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網游競技 » 快穿之堅持做個老不死» 第42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42)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快穿之堅持做個老不死 - 第42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42)字體大小: A+
     
      第42章 太皇太后就是不死(42)

      白聖倒是知道,現在衛子夫已經又有了身孕,肚子裡懷的那個,應該就是未來的廢太子劉據了,即便陳阿嬌明天大婚,後天就懷上,那也遠遠來不及。

      不過倒也沒打擊她的志氣。

      又鼓勵了兩句,便將她們母女倆打發走,然後晚膳還沒吃,劉徹就來了。

      而且還不是一個人來,是把幾個比較重要的大臣,也就是丞相御史大夫等人都帶了過來,九卿負責財政和稅收的也跟了過來,顯然,他應該是看了昨天白聖讓陳阿嬌帶過去的那本書,不敢不聽的同時還有些擔心安危,所以才把大臣帶著以防萬一,順帶也能幫忙辯駁。

      有些話他這做晚輩的不太好說。

      那也就只能讓大臣們代勞了。

      而且如今的他,也不是十幾年前的他,連保護自己親信的能力都沒有,所以來之前他就有提前交代過那些大臣。

      讓他們千萬別客氣,該說說。

      自己必保他們無恙。

      所以這一次會面,與其說是祖孫兩人的會面,不如說是白聖被迫幹了一次政,還是建元帝直接把朝政,乃至於朝堂當中的重要官員一起搬到了長信宮。

      白聖再怎麼看不見,那也沒有徹底瞎掉,進來的不止一個人,還是能感知到的,再加上邊上女官立刻附耳描述。

      所以她很快便弄清楚了情況:

      「無須多禮,徹兒,你想加稅?」

      趁他們還沒來得及開口請安,白聖便搶先一步,先發制人的開門見山道。

      這話確實把他們驚住了。

      特別是劉徹,他很確信自己只是內心有這個想法,並沒有對別人說過,不過很快他就想起白聖在那本書上標紅的內容,以及自己這次帶來的官員組成。

      大體也能想明白緣由。

      所以很快便穩定情緒,回復道:

      「皇祖母明察秋毫,朕確實是這個想法,過去多年來,我大乾與匈奴間大戰,屢次失敗受辱,幸而天降奇才衛青於朕,此次直搗龍城,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勝仗,百姓也是興奮激動非常。

      人心鼓舞,士氣十足。

      所以朕打算乘勝追擊,把匈奴打到再也不敢入侵我大乾,把以前受的屈辱全部還回去,現在唯一問題就是缺錢。

      先帝和皇祖父輕薄徭役多年。

      也是藏富於民。

      所以朕打算增加算賦和口賦。」

      「朕準備將口賦的收取年齡提前到三歲,並適當增加一些,算賦的話,則是恢復高祖年間的舊制,一百二十文。

      但因您說增加賦稅要告知於您。

      所以朕才特地過來告知!」

      算賦和口賦,其實就是人頭稅。

      算賦針對的是成年人所收的稅,高祖年間每人收一百二十文,文帝年間為了減輕百姓負擔,減少到了四十文,並且一直持續到如今。而口賦的話,則是針對未成年人收的稅,二十文,過去從七歲開始徵收,直到其成年轉為算賦。

      當然了,這是正常情況。

      商人奴婢算賦要加倍,女子十五歲到三十歲還沒結婚的,算賦要加五倍。

      是大乾賦稅的支柱之一。

      如果翻上四倍,雖然難以讓最終稅收也翻四倍,但增加一半應該沒問題。

      說著的時候,建元帝明顯有點興奮過度,甚至可能已經在腦海中想像,自己帶著這些臣子,把他皇祖母說的啞口無言,從此再也不敢有異議的模樣了。

      但是吧,現實情況與他想像的稍微有那麼點差異,白聖還沒來得及說話。

      他帶來的大司農就趕忙俯首勸道:

      「陛下不可,自文帝以來算賦一直都是四十文,如今陡增三倍,恐百姓難以接受,口賦徵收年齡降低到三歲,更是惡政也,民間必會大量殺嬰溺嬰啊!

      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建元帝是真的怎麼也沒想到,第一個開口反對的竟然是他帶來的人,臉可以說是當即便垮了下來,好在這時候少府的負責人很積極,當即便大聲反駁:

      

      

      「大膽,你是在說高祖皇帝定下來的算賦不合理嗎,陛下只是將算賦恢復高祖年間的舊制罷了,怎麼就能稱之為翻了三倍,當年文帝憐惜百姓,將算賦降下來,可又沒有說從此便不能再升。

      以前無事,算賦低也就罷了。

      如今要對匈奴開戰,百姓享受了這麼多年好處,多交點算賦怎麼了,這是他們為國貢獻,你說百姓交不起,分明是在否認文帝和景帝幾十年與民生息。

      與民生息這麼多年。

      百姓怎麼可能這點錢都交不起!」

      作為皇帝的錢袋子,以及所有口賦錢都要收歸少府,所以,此時少府的負責人,是理所當然要鼎力支持建元帝!

      「大司農,如今糧價多少?」

      這時,白聖突然開口問道。

      大司農頓了一下,先是朝建元帝行了一禮,然後才轉頭,朝白聖行禮道:

      「回太皇太后,約四十文一石。」

      「百姓畝產粟米多少?」

      「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

      「也就是說,每年的算賦就需要三石粟米,合計一畝地的全部收入吧。」

      「不是,粟米能夠賣到四十文,但從百姓手裡收可能只需要付出三十,甚至於二十文,文帝年間大豐收時,粟米收購價甚至於一度低到了十文一石。」

      「這麼說的話,即便糧食的價格相對樂觀,就按普通百姓也能賣出三十文一石的價格來算,一個六口之家,即便四個孩子都沒成年,每年光是為了繳納算賦和口賦,按徹兒說的那個數統計。

      需要付出三百二十文。

      合計需要三畝半田產的的收成。」

      聽自己皇祖母和大司農兩人一直說到這,建元帝當即便有些不滿的打斷:

      「一共三百多文,三畝半而已!

      當年晁錯不是說五口之家有百畝田呢嗎,三畝半,這才算得了多少啊!」

      「他說有百畝田,你就當全天下五口之家都有百畝田了,哀家告訴你,多的是一家五口,二十畝田都沒有的人。

      而且除了算賦口賦,不還有田租呢嗎,除此外還有獻費,以及百姓需要承擔力役和兵役,不想去同樣要交錢,力役每年一個月,一月三百文,兵役總計兩年,而加起來就是整整七千兩百文。

      這還只是哀家知道的。

      私底下有沒有攤派,有沒有什麼苛捐雜稅,諸侯國內部存不存在私自加稅行為,依舊不好說,還有他們難道不需要吃飯,不需要添衣服嗎?生病了不需要看病,以及婚姻嫁娶不需要花錢嗎?

      出了點天災或者出了點疾病事故。

      只能要麼賣田,要麼借高利貸,然後還不起高利貸,田產依舊被人收走。

      你以為景帝年間,五口之家有百畝田,現在的五口之家還能有百畝田嗎?

      如果不是很多百姓已承擔不起。

      文帝當年為什麼要減少算賦?」

      白聖知道建元帝並沒有經歷過民間疾苦,但是即便如此,她依舊很憤怒。

      因為他這麼一加稅。

      民間又不知要有多少家破人亡者。

      對本就貧窮的人而言,往他們身上增加很少的賦稅,也猶如大山一般難以支撐,風調雨順時可能還能勉強撐住。

      可一旦出點天災,很多百姓便撐不住了,只能借貸、賣田、逃亡、賣身。

      這些百姓大多都是國家的根基,也就是自耕農,當一個封建農業國家自耕農數量越來越少,僱農越來越多,國家財政和國家秩序真的想不出問題都難。

      這是主要賦稅徭役,其他雜稅和臨時稅收徭役資料不好找,但反正普通人日子不好過,真的是沒有天災餓不死就是盛世了。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寧小閑御神錄蓋世帝尊海賊之最惡新星極品上門女婿我當道士那些年
    滄元圖大明帝國日不落帝道獨尊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重生校園女神:明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