時也處于勒齊斯坦沙漠東北端海拔1000米的綠洲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坎大哈的大部分居民是普什圖人和塔吉克人,也有少量俾路支人,人口約21萬。坎大哈最初為亞歷山大大帝所建。1221年曾遭蒙古人破壞。14世紀又遭帖木兒破壞。1522年納入巴布爾統治。1747年成為杜蘭尼王朝的首都。

        普什圖人是阿富汗斯坦的主體民族,亦稱“阿富汗人”,居住在巴基斯坦西部的約上千萬人,占巴基斯坦總人口的16%,又稱為“帕坦族”。

        阿富汗斯坦東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民族。操普什圖語,他們是阿富汗斯坦的主體民族。在“阿富汗人”這個詞泛指在21世紀初阿富汗斯坦地區任何民族之前,阿富汗人是普什圖人特有的名稱。

        普什圖人認為他們起源于阿富汗斯坦,是一個共同祖先的後裔。有些部落是在13到16世紀由阿富汗遷往巴基斯坦的。

        普什圖人務農、放牧、好戰。多數部落是定居的農民,既耕種又從事畜牧業。有些則是遷移不定的牧人及馬幫。大多數人都愿意服兵役。據估計在阿富汗斯坦的普什圖人口約750萬人,在巴基斯坦有上千萬人。他們組成約60個部落,大小不同,重要性迥異,各占一方。

        普什圖人屬歐羅巴人種印度一帕米爾類型。語言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支,受印度語族影響較大,有很多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借詞,也有某些古伊朗語特征,普什圖語用阿拉伯字母書寫。

        阿富汗斯坦普什圖人分為杜蘭尼人和吉爾扎伊人兩大支系,其中又分若干小部落和部落集團,首領稱王。

        1747年杜蘭尼部落首領艾哈邁德沙·杜蘭尼建立了杜蘭尼王朝,一度形成龐大的軍事帝國。

        此后,杜蘭尼人一直在國內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在巴基斯坦的普什圖人也保留著民族部落組織殘余。其中又分為尤素夫扎伊人、阿夫里迪人、莫曼達人、阿拉克扎伊人等十多個族系。普什圖人的祖先為公元前后幾個世紀從中亞遷移到興都庫什山脈以南的游牧民族。10~11世紀時,一部分普什圖人開始轉為農耕。

        阿富汗斯坦普什圖人中約五分之一仍從事季節性游牧經濟,多數人從事灌溉農業。巴基斯坦普什圖人多為半農半牧的定居農民。

        伊斯蘭教傳入前,普什圖人主要信仰佛教和拜火教。約在公元9世紀的時候,一個名叫伊本·卡拉姆的穆斯林開始傳播遜尼派教義。后來,他成為阿富汗伊斯蘭教卡拉米葉派的奠基人。此后,伊斯蘭教在大城市和商業中心開始傳播。

        15世紀,赫拉特已成為伊斯蘭文化的中心。阿富汗斯坦和巴基斯坦的普什圖人大多數屬遜尼派的哈乃斐學派。遜尼教派實際上是國教。

        在西部地區也有少數信奉什葉派的普什圖人居民。在巴基斯坦的大多數普什圖人也信奉遜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學派,部分人信仰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派。普什圖人信仰虔誠,嚴守伊斯蘭教義和習俗。

        巴基斯坦的山區里分布的這些部落可以說是“國中之國”,對于封閉的帕坦人,英國人的殖民統治對于他們的生活幾乎沒有太直接的影響;部落里的人幾乎都是依照自訂的法律與傳統生存。

        所以,王大山最初對于不動用武力而進入這一地區,不抱任何的希望,但是在弗拉基米爾格拉納特的支持下,王大山也改變了看法,認為試一試,未嘗不可。

        塔吉克人自稱“托吉克人”,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使用塔吉克語(東部波斯語),有文字,信伊斯蘭教,多為遜尼派(禮拜制度講究很高,有的派別以宗教主宰生活),部分屬什葉派(世俗生活為主而兼顧宗教),分布在阿富汗斯坦、中亞的伊朗語族居民。

        塔吉克人指傳統上的一個定居民族,他們之中住在塔吉克和烏茲別克的那一部分人,使用塔吉克語,這種語言是波斯語的一種方言;另一部分住在阿富汗斯坦的人們,操達里波斯語。

        塔吉克人是中亞定居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這種文化在史前時期從伊朗高原傳播到大約自海至華國邊界這一片地區。

        他們聚為村落,居住平頂房屋,房屋以泥土或石塊砌成。他們種植小麥、大麥、黍類,耕地有灌溉之利。

        塔吉克人的城鎮沿商路,通波斯、華國和印度,因之城鎮形成商旅中心。后來突厥人西遷,進入塔吉克人的居住地區。

        塔吉克人雖然仍保持其波斯語,但在文化上卻已突厥化了。

        大多數塔吉克人是遜尼派穆斯林,但有少數居住偏遠山區的人們,則屬于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王大山在地圖上標示出塔吉克人的主要分布區域,“塔吉克人是中亞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其遠祖可追溯為公元前10世紀前后來自歐亞草原的一些使用伊朗語的部落。這些部落在中亞地區的阿姆河流域、澤拉夫尚河和卡什卡達爾河流域、費爾干納盆地和中亞以南的地區,與原先住在這里的居民大夏人、粟特人、帕爾坎人(古費爾干納農民),以及在中亞北部和東北部游牧的塞種人結合逐漸形成塔吉克人。”

        “他們跟我們華國素來有淵源。公元前2世紀,月氏人來到大夏地區,在月氏人的民族成分中即包含有塞種人的因素。塞種人的一個分支即貴霜人曾建立強大的貴霜國。4~5世紀時,由于貴霜國的衰落,導致埃夫塔利特人入侵,后者曾建立過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到6世紀,隨著突厥汗國的崛起,突厥人的成分日益增多,從10世紀末起,他們在中亞地區的政治生活中逐漸占據優勢,從此開始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突厥化過程。許多塔吉克人被同化,但是,波斯語始終保留著,而且還成了突厥人統治地區的一種國語。”葉卡婕琳娜克里莫娃道。

        “這是最讓我頭痛的,一大堆的區域,民族,宗教,我估計阿富汗人自己可能都分不太清楚,我這都是根據統計局給的情報重新標出來的,我花了整整一個星期才大概弄清楚了一點。”王大山苦悶道。“如果是面對像英法這種的,單一的軍隊,還簡單一些,最怕面對這種沒有形成國家的地方。”

        過去,平原地區的塔吉克人主要從事農業,多靠人工灌溉,兼營園藝和畜牧業。農業以種植棉花、小麥、大麥、大米、馬鈴薯為主。農具十分簡陋,如鐵鏵木犁、用樹枝編的耙、自制的鋤頭和鐮刀等。

        “盡量不要牽扯到民族之間的沖突中去,要堅持華皇陛下的尊重民族,尊重宗教信仰,維護地區和平的宗旨,就不會有事。”弗拉基米爾格拉納特這樣說,“不管是普什圖人,還是塔吉克人,不管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我們都尊重。”

        張浩波和高誼通都點頭道:“明白。”

        “你們的所有行動,如果不是來不及,都要經過我,隨時保持電報聯系。來不及的情況下,可以動用武力,以保護自身安全為主,我們的向導精通他們的幾個民族語言,這個不用擔心。”弗拉基米爾格拉納特繼續吩咐道。

        張浩波和高誼通將弗拉基米爾格拉納特的囑咐一一的記下來。

        “你們到坎大哈外圍的時候,看看是誰在占領,如果是阿富汗人,就進入,并且和他們的默罕默德雅庫布汗保持聯系。如果已經是英國人了,也進入,不過,只是保護大使館。”葉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吩咐道,“看清情況,如果華國商人的安全無法保證,你們可以全部撤離。”

        弗拉基米爾格拉納特不贊成撤離,不過沒有說什么,葉卡婕琳娜克里莫娃是最高行政長官,而且,葉卡婕琳娜克里莫娃的想法更加安全。


    上一頁 ←    → 下一頁

    狂探一遇成婚:撿個總裁當老大神別分心網遊之全球在線都市血狼
    大主宰修真界敗類總裁的私有寶貝神話版三國極品美女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