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玄幻奇幻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第173章 173把他們都忽悠到北方去團建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 第173章 173把他們都忽悠到北方去團建字體大小: A+
     
      第173章 173把他們都忽悠到北方去團建

      李文忠說此事不著急,等他先給天子通個氣啥的,免得最後費力不討好。

      對於朱元璋的脾氣,李文忠是有著一定的了解。

      更何況現在又不是在戰時。

      沒必要玩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

      誰要敢玩這個,老朱必搞死這個人。

      他本身就是一個猜忌心極重,而且對權力的掌控欲特別強的人。

      王布犁倒是覺得國子監的景色還是不錯的,他想要釣魚。

      李文忠頷首,這些個讀書人還是有些品味在的。

      王布犁也很淡然,這又不是他建立的大明,沒必要如此上心。

      你要是有主人翁意識,老朱就得要你的命。

      你一個駙馬,也配做大明的主,那置朕於何地?

      王布犁倒是想要給朱元璋這位帶頭大哥帶句話,伱要的我不想要,我要你的給不了。

      說的好像誰都願意要他的江山一個樣。

      王布犁跟著李文中在國子監轉悠了一圈,尋找比較合適的釣點,約定下一次來釣魚。

      「那個學生倒是坐的住。」

      他們二人也是裝模做樣的走到教室旁邊,裡面的學生都在大聲喧笑,只有一個個頭不高的人依舊認真讀書。

      李文忠頷首,回答道:

      「那個小小少年是解縉,他是跟他兄長解綸一同來拜訪宋濂的。

      故而在國子監學習一陣,才七歲,素有神童之稱。」

      「哦?」

      王布犁瞥了一眼那個少年的身影。

      解縉同宋濂能搭上關係。

      還得是他去年娶了歐陽修十六世孫歐陽衡的女兒,這才有了機會。

      同時解縉也拜了歐陽衡為師,關係更加的親近。

      刑部主事茹太素見了解縉後對他非常賞識,連忙以自身作保,讓他補為縣學廩膳生。

      這樣解縉在國子監學習的這段日子,也能有糧食供養,不至於日子過的拮据起來。

      對於一個神童,他們都願意給與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是自方孝孺之後,下一代讀書種子。

      「咱看這個小人可比許多大人都要強上許多啊。」李文忠雙手背後小聲道:「可能是他爹早亡,故而人就成長的極快。」

      對於李文忠有感而發的話,王布犁也是頷首。

      「走吧,甭打擾這幫人學習了。」

      王布犁慢悠悠的溜達,一個教室一個教室的看過去。

      大抵是連老師也不管學子們,誰願意學,就教授誰唄。

      如今陛下聚集了三千人在這裡,可又是不開科舉,連老師們都不知道要如何去回答學生們的問題。

      從上到下都是彷徨迷茫,不知道前路在哪裡。

      本以為推翻大元,讀書人的好日子就又來到了。

      可這個好日子只不過讓趕在前頭的讀書人趕上了。

      天子又一手把後面的門給關上了。

      如此多的讀書人全都給拒之門外。

      什麼時候開,一點音信都沒有。

      這幫學子沒有鼓譟著去皇宮外靜坐聚集,就說明還是有腦子的,不敢去找洪武皇帝鬧事。

      但大家前途都沒有了,就剩下一個淮西子弟們冷嘲熱諷,以及在國子監內橫著走。

      他們都是有人舉薦的。

      你要是也想有個被舉薦的機會。

      那就去舔他們,給他們當走狗。

      當然也有不少人,不屑於這樣做。

      可耐不住現實的壓力,國子監的不少學生都是以淮西子弟奔走,願意當狗的。

      尋常人想要有這個機會,都找不到門子咧。

      大聰明有言,當狗有什麼不好?

      尋到他大哥之後,王布犁根本就不等太子朱標,直接翹班回家。

      「二弟,今天怎麼有空來接我了?」

      王貫眾很是驚喜。

      對於大哥如此沒有常識的詢問,比自己都年長几歲,放學還要人接?

      王布犁只得胡咧咧道:「出了人命案子,尋找線索,我往這邊走一遭。」

      「啊,是不是食人魔的案子?」

      王貫眾立馬就來了勁頭,這個案子在別處討論度漸漸消散,但是在國子監可是一丁點都不低。

      得益於朱元璋不開科舉,許多學子變得閒的蛋疼。

      他們就開始成立什麼破案團伙,想要破獲這個食人魔的案子。

      從而像王布犁一樣入了朱元璋的眼,然後娶他的女兒,走上人生巔峰。

      畢竟王布犁這個大明第一個平民駙馬已經打好了樣,後來人照著抄就行。

      「不是,大哥,這個案子過於複雜,我勸你別摻和,也別有那麼大的好奇心,我都不想接手,免得連累咱們全家人的性命。」

      刑部尚書錢塘不是沒有給王布犁提過,拉上元縣的兄弟們一把。

      但此事直接被王布犁拒絕了,在大明跟白蓮教做什麼對抗?

      人家腦子不正常,你腦子也不正常嗎?

      尤其是這種風險大,還沒什麼收益的事。

      在破案這方面,王貫眾還是服氣自家弟弟的。

      一聽會把全家人性命都搭進去,王貫眾他也不再提了。

      反正就是一個看熱鬧的心態。

      為了看熱鬧把命丟了不值得。

      當然也有不少人跟他打聽弟弟為什麼不接手這個案子,王貫眾以前也是想要鼓動弟弟接手的。

      所以一直都是推脫這是上元縣的案子,又不是犯在了江寧縣。

      可現在聽著王布犁這麼一說,便明白了這個案子的棘手之處。

      想當初劉御史鬼混的故事滿天飛的時候,王貫眾就發現弟弟對外稱抱病查不了案子,結果仵作就死了這件事。

      待到劉御史的屍體被領回去之後,弟弟才回去上值。

      「二弟,你這兩天在我們國子監成了風雲人物,名聲直接蓋過了方孝孺、馬君則、解縉、齊德。」

      前三個人都聽過,王布犁隨即詢問:「第四個人是哪的人?」

      「是咱們的小老鄉啊,也是應天府的。」

      王貫眾便開始誇耀齊德,相比於其餘人,自然是要支持小老鄉啊。

      這層身份就是天然的盟友。

      王布犁稍微思索了一二,大抵明白齊德是誰了,那就是建文帝的第二大文臣啊。

      朱元璋對他極為看重。

      因皇宮三大殿的謹身殿不幸被雷擊中,老朱去郊外的祖廟進行祭拜,選擇朝中為官九年並且沒有過錯的官員陪同祭祀。

      只有齊泰符合這些條件,所以陪同老朱前去祭祀,朱元璋為他賜名泰。

      齊德也就成了齊泰。

      他同黃子澄就成了朱棣打靖難旗號,要清君側的兩個奸臣。

      相比於黃子澄,齊泰是有眼光和戰略規劃的,沒有那麼激進。

      黃子澄請李景隆率部討伐燕軍,是齊泰出面極力反對讓李景隆充當主帥。

      可他齊泰在建文帝心中的地位,還是不如黃子澄的。

      以至於成就了李景隆的威名!

      「二弟,改天我把齊德請到家中一聚,你尋機引薦引薦他。」

      王貫眾嘿嘿笑了兩聲:「況且你身為駙馬都尉,也是能向天子舉薦的吧?」

      「他還年輕,這麼早當官做什麼?」王布犁連忙拒絕:「更何況你都說了他是個讀書好苗子,如何會走舉薦的道路,他必然是會考科舉的。」

      王貫眾也是頷首,此子許多老師都說了,一旦科舉考試,必定會拔得頭籌,應天府鄉試第一非他莫屬。

      要是表現好點,齊德興許就能成為大明第一個三元及第的讀書人。

      這份名流青史的機會,王貫眾認為齊德是不會放棄的。

      「倒是我拔苗助長了。」王貫眾幽幽的嘆了口氣:

      「怎麼優秀的都是別人,而不是你大哥我呢?」

      「大哥,你都這個歲數了,還是要現實一點的,天賦這種東西,真的能把人與人之間拉開很大的距離。」

      王布犁見大哥情緒有些低落,不得不給他上阿q的法子:

      「你們國子監三千多人,就四個出名的,其餘人跟你一樣都是籍籍無名之輩,都有三千多個咧,這樣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王貫眾的嘴角抽抽。

      他就知道自家老弟安慰人也跟捅刀子似的。

      什麼叫他娘的像你這般籍籍無名之輩,足有三千多個?

      王貫眾拳頭都捏緊了,要不是打不過這個弟弟,非得給他一點來自哥哥的關愛。

      「對了,大哥,你們國子監的學生都討論我什麼啊?」

      「他們就是羨慕你唄。」王布犁說道這裡,臉上也露出得意的笑容:

      「想我弟弟年輕帥氣,又孔武有力,思維縝密能破案,還能為民請命不畏強權殺使者,敢於跟上面對著幹,托你的福,哥哥我在國子監也算是小有名氣。」

      「王布犁他哥?」

      「這叫什麼話!」

      王貫眾哼了一聲,翻了個白眼。

      喊他名字的確實不如那五個字多。

      「你能不能不要這麼聰明,搞得我這個當哥的實在是沒有成就感。」

      「被人喊王布犁他哥,沒有成就感?」

      這話聽得王貫眾讓他氣得牙痒痒。

      「哈哈哈。」王布犁瞧著自家大哥這模樣,開口道:

      「你想要在官場廝混的如魚得水,這麵皮可不行啊,大哥。」

      對於弟弟的心得體會,王貫眾確實兩手一攤:

      「也許我這輩子都當不成官了,先不說科舉什麼時候重開。

      光是國子監這些學生,我大半都比不過,興許連鄉試都不一定能考過。

      所以我就指望著你這個弟弟什麼時候能舉薦我一二。」

      「你這不是聽明白的嗎?」

      「人生難得糊塗。」

      「對了,你的同學都喜歡建功立業嗎?」

      聽到弟弟這麼說,王貫眾當然頷首:

      「他們哪一個不希望名留青史啊,讀書人都愛點虛名這毛病,我也有啊。

      要不然別人縱然不知道我真名,但總喊我那個是王布犁他哥,我心裡也是極高興的。」

      王布犁心裡便有底了,明初這幫讀書人還是挺好忽悠的,正好把他們都騙到北方去搞團建。

      死了一了百了,活下來的大抵是有用之才。

      朱小四你也不用太謝我了。

      誰讓全天下就我一個人,支持你當大明的新話事人呢!

      兄弟倆奔著自家回去。

      朱標確實很開心,他覺得國子監的學生有很多都是可造之材。

      待到同李文忠走的時候,還問王布犁哪裡去了。

      「他們哥倆回家去了。」

      朱標哦了一聲,他也清楚王布犁的哥哥也在國子監讀書,不過在國子監附近出了食人魔的案子,以及大明科舉關閉,他就偶爾來這學習。

      國子監三千多人,少一個人不來上課短時間也發現不了的。

      「表哥如何這般愁眉苦臉的?」

      朱標很快就發現了同行的李文忠神色不對勁。

      「王布犁給我出了一個餿主意,可我思來想去覺得這個主意絕佳,打算去碰一碰陛下的霉頭。」

      「啊,這?」

      朱標當即愣在原地,隨即急切的道:「表哥,你快與我說一說,免得父皇那裡碰壁。」

      李文忠便說了王布犁的好主意,既然國子監的學子們大多都無心學習,莫不給他們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自願報名前往北方團建,無論是教諭百姓,還是去當使者溝通朝鮮,切斷他們與北元的聯繫,亦或者是策反蒙古人,或者去蒙古部落當諜子。

      他們願意去就行,建功立業就在眼前,將來他們也可以成為勛貴,用得著旁人舉薦?

      這個主意,可謂是極大膽。

      「不行。」

      朱標立即就拒絕了。

      國子監的學子可都是搜羅來的天下英才,都是讀書苗子,如何能讓他們去幹這種風險性極大的事。

      要知道,培養一個讀書人,一個家裡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

      特別是在動亂剛剛結束後,讀書人就更加顯得珍貴起來了。

      打天下靠不上他們,但是治理天下,就需要他們來了。

      其實國子監里聚攏的並不是天下英才。

      不過是浙江、江蘇、江西、湖南這幾個文風鼎盛之地,夾雜少數四川人。

      其他省份的可以說是幾乎沒有。

      雲南都沒有納入統治呢,兩廣更是被譽為不毛之地,流放才去的地界。

      福建出來的文人直到大明後期還被看不上。

      以上幾個省份才不被明人稱為南方呢,在他們的定義里,南方就那一小嘎達。

      至於華北不說也罷。

      否則朱元璋為了平衡,也不會搞出南北兩榜的事情了。

      自元朝末年,河北諸處,自兵後田多荒蕪,居民鮮少!

      活下去才是最主要的目標,讀書排老幾啊?

      更不用說南方文風鼎盛,讀書的學子水平整體都要比北方學子強上許多。

      什麼遍訪名師、購買書籍,幾乎都不是北方士子能夠具備的條件。

      就如同解縉等讀書苗子,一早就被名師給惦記上來。

      通過家族聯姻,大家的關係網編織的極為密切,外人想要打破,絕無可能。

      李文忠對於朱標雖然尊敬,但現在大明能做決定的事並不是他,所以李文忠還是不顧朱標的反對向朱元璋做了匯報。

      朱元璋聽完李文中的諫言,倒是頗為認同的點點頭。

      什麼讀書種子?

      只有有利於他大明,該去填線就去填線。

      他相信南方讀書的氛圍濃重,難不成就只會出一個讀書種子?

      還不是那群傢伙都喜歡吹捧他,就是為了出仕做準備。

      這一點,朱元璋看的還是極為清楚的。

      「陛下,咱認為王布犁說的對,燕雲十六州丟了幾百年才重新回到我漢人的政權當中來,他們長期被異族統治,對漢人政權的認同度相對較低。

      若是將來北方士子不能通過讀書考取進士之類的,那就會更大的打擊北方士人報效我大明朝廷的積極性,長此以往,不利於鞏固我大明對北方的統治。

      若是那些蒙古人在暗中勾結對我們不滿的士人,怕也是一樁麻煩事。」

      李文忠就直接把王布犁的話給複述了一遍,他雖然讀了不少書,屬於皇族親戚里的「攻讀中學學位的存在」,可有些事情也想不到。

      別說李文忠了,縱然是朱元璋也沒有料到,還會有這種後果。

      朝廷當中南人當官就已經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將來他們在提拔南人。

      長久下去,大明還是天下人的朝堂嗎?

      朱元璋本來就是想要成為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是淮西集團的皇帝,所以他才會利用黨爭,不斷的削弱淮西集團的實力。

      如今算計丞相胡惟庸,就是朱元璋為了削弱淮西集團的深謀遠慮。

      朱元璋心中是什麼人都不重要,只有鞏固皇權才最重要!

      「文忠說的在理。」朱元璋先是贊同了一句:「就算讓他們去北方教書,也比在國子監里無所事事強上許多。」

      朱標想要反駁也說不出話來,這完全是為了大明考慮。

      「可是,爹,北方艱苦,若是有些讀書種子還是要慎重派往,萬一水土不服,怕是。」

      「怕個屁!」

      朱元璋有些時候也不慣著自己的好大兒:

      「咱這個當皇帝的都捨得把老四派到北平去吃沙子,他們哪一個讀書人的身份能尊貴過老四這個皇子的身份?

      老四都能去北方吃苦,他們既然想要在大明當官,憑什麼不去!

      你這個當哥哥的就惦記著陌生人,一點都不關係你親弟弟是吧?」

      朱元璋的喝問,一下子就把朱標給說的啞口無言。

      他知道,自己在執政上還是有著極大的「進步空間」。

      「咱辦事霸氣些,顯得你仁慈些,並不是讓你變得婦人之仁。」

      朱元璋指著朱標呵斥道:「你給咱記住,莫要婦人之仁,否則如何守得住咱大明江山!」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獨家婚寵:老婆送上門我的女友是聲優極品修真邪少斬龍都市極品醫神
    六零小甜媳重生棄女當自強武俠世界大穿越抗日之川軍血歌隔墻有男神:強行相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