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臥龍嗣子,我的嶽父是關公» 第217章 劉備定計激曹丕,孫權又想當漁翁(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臥龍嗣子,我的嶽父是關公 - 第217章 劉備定計激曹丕,孫權又想當漁翁(字體大小: A+
     
      第217章 劉備定計激曹丕,孫權又想當漁翁(加更求追)

      身為帝王,我心無敵。

      睥睨天下,所向無前。

      慫了、退了,都是對帝王權威的挑戰。

      曹丕的豪邁和篤信,讓司馬懿很無奈。

      帝王心性,往往不能以常理度之。

      誰都可以說不行,唯獨帝王不能說不行。

      良久。

      司馬懿暗暗長嘆,放棄了繼續勸諫曹丕的念頭。

      曹丕很急。

      漢中戰敗、襄樊戰敗、隴右戰敗、關中戰敗。

      自當魏王世子到稱帝立魏,對劉備的戰事就連戰連敗。

      代漢立魏,多有箴言「大漢天命已絕,大魏天命所歸」。

      而如今。

      雖然以劉協為核心的大漢政權天命斷絕了,但以劉備為核心的大漢政權卻是越來越強盛。

      國力強,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平定天下。

      昔日袁紹遠勝於曹操,最終亦被曹操所滅。

      受局勢所迫,曹丕心性難穩,最終摒棄了賈詡「先文後武,坐鎮洛陽,修文德,備武事。待劉備關羽張飛黃忠四人死去,再應天時而伐叛逆」的良策。

      曹丕想用一場大勝來告訴天下人:我上我行!

      三日後。

      吳質、朱鑠、毋丘興、閻柔等將引大軍抵達潼關。

      五日後。

      曹丕親引五萬大軍抵達長安,在長安城外十里渭水南岸安營紮寨。

      城內的張郃、蘇則、鮮于輔、朱靈、夏侯霸等將,聽聞曹丕親至,紛紛出城見禮。

      雖說曹丕的統兵能力有待驗證,但如今聚集在長安的文武卻是不容小覷。

      「曹彰怎不來見朕?」

      曹丕未見到曹彰,頓生不悅。

      夏侯霸小聲道:「鎮西將軍不知陛下到來,昨日去池陽征討山賊去了。」

      這理由

      曹丕強忍怒氣。

      征討個山賊,需要曹彰親自前往嗎?

      分明是不想見朕!

      若不是眾將皆在,曹丕都想讓吳質引兵去將曹彰給擒回長安城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曹丕看向張郃:「左將軍,劉備近日動向如何?」

      張郃眼神凝重:「劉備奪了郿縣、武功和周至三城後,就向扶風郡和安定郡傳檄安民。」

      「有傳聞,劉備徵募了流民在五丈原建造新城。」

      司馬懿吃驚道:「我走的這幾日,劉備可有派兵來長安?」

      張郃搖頭:「未曾!」

      司馬懿的心情驟然變得凝重:「劉備這是要轉攻為守了。」

      曹丕大笑:「劉備聽聞朕引大軍來長安,定是心中有懼。」

      「朕料得不差,劉備的軍力折損太多,不敢跟朕正面用兵了。」

      「劉備不想來長安,朕就主動去找劉備,讓劉備滾回漢中去。」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司馬懿眉頭緊蹙,勸諫道:「陛下切勿急躁,此乃劉備詭計!」

      「轉攻為守,並非是劉備心中有懼,定是劉備想誘騙陛下放棄長安城池地利。」

      「劉備軍威正盛,麾下勁卒又極其擅長野外作戰。」

      「現在去找劉備,是在捨本逐末。」

      曹丕不屑:「朕有十萬大軍!」

      「有仲達、季重、彥才等才智之士出謀劃策,有左將軍張郃、武衛將軍許褚等良將千員。」

      「以眾敵寡,難道還比不過劉備嗎?」

      司馬懿無語。

      孟達統兵時,號稱十萬大軍。

      曹彰統兵時,號稱十萬大軍。

      諸葛亮以寡敵眾,劉備亦是以寡敵眾。

      兵不在多,在於調遣。

      若兵多就能勝,袁紹早就稱帝代漢了。

      司馬懿很頭疼。

      若說比不過劉備,不僅是在駁曹丕的顏面,亦是在打擊眾將的士氣;可若說比得過劉備,司馬懿自個兒都覺得虛幻。

      就在此時。

      寨口小將來報:「陛下,有偽漢使者到來,自稱是來送右將軍棺木的。」

      曹丕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好膽!」

      「竟敢羞辱朕!」

      「給朕將偽漢的使者,亂刀砍死!」

      剛來長安城,就送于禁的棺木,這是故意在打曹丕的臉。

      司馬懿見曹丕發怒,急勸:「陛下不可!」

      「自古兩軍交戰,不斬來使;若將偽漢的使者亂刀砍死,恐惹劉備恥笑。」

      「右將軍斷後戰亡,忠義之舉當為諸軍表率,殺使不詳。」

      曹丕冷哼:「劉備故意挑釁朕,朕若是忍了,豈不是更讓劉備笑話?」

      「夏侯霸,速去帳外煮鼎,若那使者出言不遜,朕就將那使者給烹了。」

      「蘇則,你引人去將右將軍的棺木送回長安城,莫要讓大魏的忠義之士寒心。」

      夏侯霸和蘇則領命而去。

      不多時。

      一個溫文儒雅的青年自外而來,見到帳外的鼎,不屑一笑。

      從容走向曹丕,秦宓作揖一禮:「益州學士秦宓秦子敕,奉大漢皇帝之命,見過曹公。」

      秦宓一開口,就將曹丕的身份地位拉低了好幾個層次。

      曹丕的面色瞬間變得鐵青,右手也按住了劍柄,雙目中有了殺意。

      魏中郎將吳質怒而大喝:「秦宓,你竟敢稱呼陛下為公,如此膽大妄為,莫非這蜀中學士皆是無禮之徒嗎?」

      秦宓大笑:「敢問閣下如何稱呼?」

      吳質冷哼:「我乃大魏中郎將吳質吳季重。」

      秦宓拱手一禮:「原來是兗州名仕季重公,失敬。」

      見秦宓對吳質頗有禮數,曹丕的臉色更難看了。

      吳質覺察到秦宓的用心,喝道:「秦宓,你既然懂禮,為何羞辱陛下!」

      秦宓從容而道:「我乃益州學士,益州只有大漢天子,豈會有偽魏陛下?稱呼曹公,足以顯禮。」

      吳質不屑:「蜀,小國爾!劉備既無傳國玉璽,也無宗室推舉,擅自應命,也配稱天子?」

      秦宓大笑:「《洛書甄曜度》有言:『赤三日德昌,九世會備,合為帝際。」

      「《洛書寶號命》有言:『天度帝道備稱皇,以統握契,百成不敗。』」

      「《洛書錄運期》有言:『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誰使主者玄且來。』」

      「《孝經鉤命決錄》說:『帝三建九會備。』」

      「《河圖》、《洛書》,五經讖、緯,皆是先賢顯化,既有出處,又豈是擅自應命?」

      「又有漢臣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從事趙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勸進。」

      「為何不配稱天子?」

      見秦宓對答如流,吳質的竟無言以對。

      朱鑠見吳質無言,出聲道:「秦宓,伱說的不過是旁人為劉備稱帝尋的藉口罷了。」

      「你自稱是蜀中學士,卻也未必有真才實學。」

      秦宓眯眼掃向朱鑠:「敢問閣下如何稱呼?」

      朱鑠冷哼:「大魏中領軍朱鑠朱彥才。」

      秦宓笑道:「我雖然不曾聽聞彥才公的才名,但沛國多才俊,想必也是有識之士。」

      「蜀中三尺小童,皆是有心向學,不好虛名,我身為益州學士,豈會沒有真才實學?」

      秦宓這話,多有嘲諷之意。

      就差直白的說:朱鑠是誰?我沒聽過,大概是某個沾了沛國才俊光芒的虛名之輩。

      只是秦宓說得隱晦,朱鑠雖然聽出了嘲諷之意卻也只能忍著。

      秦宓罵人不帶髒,沒證據就是誹謗。

      朱鑠咬牙:「不知你學的又是什麼?」

      秦宓傲然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

      朱鑠冷笑:「昔日禰衡也是這般狂妄,結果卻死於莽夫鼠輩黃祖之手。」

      秦宓掃了一眼帳中諸人,佯驚道:「莫非在場諸位,皆是莽夫鼠輩?」

      眾人氣得想吐血。

      不少人更是惡狠狠的盯著秦宓。

      不會說話就別說話。

      司馬懿暗嘆一聲,吳質和朱鑠雖有謀略,但終究不是專研經學的。

      面對秦宓這種純粹的學士,想逞口頭之能是很難占到便宜的。

      「秦子敕,直說你的來意吧!」司馬懿鷹目如炬,令秦宓不由心中生寒。

      仔細打量司馬懿,秦宓拱手一禮:「大漢天子感念于禁忠義死節,不忍于禁屍身曝屍荒野,故而令我將于禁屍身送回,以全于禁忠義。」

      「除此外,陛下也托我轉告曹公:現在退出長安,曹公可在潼關駐兵;若不退,長安和潼關,皆不屬曹公了。」

      曹丕再也忍耐不住怒氣:「你的意思,劉備能贏朕?」

      秦宓泰然而道:「曹操已經逝去,如今的天下,何人在軍爭上能是大漢天子的對手?」

      「曹公文采斐然,論治國之術猶在大漢太子之上;可軍爭是不比文采的,以短搏長,徒惹人笑話。」

      「曹公只圖一時之快而與大漢天子軍爭,我以為這不是明智之舉。」

      曹丕拍案而起:「秦子敕,若非你送回于禁屍身,今日朕定要斬你!」

      「速速滾回去見劉備,朕必定發兵武功山,奪回雍涼之地!」

      「朕有十萬大軍,謀士百名,良將千員,放眼當世,誰能贏得了朕!」

      「比治國,朕不不會輸給劉備父子;比軍爭,朕亦不會輸給劉備父子!」

      「朕,不是孫權!」

      司馬懿臉色大變。

      曹丕要親征武功山,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劉備麾下,竟有如此善於巧辯的學士。

      秦宓拱手辭別:「大漢天子,不會拒絕曹公的搦戰!我等在武功山,恭候曹公!」

      待秦宓離開,司馬懿再諫:「陛下,秦宓此番前來,定是為了激陛下出城。不可中計啊!」

      曹丕面有不悅:「仲達,你怎能長他人志氣,滅朕的威風?」

      「朕都來了長安城了,難道還要躲在長安城避戰不出嗎?」

      「若如此,朕又何必親自來一趟?」

      司馬懿無語。

      我也沒想陛下你來關中啊!

      你不來關中,我只要堅壁清野,拖也將劉備給拖死了。

      司馬懿看向吳質和朱鑠,希望兩人能勸曹丕冷靜。

      然而。

      吳質和朱鑠卻是避開了司馬懿的目光。

      平心而論。

      避戰也不是吳質和朱鑠希望的。

      跟著曹丕征討劉備立功,才是吳質和朱鑠希望的。

      張郃亦是暗暗搖頭。

      送走了孟達,來了曹彰;送走了曹彰,曹丕又親自來了。

      曹丕的決意,無人能改變!

      私下裡。

      張郃尋到了司馬懿:「監軍,陛下急於求戰,必中劉備詭計。」

      「倘若陛下有個閃失,整個大魏的基業都會受到重創,不可不謹慎啊。」

      司馬懿亦是憂心忡忡:「我亦有此擔憂,只是陛下執意前往,我也攔不住。」

      「只能盡力的拖延陛下去武功山的時間,靜待上庸和合肥的戰報了。」

      張郃問道:「監軍準備如何做?」

      司馬懿眼中閃過狠辣:「左將軍,你若信得過我,可遣親信在軍中散布流言。」

      「就言,鎮西將軍曹彰似有不臣之心。」

      「曹彰如今去了池陽,短時間內回不了長安城,正是用此計的時候。」

      「陛下最是忌憚曹彰,若聽聞流言,必會心中猜疑而不敢輕舉妄動。」

      張郃凜然。

      曹彰本就藉故不來見曹丕。

      曹丕若是聽了流言,定會遣人召曹彰。

      只要曹彰不肯返回,曹丕必然會對流言深信。

      雖說拖不了多久,但能拖一日是一日。

      司馬懿現在的目的,是儘可能的保全曹魏的軍力和士氣,不能讓曹丕一意孤行的跑去讓劉備吊打。

      「我自然是信得過監軍的。」

      「為國家計,即便事後被陛下查出是我散布的流言,我亦無悔!」

      張郃眼神堅毅。

      若能阻止曹丕犯錯,張郃是不會在意個人榮辱的。

      司馬懿欽佩道:「左將軍一心為了大魏,我又豈會讓左將軍受猜忌?有我在,左將軍可放手施為!」

      當即。

      張郃返回城中,令親信在城中散布曹彰有不臣之心的流言。

      有心散布下,流言很快就傳到了曹丕耳中。

      「朕尚未問罪曹彰,曹彰竟然敢有不臣之心?」

      「都這麼久了,他還是不服我當這大魏的皇帝嗎?」

      「可惡!」

      「若不是看在一母同胞的情面,朕早將你流放了。」

      曹丕心中不忿。

      尚未跟劉備交鋒,曹彰又來生事。

      「傳朕口諭,速召曹彰回長安城!」曹丕心中煩悶。

      現在的曹丕,開始理解昔日的袁譚了。

      弟弟們不聽話,這日子太難了!

      曹彰的回應也很快:討伐了山賊再回來。

      曹丕見曹彰如此的敷衍,又疑又怒:「許褚,即刻引虎衛軍去池陽,將曹彰給朕帶回來!」

      周至城。

      秦宓返回,將曹丕要發兵武功山的事回稟給劉備。

      「十萬大軍,謀士百名,良將千員。」

      「曹丕小兒好大的氣魄,朕差一點兒就被嚇唬住了。」

      「就怕曹丕小兒口號喊得凶,真要用兵時卻不敢來。」

      劉備語氣不屑。

      法正仔細詢問秦宓,尤其是司馬懿的反應,琢磨良久後,法正斷定道:

      「陛下,曹丕雖然有來武功山的心思,但司馬懿定會設法阻止。」

      「我料曹丕,短時間內來不了武功山。」

      「丞相回信說,南鄉的夏侯尚、南陽的曹休和徐晃,皆出現在上庸;大將軍已經引兵溯將而上,支援上庸。」

      「曹丕親征關中,也不是完全沒準備。」

      「估計是想讓江夏郡的文聘出兵去打夏口,牽制孫權在合肥的兵力。」

      劉備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荊州的地形圖:「孫權在合肥,可有消息傳來?」

      法正搖頭:「尚未有確切的消息。」

      劉備眉頭一蹙:「朕都牽制了曹丕大部分的兵力,孫權竟然還未在合肥建功?」

      「難道這小兒又只想在江東虛張聲勢?小兒就是小兒,打了十幾年連個合肥都拿不下。」

      「朕若能有那十萬大軍,早就兵入徐州了。」

      不怪劉備鄙視。

      這關中之戰都打了快三個月了。

      孫權這十萬大軍,就算十萬頭豚犬,也該將合肥給沖沒了。

      合肥。

      孫權氣急敗壞的踢翻了眼前的桌子。

      「廢物!都是廢物!」

      「一個病癆鬼張遼,竟然能將你們嚇得退兵!」

      「難道你們還想重演逍遙津之辱嗎?」

      最初聽聞張遼染病的時候,孫權那個激動啊,大呼「天助我也」,要償還七年之辱。

      然而。

      令孫權沒想到的是。

      合肥打了三個月,張遼活蹦亂跳了三個月。

      昨日竟然引了八百虎賁直接出城,結果還未等張遼靠近,前軍的幾個吳將嚇得直接退兵了,差點沒將孫權的中軍給衝散!

      孫權當時不明情況,只聽得前軍說「張遼殺來了」,本來也想跑,結果因為內急實在憋不住,故作從容。

      這才免了一場禍事。

      即便如此,也將孫權驚得不輕。

      孫權受驚了,這前軍的幾個吳將自然就遭殃了,全都被惱羞成怒的孫權給軍法處置了。

      「伯言,元遜,我軍在此打了三個月,合肥城始終難以攻下。」

      「劉備在關中的戰事,我等也不清楚;倘若劉備敗了,曹丕必會大軍來救。」

      「屆時合肥就更難打了!」

      「可有良策教我?」

      孫權心中憤懣。

      染病的張遼都打不過,這傳出去,他孫權的面子往哪兒擱?

      曹魏在合肥打造的堅城,直接卡死了孫權的脖子。

      合肥距離孫權的濡須口也就隔著一個巢湖。

      不拿下合肥,孫權就無法北上。

      為了卡死孫權,曹丕在張遼染病後,又委派了滿寵來合肥。

      昔日曹仁和滿寵在樊城,哪怕樊城被水淹了,都能死保樊城。

      如今有合肥堅城在,直接讓孫權仿佛面對了一個烏龜殼,無從下手。

      饒是陸遜和諸葛恪聰慧,此刻也沒了主意。

      打合肥沒有太多的技巧,只能強打。

      而江東的攻堅水平,又有目共睹。

      愁悶間。

      人報諸葛瑾遣使到來。

      「子瑜?」

      「難道是夏口出事了?」

      孫權有些意外。

      將陸遜調離夏口後,孫權就令諸葛瑾去守夏口。

      如今兩家結盟,諸葛瑾在夏口更容易調和兩家關係。

      孫權心中驚疑,忙召信使入內。

      見到信中內容,孫權驚詫而起:「劉備擊敗曹彰,曹丕親征關中?」

      陸遜和諸葛恪紛紛吃了一驚,兩人接過密信,仔細觀閱信中內容。

      這信是諸葛亮寫給諸葛瑾的。

      在趙統將戰報送到漢中後,諸葛亮當即就給諸葛瑾寫了封信,令趙統走漢水直下夏口,將信交給諸葛瑾。

      諸葛瑾在夏口跟文聘對峙,對合肥的戰事也是密切關注。

      得到諸葛亮的書信後,諸葛瑾當機立斷,遣信使乘快船將信送到了孫權手中。

      「沒想到伯松又立了大功。」諸葛恪心中頗不是滋味。

      江東十萬之眾打個合肥,打了三個月沒見成效;劉備五萬大軍打關中,只剩下長安還沒拿下。

      諸葛喬更是拿下了安定郡!

      這有了對比,自然就有了傷害。

      良久。

      諸葛恪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將心頭對諸葛喬的不服按捺,獻策道:「吳王,曹丕親征,意味著關中戰事變得十分的緊張。」

      「連夏侯尚、曹休和徐晃,皆跑去打上庸去了。」

      「即是說,合肥的張遼等人,幾乎沒了援兵!」

      「這是天賜良機!」

      「可令夏口眾軍,佯裝攻打夏口,阻止文聘離開上昶城。」

      「同時令人將此信抄錄多份,在淮南諸縣散布,以此來增加合肥守軍的恐慌。」

      「吳王再親引大軍再戰合肥。」

      陸遜也道:「張遼染病多日,又征戰三月,我料其也油盡燈枯了。」

      「吳王可引兵急戰,讓張遼得不到喘息,定能讓張遼病死在合肥城。」

      「張遼若死,合肥士氣定然大跌。」

      「上庸有關羽在,夏侯尚等人定也占不得便宜。」

      「時間越久,合肥的士氣就會越差。」

      「必要時,可遣人跟曹仁和談,以利害說之。」

      「或許這合肥城,曹仁會主動送給吳王。」

      軍爭不行就玩陰謀。

      陸遜的話提醒了孫權。

      孫權的目的不是為了助劉備復興漢室,而是為了爭奪天下。

      自然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該背盟的時候不能心慈手軟!

      孫權撫掌道:「伯言和元遜所言,正合我心。」

      「速傳令諸葛瑾,令其拖住文聘;再遣人入淮南,讓曹仁張遼也知道這個好消息。」

      「曹丕這蠢賊,竟然會想到跑去關中親征劉備。」

      「最好劉備能將曹丕斬殺在關中,再等幾年劉備一死,劉禪和曹叡兩個幼子,如何是我的對手!」

      加更求追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春暖香濃獨寵狂妻:我的特種兵老重生之老子是皇帝逆鱗神醫小農民
    第一贅婿黃金瞳迷霧紀元仙王的日常生活抗日之特戰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