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309章 ,雙子星 火箭 通訊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 第309章 ,雙子星 火箭 通訊字體大小: A+
     
      一九六五年,京城地安門大街,衙門辦公室門口。

      汽車停靠在門口,陳國華跟邱宗岳下車之後,就往裡面走去。

      除了他們兩人之外,錢學森他們幾人也跟在身後,而當陳國華走進去之後,卻還見到了錢三強、錢偉長、鄧稼先他們。

      今兒個是物理學家大聚會嗎?

      來了很多大佬啊,三錢都齊聚一堂,絕對是非常非常罕見的一幕。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楊振寧這位剛從國外回來沒多久的大佬。

      「楊教授,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我們振華研究所的主任,也是北大數學教授陳國華同志」

      邱宗岳拉著陳國華,給楊振寧介紹起了陳國華。

      看到楊振寧的時候,陳國華心中還是挺佩服對方的,能夠在這個時候回來內地,需要莫大的勇氣。

      當然,他回來或者不回來,對內地沒有多大的影響。

      別看楊振寧在物理學家的地位非常牛逼,排在牛頓、愛因斯坦和麥克斯韋這三人後面,名列第四位。

      從原時空歷史上,一九九九年五月的國際物理會議後的合影,楊振寧直接排在最中間的C位,就可以看出來,他在整個物理學界的地位到底有多麼牛逼了。

      其在物理學中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三大塊,『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楊振寧-巴克斯特』方程、『楊-米爾斯』方程。

      只不過,這些都是純理論層面的研究,對現如今的內地來說,真沒有多少作用。

      或許能夠提升內地在國際物理學界的地位,但這些都是虛名。

      不像錢學森、鄧稼先他們這些人,可以幫助到內地完成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核潛艇等方面的科研任務。

      也正是因為楊振寧是搞純理論研究的,所以林登詹森他們才會如此放心地讓他返回內地。

      搞純理論研究確實如此,就算幫忙帶研究生,也就是一兩個罷了,帶不了多少。

      楊振寧在北美搞研究的時候,都是他自己或者一兩個人一起合作,並不會有很多人參與。

      「楊教授您好,久仰大名。」

      陳國華主動伸手,客客氣氣地微笑著說道。

      而對方也是非常熱情地跟陳國華握手,誇讚不已。

      儘管楊振寧是混物理學界的,但他處在鄙視鏈的第二層,而陳國華可是處在鄙視鏈最頂端,並且他自己本身就是頂級數學家。

      雖說楊振寧拿到過諾獎,楊-米爾斯方程也是非常牛逼的微分方程,也是原時空歷史上,千禧數學七大難題之一。

      可是在牛逼都好,物理始終就是不如數學。

      只因為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這一點足以吊打物理。

      「你們都是各領域的頂級學者,接下來的辦公室就交給你們了,我們先撤退了」邱宗岳笑著打趣了一句,然後主動離場。

      領導一走,眾人就開始閒聊了起來。

      不過,陳國華一開口就是跟楊振寧聊起了對方在十一年前提出來的楊-米爾斯理論,也就是量子場論。

      對於破解這個數學難題,陳國華非常有興趣,而且楊振寧是非常牛逼的物理理論學家,加上旁邊還有鄧稼先、郭永懷、錢三強他們這些物理界大佬。

      雖說各自研究的方向不同,但有句話叫觸類旁通,何況,陳國華真的很想把內地的頂尖科技水平,提高一些。

      所以這一次的機會,陳國華並不想錯過。

      於是,這個會議室很快就變成了學術討論的場地。

      紙和筆在陳國華他們手裡,很快就被寫上了如同被加密的電文一樣,上面寫滿了鬼畫符,普通人根本就看不懂。

      楊振寧、郭永懷、鄧稼先他們這些人很快就被陳國華的強大數學能力給震驚到目瞪口呆了。

      「陳教授,您的計算能力,是我見過所有的數學家當中,斷層第一的存在,您是不用思考一下的嗎?」

      滿臉感慨的楊振寧,心中更加激盪、震撼。

      因為陳國華實在是太強了,各種理論、數據,幾乎不需要過腦子,信手拈來的樣子,太讓人感到震撼了。

      「楊教授,這沒什麼,我們還是說回剛才的非彈性散射這個問題」

      陳國華搖搖頭,謙虛了一句,然後就把問題給拉了回來。

      在楊-米爾斯理論中出現的楊-米爾斯方程是一組數學上未曾考慮到的極有意義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而關於非線性偏微方程,陳國華也是有過研究的,只不過他沒有更多的時間深入研究。

      當然,這只是他自己謙虛的說辭,實際上,他在六二年的時候,就已經求證過納維-斯托克斯方程。

      原時空的歷史上,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可是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之一。

      由此可見,陳國華在非線性偏微方程這個領域當中,早已經登峰造極。

      不止如此,當初在五九年的時候,霍曼德爾此人也跟隨埃爾德什留在了北大。

      之後霍曼德爾也跟陳國華請教過關於線性偏微分方程方面的難題,由此出了一本《線性偏微分算子》的基礎書籍,這本書已經成為北大數學系的教材。

      所以,從這些層面,就可以看出來,陳國華在這些領域,確實是非常利害了。

      但,求證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論文,陳國華可沒有公布出來,直接丟到他的空間戒指裡面了。

      畢竟納維-斯托克斯方程這東西在流體力學當中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它是三維空間中的N-S方程組解的存在性問題,描述的是粘性不可壓縮流體動量守恆的運動方程。

      楊振寧沒辦法,這就是中國人特有的謙虛,而他在國外待了很多年,所以一時間還有些不是很習慣。

      不過沒關係,時間長了就好。

      跟楊振寧交流到了晚上,陳國華還是有些意猶未盡。

      外面夜色已深,陳國華也只能夠暫停交流了。

      目送楊振寧離開之後,陳國華找到了邱宗岳,跟對方如是說道:

      「領導,我想明天帶楊振寧教授去參觀一下我們振華研究所,我希望對方能夠回我們京城做研究,我們京城在物理方面的基礎,實在是太差太差了」

      較真來說,陳國華覺得應該是八十年代之後再邀請楊振寧回來。

      可他今天跟對方交流之後,反倒是認為現在就讓對方回來,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原因也挺簡單的,內地的物理基礎,太落後了。

      這不是楊振寧跟陳國華說的,而是後者自己悟出來的道理。

      其實不管是物理基礎還是數學基礎,內地都太差太差了。

      陳國華能夠做的事情很少,但是請一尊大神回來坐鎮,那絕對沒有問題。

      至於說西伯利亞冷風過境之後,會不會對楊振寧有什麼影響,陳國華覺得這屬實是有些過了。

      楊振寧能夠帶的學生,一次也就是兩三個,撐死了就是四五個,不可能再多了。

      就比如陳國華自己,明明在六零年十二月的時候就已經收了白榮根和陳恕行兩個學生,結果至今,他們都還沒博士畢業。

      五年了呀!

      當然,也就是陳國華自己太忙碌了,所以才會這樣。

      「沒問題呀,你直接帶他去參觀就行了,如果你沒空的話,我來親自帶他也沒問題。」

      邱宗岳笑呵呵地直接說道: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其實領導也問過他,只不過他婉拒了……」

      「可能是我們這裡真的太落後了吧……」

      聽到這裡,陳國華直接搖頭道:

      「領導,實際情況來說,我們這裡根本不落後,楊教授所需要的高尖端科技,我們振華研究所都可以為他提供,完全不存在任何問題……」

      「我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稍微展示一些我們振華研究所的科技力量,吸引楊振寧教授,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還希望他能夠幫忙邀請李政道教授他們這些華裔科學家回來……」

      二十世紀最牛的物理學家之一,李政道必須有牌面。

      此君主要是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和天體物理等領域進行研究。

      而這些領域,都是陳國華非常需要的頂級人才。

      只不過其作為諾獎大佬,在去年就已經成為北美國家科學院院士了,這個時候想要邀請人家回來內地,只怕是非常非常艱難了。

      但有些事兒,事在人為嘛。

      何況,對方的根本來就在內地,回來內地這邊,也是人之常情。

      除了李政道之外,陳國華其實還挺希望陳省身、周煒良他們這些學者能夠回來,以及吳健雄等。

      從內地走出來的大牛,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而北美,人家吸收了那麼多科研學者,因此才能夠傲立於這顆星球之上。

      相比較之下,獨自發展起來的莫斯科,不僅能夠抗衡北美,並且還能夠在航空等諸多領域都超越北美,屬實是更加牛逼。

      邱宗岳聞言,當然是無比贊同陳國華的提議,於是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當天晚上,陳國華回到了翠花胡同,臨睡覺之前,便在生物硬碟上面仔細搜索了一下關於李政道、陳省身他們這些華裔科學家的資料。

      結果他自己很快就無語了。

      原來楊振寧跟李政道兩人早已經決裂了,並且後者在六二年的時候已經加入了北美,不再是中國人了。

      「我去,我居然還想讓楊振寧教授幫忙說服李政道回國?」

      陳國華頓時被自己之前莽撞的話,給無語住了。

      現在怎麼辦?

      轉眼第二天,陳國華再次找到楊振寧,跟後者繼續交流楊米爾斯理論。

      但是在中午的時候,邱宗岳卻大喜地跑過來,找到陳國華,告知了後者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那就是李政道也來京城了!

      哦豁,確實是一個好消息呀。

      如此一來,也不需要楊振寧幫忙了,陳國華就可以親自出手來說服李政道,希望對方能夠回到內地。

      至於說灣島那邊?

      其實不只是楊振寧,亦或者是陳省身他們這些人,對灣島那邊的話,都是敷衍居多。

      吳健雄、李政道、楊振寧等人,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等,他們的故鄉都是江南的長三角一帶,而不是灣島。

      「好的領導,那我過兩天就見一見李政道教授吧。」

      聽陳國華這麼說,邱宗岳點頭問道,「那你什麼時候跟楊振寧教授討論完?到時候我來領他參觀一下振華研究所吧」

      「還要兩天,這樣吧領導,到時候我讓老薛領楊教授參觀就可以了,如果有時間的話,我親自領他參觀也沒有問題。」

      為了能夠說服楊振寧留下來,陳國華也是拼了。

      作為物理學界的雙子星,不管是李政道還是楊振寧,他們兩人在數理方面的成就和天賦都是非常強大的。

      時間轉眼過去了兩天,陳國華終於結束了跟楊振寧的交流。

      此次交流對雙方來說都有很大的收益,特別是楊振寧,他算是徹底服氣了。

      只因為陳國華的數學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還有就是內地這邊的計算機,居然有數學建模。

      任何一個物理問題,陳國華更多時候都是依賴於數學建模來解決問題,可真是把楊振寧給震驚得一愣一愣的。

      北美那邊根本就沒有數學建模這東西。

      倒不是他們那邊的計算機水平太爛,而是他們關於數學建模的技術不行,起步太晚。

      原時空歷史上,國外是從六十年代開始,關於數學建模的方法和技術才不斷出現,並且被廣泛應用於經濟、生物、醫學、工程等各個領域。

      然而,這些都只是粗淺的應用,根本無法應用在高端科研項目當中。

      或者已經有了這樣的應用,但很難被重視,因為無法解決問題,技術也不夠。

      正在的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還是在原時空的一九八五年的北美及其應用聯合會舉辦的。

      而這個時空,北美那邊壓根兒就沒有。

      相反,內地這邊不僅僅在一九六一年就已經開始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並且也在之後的幾年裡,陸陸續續培養出了不少數理方面的人才。

      除此之外,在高端科研領域,更是早已經普及開來了。

      也因此,楊振寧得知這些方法之後,才會如此震驚。

      畢竟印象中,內地的計算機水平真的很一般。

      卻是沒想到,北美那邊居然還不如內地,甚至可以說是落後太多了。

      「陳主任,我能參觀一下你們振華研究所嗎?」

      辦公室內,陳國華還沒開口,楊振寧便提出了要求。

      「當然沒有問題,走,我帶你去」陳國華頓時微笑著說道。

      結果楊振寧卻是罷了罷手,道:「不敢麻煩你,你還是隨便安排一個人帶我去逛逛就可以了,特別是有些機密的地方,我可不敢去」

      他有些自嘲地說道,陳國華卻是大笑:

      「楊教授,我們當然是非常相信你的,還希望你不要說這些不利於團結的話,哈哈」

      笑話過後,陳國華就喊來薛亞軍,讓後者幫忙帶楊振寧去參觀。

      薛亞軍是副主任,這個級別絕對是足夠了,並且也能夠顯示出振華研究所對楊振寧的重視。

      其實最好還是陳國華親自帶對方去參觀,只不過對方都這麼說了,陳國華當然不好繼續堅持。

      於是,在薛亞軍的帶領下,楊振寧開始參觀起了振華研究所。

      說實話,楊振寧確實是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真的是第一次看見如此先進的科研機構。

      無處不在的監控設備,還有充當運輸機的無人機、機器人實驗室等等,全都充滿了科幻感。

      「薛主任,我能夠請問一下,什麼叫算法嗎?」

      經過軟體實驗室的時候,楊振寧看到正在一排排電腦,還有正在電腦面前忙著敲擊鍵盤的科研人員,頓時忍不住好奇地詢問道。

      「楊教授,算法的定義我是知道的,應該是解題方案的準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不過,更具體一些,我就不知道了。」

      聽到薛亞軍的回答,楊振寧恍然地點點頭。

      這多多少少有點類似數學建模,卻又不完全類似。

      只能說振華研究所的科研技術水平之先進,簡直聞所未聞。

      作為物理學界的諾獎大佬,楊振寧在北美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他當然是參觀過不少北美那邊的先進科研機構。

      然而跟振華研究所相比較,卻又是落後了一個時代。

      是的,就是落後一個時代!

      眼前這些軟體實驗室里的科研人員,他們都在電腦面前敲擊鍵盤,看他們熟練的操作,完全不需要看鍵盤,就知道他們有多厲害了。

      在北美那邊,華潤公司出口的電子產品,都已經席捲了整個北美,楊振寧自然也聽說過了這件事。

      甚至他自己也買了一台進階版華興數碼單反。

      「楊教授,前面就是我們的航空發動機實驗室了」

      楊振寧一聽,頓時搖頭道:

      「那我不就不去了,航空發動機這東西太高端了」

      其實不是高端,而是太敏感了。

      薛亞軍聞言,也沒有堅持。

      只要目的達成就可以了。

      另一邊,陳國華已經見到了李政道。

      後者剛見面的時候,就對陳國華一陣誇讚。

      「陳主任,你知道嗎,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哥倫比亞大學最年輕的教授,那一年我才二十九歲,可是現在看到你,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當年李政道之所以離開普林斯頓大學並且加入哥倫比亞大學,便是因為他已經決定不再跟楊振寧合作了。

      早在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人合作發表《狀態方程和相變的統計理論》時,就因為署名的問題鬧過不愉快。

      按照國際慣例,論文發表的時候,都是以姓名首字母排序來確定作者署名的先後順序。

      如此一來,那麼李政道的名字就會排在楊振寧之前。

      可是楊振寧卻找到李政道,提出他比李政道年長几歲,希望作者署名的時候能夠將他的名字放在前面。

      對於這個提議,李政道雖然不願意接受,但最後還是勉強同意了。

      後來第二次合作發表論文時,李政道說服了楊振寧,按照國際慣例來署名。

      但之後,兩人就不再合作了。

      可是後來,李政道看了楊振寧公開發表的一篇論文,他對後者這篇論的出發點持懷疑態度,所以當楊振寧來看他的時候,兩人就此展開了討論。

      討論過後,兩人又共同署名發表了一篇論文,並且也恢復了合作關係。

      之後,兩人就開始合作並且發表了經典論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恆質疑》,因此獲得了第二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分歧也因此逐步擴大,從斯德摩爾的頒獎出場順序到後來論文的貢獻誰大誰小的討論,兩人各執一詞,最終兩人走向決裂。

      「李教授太謙虛了,您可是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人物,當年您拿獎的時候,我還在準備高考呢」

      陳國華熱情地笑著回應說道。

      李政道跟楊振寧是在一九五七年拿獎的,那個時候,陳國華確實是還在六十五中讀書呢。

      「你們都別謙虛了,你們啊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一旁的領導,笑呵呵地說了一句,大傢伙頓時大笑了起來。

      跟楊振寧差不多,陳國華也跟李政道交流了兩三天,之後又安排人帶對方參觀了振華研究所。

      在他們兩人離開京城之前,陳國華分別找到了兩人,希望他們兩人能夠回來內地,為祖國的科技事業添磚加瓦。

      但兩人明顯十分猶豫,陳國華雖然表示理解,但還是十分誠懇地邀請兩人回來。

      雖說他們兩人都已經加入到了北美,不算是中國人了。

      可這個很重要嗎?

      只要他們樂意回來,陳國華相信,上面肯定不會阻止。

      像李政道和楊振寧他們這些聞名全世界的大科學家,不管去到任何地方,那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人物。

      「楊教授(李教授),不妨考慮一下,十月份我將會在北大召開數學報告會,我希望你們到時候能夠來參加一下」

      分別找他們兩人談話的時候,陳國華的說辭,幾乎是一致的。

      「未來,我將會在數學領域投入更多的時間,解決更多高尖端的問題換句話說,未來,我很有可能會召開更多的數學報告會」

      「我是希望楊教授(李教授)你們這樣的頂尖人才,能夠回來,幫助我們這個民族發展我們的物理基礎」

      「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我們這個國家一直都遭受列強的欺負」

      「現如今我們站起來了,但是我們的脊梁骨還沒徹底挺直,我希望楊教授(李教授)能夠回來助我們一臂之力」

      陳國華的態度是非常誠懇的,只不過,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人並沒有當場答應下來。

      他們兩人的家庭都在北美那邊,想要回來,肯定需要跟他們家人討論一下。

      並不是說回來就回來的。

      不過,陳國華都非常清楚,他們兩人都十分心繫祖國,就算現在不回來,按照原時空的歷史,他們也都會回來的。

      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人回北美了,陳國華也轉身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

      八月很快就過去了,進入九月份之後,陳國華就去了一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只因為內地第一架人造衛星火箭終於做好升空準備了。

      「陳主任您來了,我們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現在就」

      剛抵達發射中心,這邊的負責人付立慶便帶著人來迎接陳國華了。

      「付主任,我知道了,麻煩您先帶我去通信部,我需要跟通信部的同志確認情況」

      陳國華並沒有接受對方提議先去接待宴席的事兒,而是直接提出了要去通信部。

      火箭發射非常重要,作為負責人之一,陳國華必須要保證所有的技術都通過,也要確保各部門的技術員都很清楚自己在幹嗎。

      其實,就算他不來檢查,郭永懷他們這些人也不是吃乾飯的。

      此前陳國華就已經說過了,必須要確保每次考核都是一百分,就算是偶爾有一兩次考了九十九分,那都不行。

      因此關於這次衛星發射,所有人都嚴陣以待。

      便是邱宗岳也都來過幾次。

      要知道,在之前,邱宗岳都沒有去過西北那邊的原子彈實驗室,反倒是現在,因為人造衛星,他卻是來了一次酒泉中心這邊。

      「好的,陳主任,請跟我來。」

      付立慶聞言十分錯愕,但還是沒敢多嘴勸說陳國華。

      後者的職位比他高,地位更加不是他一個小小的主任能夠比擬的。

      雖說陳國華也是主任,但主任和主任之間,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比如京城王府井街道辦的王春梅主任,跟陳國華這個主任,那就完全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抵達通信部之後,陳國華簡單跟他們寒暄幾句,然後就要求開始進行測試。

      距離火箭發射已經不足一周的時間,那麼所有的準備工作其實都已經完成了。

      陳國華過來,只不過是再三檢查一遍而已。

      確定通信部這邊沒有任何問題之後,陳國華就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陸陸續續地檢查了其他部門。

      在火箭發射過程中,發射角度的選擇和調整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這一點,從京城出發之前,陳國華就跟錢學森討論過了,並且也拿出來了好幾個方案。

      有超算的輔助,加上陳國華、錢學森等人的多次精密計算,同時有數學模型,可以說是考慮得非常全面了。

      其次就是確保火箭發射當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天氣狀況是良好的。

      只因為天氣條件對火箭發射的安全和成功率具有重要影響。

      如果天氣情況不佳,例如有大風、雨雪等惡劣天氣,將會對火箭發射造成極大的威脅。

      因此,進行發射前必須嚴格檢測天氣,確保天氣條件良好、安全美觀。

      最後一點就是多次檢查火箭各個部件、系統、以及發射設備等,確保它們處於良好狀態,可以正常運行。

      終於時間來到了九月中旬這一天,也是天氣預報當中晴空萬里的一天。

      這一天,不僅僅只是陳國華他們這些科研人員十分緊張,便是遠在京城,通過視頻通話觀看現場直播的領導們,也都有些緊張。

      「領導,火箭發射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一切準備就緒,現在申請發射,請求批准。」

      透過視頻通話和電話雙頻道,作為項目負責人的孫家棟,跟京城方面的領導進行申請。

      其實陳國華才是真正的項目負責人,只不過他是防空系統的負責人,而不是人造衛星項目的負責人。

      搞科研,陳國華自認第一,沒人敢認第二。

      這是目前內地大部分科研人員的共識,但他對於其他方面的事情,主打一個能躲就躲的原則。

      更何況,他也不需要這樣的功績來提升自己的地位。

      「批准!」

      得到批覆之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邊,就開始準備點火了。

      在倒計時之後,點火啟動,火箭被點燃,大量的氣體從火箭底部竄出,並且火箭也開始升空,脫離裡面。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著這枚火箭,表情十分凝重。

      儘管這不是酒泉發射中心第一次發射火箭了,卻是第一次如此緊張。

      只因為這一次發射的火箭是需要把衛星送到近地軌道當中的。

      那可是宇宙星空啊。

      從古時代開始的嫦娥奔月,到現在要逐步實現探索宇宙星空的奧秘,說不激動,那絕對是假的。

      陳國華盯著顯示屏,因為上面有火箭升空的視頻。

      只不過,根據目前的信號,這個視頻也只能夠維持在萬米左右的距離,之後的話,信號就會中斷了。

      不管也沒關係,這不是還有雷達系統嘛,只要能夠確保火箭正常推進就可以了。

      眼瞅著火箭升入萬米高空,肉眼已經很難看清楚了,發射指揮中心處,頓時掌聲雷鳴了起來。

      儘管還沒完全確定火箭已經發射成功,但大家已經壓制不住內心的歡喜了。

      見大家都那麼高興,陳國華只是笑了笑,估計還要再等幾分鐘,才能夠確定火箭已經進入到軌道當中。

      只有進入到近地軌道了,才算是成功發射。

      火箭從發射到進入軌道的過程,大概是十分鐘左右,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

      因此,就現在來說,等幾分鐘之後,估計就可以確定這一點了。

      伴隨著時間的流逝,陳國華想要看到的結果也已經出來了。

      在火箭點火之後,只有十秒左右是垂直上升的,之後就會進入一個程序轉彎階段。

      火箭發動機上配備的萬向支架或矢量發動機會給火箭提供一個偏轉力幫助火箭實現程序轉彎,程序轉彎是為了節省燃料的同時將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這一點,振華研究所的軟體實驗室可謂是勞苦功高。

      等火箭發射後約一百七十秒先由爆炸螺栓將助推器與火箭連接機構炸開完成助推器分離,這時火箭距地面高度約七十公里,飛行速度每秒一點二公里。

      隨後火箭的一二級連接機構也由爆炸螺栓炸開,一級火箭關閉二級火箭點火利用兩者之間的速度差完成分離。

      一二級火箭分離之約三十秒後火箭飛行高度已達到一百公里,地球大氣層對火箭飛行影響已經很小。

      在這時,整流罩連接部分的爆炸螺栓會將整流罩像剝花生一樣「剝」開,衛星會在二級火箭的推動下繼續加速飛行。

      等到二級火箭將衛星鬆軟到預定軌道之後,才算完成星箭分離。

      星箭分離之後衛星想要正常工作還需要內部電池提供電能,除了極少數使用核電池的衛星之外大部分衛星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獲取電能的。

      衛星剛進入軌道時太陽電池板處於折迭狀態,如果沒能順利打開太陽能電池板的話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會前功盡棄。

      除此之外,細節方面還包括火箭燃料是否足夠、火箭發動機工作是否正常、各個子系統的零部件能否正常工作等都是影響火箭飛行狀態的因素,如果火箭飛行速度和高度達不到的話衛星同樣是無法進入預定軌道。

      萬幸的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火箭十分順利地將衛星送到了位於距離地面三百公里處的近地軌道當中。

      儘管這顆衛星的壽命也就是一年左右,但已經足夠了。

      對於內地來說,這就是最大的成功。

      「好,火箭已經成功發射,現在啟動天地通信系統,務必確保能夠跟衛星建立起聯繫」

      聽到陳國華的命令,通信部這邊頓時忙碌了起來。

      天地通信系統是指空間飛行器與地面指揮控制中心之間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完成空間飛行器的遙測與遙控信息、視頻圖像信息、天地話音信息等的傳輸。

      但由於距離關係,通信肯定會有遲滯,何況是首次測試呢?

      「主任,我們收到信息了,這是剛才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回來的照片」

      突然,通信部的好幾位通訊員激動地站了起來。

      顯示器上面顯示著一張照片,這張照片赫然是從三百公里處的東方紅衛星傳回來的

      陳國華也已經看到了,同樣激動不已。

      終於是成功了!

      整個指揮室再次陷入了狂喜當中,掌聲再次響起。

      這一次,陳國華也跟著鼓掌,並且還勉勵了大家再接再厲,務必要盯緊天空的這枚衛星。

      接下來幾天,陳國華在確定了衛星在太空中的運行一切良好之後,這才返回京城。

      「領導,我申請在明年一月份,繼續發射第二枚衛星火箭,這一次我們要把衛星發射到位於兩千公里的軌道當中」

      中度軌道的衛星,其壽命也就是一兩年左右,最好還是同步軌道衛星。

      可現如今的技術還做不到啊,只能夠一步步來咯。

      「沒問題!」

      領導批准了陳國華的申請。

      從近地軌道到中度軌道,然後再到高度的同步軌道,相信內地的火箭發射技術肯定能夠做到。

      火箭這邊告一段落了,陳國華扭頭又被轟炸機項目給纏住了,而這個時候已經是九月底了。

      十月國慶也即將到來。

      臨近國慶節,陳國華卻是還待在燕山山脈基地里,盯著轟炸機的首飛測試。

      各類測試實在太多了,幾乎每測試一次,就需要休整幾天,以此來確保轟炸機內部的所有零部件都正常。

      這天,徐德祥來匯報,說是年初『感冒』的那架轟炸機已經完成修復了,現在申請進行試飛準備。

      陳國華知道這件事之後,便親自過去查看了一下。

      耗時半年才修復完成,還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下子使得這架轟炸機的造價直接就翻了一倍。

      但不管如何,它畢竟是國內第一架兩倍超音速轟炸機,肯定是需要把它給修復好的。

      花了一周的時間,陳國華檢查完成之後,便批准了試飛準備的申請。

      至此,燕山山脈基地這裡,便有了兩架轟炸機試製機了。

      跟之前的戰鬥機不同,轟炸機並沒有準備很多的試製機。

      由於前段時間成功發射了衛星,所以轟炸機在首飛測試過程中,也開始使用衛星通信系統了。

      雖說天上只有一台衛星,利用衛星來通信,並不現實,可這是測試啊。

      近地軌道衛星是九十到一百一十分鐘繞地球一圈,所以在京城這邊能夠聯繫上衛星的時候,就會進行相關測試。

      只有等到未來,朝太空中發射了三顆同步衛星之後,才能夠真正實現除兩極之外的全球通訊。

      而現在來說,所有這一切,都需要進行測試。

      技術就是在這種測試當中,一步一步完善的。

      雖說陳國華拿出來的技術十分完備,可還是需要進行測試,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確保萬無一失。

      要知道,之前陳國華只是一時沒注意,轟炸機在試飛過程中就出現了重大失誤,導致『感冒』,半年多的時間才修好。

      時間飛逝,九月最後一天,忙碌完工作的陳國華,這才終於回到了京城。(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虧成首富從游戲開始黎明之劍天才相師:重生億萬小富風流小農民後來偏偏喜歡你
    大宋的智慧翻窗做案:老公手下留情都市特種兵之暗影殭屍保鏢鳳囚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