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 【一千零一十三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甲午崛起最新章節 - 【一千零一十三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字體大小: A+
     
        萌總裁讓著這些人,跟他們協商,是不想走太過野蠻的軍事殖民路線,一個不聽話,就殺,省事是省事了,人殺的差不多了,要多少年才能填補人口空白呢?把整個中亞省的這上千萬一大堆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人口都弄得離心了,亂子會不斷的。

        所以,殺,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給大家時間適應,現在已經給過了,而且,在行政的過程中,不是還能夠繼續適應嗎?不知道當初華軍的宣傳有什么問題呢?我想,如果百姓是真誠擁護華國和華粹黨的領導,不存在這個問題。”陸抗天的話,很官方,卻也能夠做到滴水不漏。

        萌總裁覺得好玩,長期的軍事高官生涯,可以讓一個放牛娃成長為將軍,也可以成長為政府高官。

        在場的人,如果用后世的說法,其實都可以看成漢奸,漢奸的氣量是不大的,他們頂多就是敢為自己爭取一點權益,真的要挺著脖子跟華國直接對抗,自然是不敢的。

        萌總裁耐著性子在會場做了兩個多小時,議事的進程很快,一百多像決議,最后全部都是全票通過!

        華國官方,全部都由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簽字,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簽字,現在在很多時候,可以等同于萌總裁的簽字,因為,這直接出自總裁秘書處,甚至比趙輕蘿的華國中央政府的簽字和印章都更能代表華國。

        大會的所有成員,也大都簽了字。

        不僅僅是簽字,每個人簽字的時候,還拍照,然后是各種集體大合照,表面上,一團和氣,有了西伯利亞的經驗之后,華國在中亞省,做的更加熟練,也更加到位,第二天,大篇幅的報紙版面,將全部是這些照片。

        你們再要是說老百姓有意見,那么,就是你們自己無能,你們簽了字,就要去做說服工作,再不行,就是華軍去。

        武力,什么時候都是第一位的,有武力保駕護航的政治,才站得穩。

        其實早在唐朝,中華就有能力占據整個中亞,當時錯過了好機會,到了蒙古人,哪里懂得什么叫治理,蒙古人打下的地盤再大,跟中華也沒有關系,只有當蒙古是中華一部分的時候,蒙古人,才是華人。

        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阿拉伯、新興和信奉什葉派的新興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勢力在中亞諸國相遇而導致戰役。

        怛羅斯之戰是一場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間的碰撞,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

        751年時的中國,正是盛唐的天寶年間,處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

        在李隆基統治的時期里,唐朝的國力達到了頂點,也進行了多次的對外用兵。

        盡管此時李隆基已日益沉醉于酒色之中,不再是那個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繁榮的社會表面下也隱伏著嚴重的危機,但大唐至少在那時還是“大”唐,當時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強國。

        漢民族先民——華夏族通過戰爭和文化融合,掌握了黃河流域(中原)和長江流域(江南)的土地。

        對漢民族而言,中原江南以外的蠻荒之地是沒有什么吸引力的——因為這些土地不能大面積種植農作物;而漢族的“擴張”多是因為不堪周邊民族為爭奪過去屬于自己的領土而進行的屠殺、劫掠和騷擾,出于穩定該國疆土、以絕后患的目的才大舉興兵。

        為了保衛長安必須占領河西,為了保衛河西必須控制青海,為了控制青海必須占領西域來分吐蕃帝國的兵力,使其不能并兵向東擴張而已,唐代名將郭元振就這個問題和吐蕃大相論欽陵談判過,如果吐蕃國放棄青海,唐帝國就放棄西域。

        高宗年間,東、西突厥汗國先后被中國所滅,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西域小國在此后的幾十年中或被迫投降唐朝、或被武力滅國。唐朝從此建立了以安西四鎮——龜茲(今新疆庫車)、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安西都護府坐落在龜茲鎮。

        幾乎在同一時期,中東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

        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統哈里發以來,穆斯林已經控制了亞述人、波斯人和羅馬人想都沒敢想過的遼闊版圖,從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部落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國,向西占領了整個北非和西班牙,向東則把整個西亞和大半個中亞攬入囊中,地中海成為了阿拉伯人的內湖。

        阿拉伯帝國成為中國、吐蕃之外影響西域的另一極強力量。

        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在東方的最高長官哈賈吉·本·優素福應許他的兩個大將——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誰首先踏上中國的領土,就任命誰做中國的長官。

        于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邊疆地區,后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亞地區,但誰都沒能跨過中國的國界。

        開元三年和五年,突騎施聯合吐蕃、大食兵向安西四鎮發動過兩次戰爭,均被擊退,開元五年戰事見于《資治通鑒》,另有新出吐魯番文書亦涉及此次戰役。

        阿拉伯帝國由于地理上的巨大優勢,再加上唐軍這個時期在青海與吐蕃國大打出手,無暇顧及西域,阿拉伯的影響力慢慢的體現出來,西域諸國原本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或自己的傳統宗教,對文化的東進感到不安,更畏懼彪悍的穆斯林戰士,于是不少國家向唐朝求援。

        天寶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爾的吉爾吉特)與之聯姻。

        由于小勃律地處吐蕃通往安西四鎮的要道,于是西北二十余國皆臣服于吐蕃,中斷了對唐朝的貢獻。

        在當時的四鎮節度使田仁琬曾3次討伐均未成功的情況下,高仙芝(高句麗遺民)于公元747年(天寶六年)被玄宗任命為行營招討使,率步騎一萬進行長途遠征。

        高仙芝從安西出發,僅用百余日便到達連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東北的薩爾哈德)。

        連云堡地勢險要,且有萬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揮下的唐軍作戰神勇,半天時間便攻占了該城。此后高仙芝率兵繼續深入,越過險峻的坦駒嶺,進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國,活捉小勃律國王及吐蕃公主。此役之后,唐軍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為安西四鎮節度使。

        天寶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軍,擊破親附吐蕃的車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

        這兩次艱難的遠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也標志著唐朝在中亞的擴張達到了頂點。

        此時,中國已經成為塔里木地區、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區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她控制了帕米爾山谷地區,成了吐火羅地區,喀布爾和克什米爾的保護者,高仙芝儼然是大唐在中亞的總督。

        幾乎同一時期,阿拉伯國內發生革命,750年阿拔斯王朝(旗幟尚黑,中國史稱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馬亞王朝(旗幟尚白,中國史稱白衣大食)。

        在初步解決了吐蕃方面的問題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亂的干載難逢良機,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復唐朝在嶺外地區的主權。

        于是一個名為石國的西域小國成了犧牲品。

        公元750年,唐朝統治者以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領兵征討,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和好。

        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攻占并血洗石國城池,捋走男丁,格殺老人、婦女和兒童,搜取財物,俘虜石國國王,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幾位國王獻于玄宗面前,并因赫赫戰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并將石國國王斬首。此時高仙芝達到了征戰生涯的最高峰。

        僥幸逃脫的石國王子遂向大食(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求救。大食援軍計劃襲擊唐朝西域四鎮,高仙芝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

        高仙芝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

        唐朝要在中亞樹立霸權就必須擊敗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亞則必須擊敗唐朝的挑戰。

        天寶十年四月(751)高仙芝率軍從安西出發,在翻過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達了中亞名城怛羅斯城下,城中已經有阿拉伯軍數千人搶先駐守,唐軍只好開始圍攻怛羅斯城(今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城附近)。

        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進攻的消息之后,駐巴士拉的東方總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達命令,部將塞義德·本·侯梅德帶不下數千人的部隊搶先駐守怛邏斯城中,加強防守,為大軍集結贏得時間。

        艾布·穆斯林帶著自己的1萬人趕往撒馬爾罕構筑工事準備大戰,齊雅德和另一將領艾布達·烏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駐屯軍1萬人迅速趕往怛羅斯城,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軍趕到,從背后襲擊唐軍,雙方在怛羅斯河兩岸、今天的奧李·阿塔附近展開了決戰。葛邏祿部雇傭兵見事不妙突然叛變,唐軍陣腳頓時大亂。

        阿拉伯聯軍趁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唐軍陣營的中心,連日征戰的唐軍在內外夾擊下再也支撐不住,終于潰敗,高仙芝在夜色掩護下單騎逃脫。

        李嗣業、段秀實收攏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中方聯軍中的拔汗那兵也潰逃至此,造成兵馬車輛擁擠堵塞道路。

        李嗣業恐阿拉伯追兵將及,不惜對盟軍大打出手,揮舞大棒斃殺百余名同屬大唐聯軍的拔汗那軍士,才殺開一條血路,殘余唐軍得以通過。

        此前李嗣業還曾勸高仙芝棄兵逃跑,被段秀實斥責為“憚敵而奔,非勇也;免己陷眾,非仁也”。

        在收攏殘兵之后,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進行一次反擊,在李嗣業等的勸說之下終于放棄。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殘兵逃至安西。

        此役唐軍損失慘重,兩萬人的安西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陣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余人得以身還。

        阿拉伯忙于平亂,對保住中亞心滿意足,也未能進一步擴張。

        怛羅斯之戰后,安西都護府的精銳兵力損失殆盡,但盛唐時期的恢復能力是驚人的。

        僅僅過了兩年,升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寶十二年(753年)進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爾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還。”說明安西都護府的實力已經大體恢復。

        如若不是安史之亂,安西都護府也許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較長短。

        高仙芝敗退后,仍被玄宗委以重用。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叛反于范陽,天下大亂。

        高仙芝奉命征討叛軍,在防務空虛、兵不習戰的情況下扼守潼關,這位高句麗族名將顯示出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一度保衛了長安的門戶。

        遺憾的是,不久玄宗聽信讒言,錯斬了高仙芝。

        此后唐朝逐步陷入藩鎮割據狀態,再未重現昔日輝煌,在西域的霸權也隨著盛唐的崩潰而隨風消逝。

        而中國方面由于幾年后爆發安史之亂,國力嚴重消耗,也只能放棄在中亞與阿拉伯的爭奪。

        與此同時,吐蕃的崛起成功的阻擋了阿拉伯人的東進,避免了唐朝西部疆土的進一步失守。

        如果不是唐帝國內部的那場內亂,也許,不過幾年,他們就會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他們的霸權。

        但是,隨后爆發的安史之亂卻使唐軍永遠的失去了這個機會,也正是這場來自帝國內部的持續八年的內戰,幾乎耗盡了這個強盛帝國的所有財富。

        衰落從那個時候才驟然開始。

        從廢墟中重建的那個帝國已不再是曾經的天可汗帝國,公元792年吐蕃人攻克了帝國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后一個據點。

        漢人的軍隊在清以前的近八百年里再也沒有踏上這片土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一次,華軍在沒有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靠著政治手段和大勝沙俄的氣勢,攝取了中亞的政權,對于萌總裁和華國,華軍,統計局,華國行政體系,各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


    上一頁 ←    → 下一頁

    第一贅婿黃金瞳迷霧紀元仙王的日常生活抗日之特戰兵王
    聖墟邪王嗜寵:鬼醫狂妃快穿女配逆襲:男神請上最強醫仙神荒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