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471章 初見水太涼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 第471章 初見水太涼字體大小: A+
     

    雖然王文龍所著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賣的滿天下都是,王文龍寫的也是歐楷,但陳子貞這評論還真不是污衊王文龍。

    歐陽詢的楷書在普通人看來是嚴謹工整,但在真正有書法眼光的人看來卻是奇側險峻。因為歐陽詢經常會把字體結構向著最極限的方向去寫,故意改變字的重心傾向,接着又自己去將要歪倒的字給救回來,行家看寫的好的歐體雖是楷書卻能看出一身冷汗。而王文龍這筆歐體工整是工整了,卻一點也不險,在普通人看起來字很漂亮,可是在行家看起來就是四不像。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他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發行之後受到許多批評的原因。

    王文龍現在的書法還是在沈宜修指點之下又練了兩年的結果,要不然他連寫大字的功力都沒有。

    陳子貞看着這麼多商人找王文龍求字,心中自然忍不住酸氣,暗暗想道:「讀書人果然要出名,有了名氣,字寫得再普通也有人來求。」

    正當他心裏泛酸的時候,王文龍已經寫完八張大字,李如松連忙上前:「多謝建陽先生筆墨,些許潤筆不成敬意。」

    他的僕人捧上一個朱漆盤,上面放了厚厚一沓鹽引。

    陳子貞直接呆了。

    鹽引是這年代官方發給商人的兌鹽票據,大明的官鹽由朝廷控制,商人只有拿着鹽引才能夠到產地去購買鹽巴,販運過程中也需要持有鹽引才能夠合法的過關。在大明的制度中只要能夠販到官鹽就是掙錢買賣,說白了鹽引就是大明的鹽業國債,還是流通性超高的那種。

    這年頭大明寶鈔的貨幣信譽早就爛了,大額交易用白銀又不方便,商人往往拿鹽引直接當做錢幣使用。

    一張准販二百斤鹽的「小引」市麵價值約等於四錢銀子,而李如松奉上的是「大引」,一張市價六錢多銀子。

    滿滿一沓至少有三百張,這就是二百多兩銀子。

    陳子貞作為學官本沒有什麼來錢的路子,而這一盤鹽引就已經抵得上他一年俸祿了。

    王文龍寫幾個字就換來他一年俸祿,陳子貞怎能不驚訝?

    而這還沒完,另外幾位商人也都是不缺錢的主,個子送上了自己的潤筆費,多的值一二百兩,少的也有八十多兩,王文龍就這麼一會兒功夫靠給人寫字便收入六百多兩銀子。

    眾位商人心滿意足的離開,陳子貞也和王文龍告別。

    回去路上陳子貞一直沒說話,等回到督學察院他才連忙叫來陳指南吩咐說道:「快去把那馮從愆的經歷查出來,好生查查他的問題。」

    「再有,以後若是王建陽有帖子投到院中,無論白天黑夜,第一時間要拿給我看。若我不在院,你們對王建陽的手下人也要好生伺候,立馬派人送信與我。告訴門子役夫,王建陽派來的人,一律不許找他討要開門錢!」

    王文龍受到商人如此追捧,在陳子貞看來已然不是因為一兩個大商人喜歡王文龍的作品的原因,而是王文龍在整個商人階級之中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雖然影響力還沒有大到震耳欲聾的程度,但已經不由的陳子貞不把王文龍抬高看待了。

    這年頭,在某階級中有影響力就是讀書人的實力根本,讀書人早不一定要當官才能夠受到重視了。

    就比如東林書院的顧憲成、高攀龍,東林七子全都沒有了官身,但人家有對江南士紳階級的影響力,哪個當官的敢去得罪他們?

    這年頭天下只有讀書人才有影響輿論的能力,各個階級想要在天下發聲,不追捧讀書人是不行的,大商人、大地主、大軍閥,包括大太監,只要是想要有點作為的人物,無人不捧名士。

    也是因為如此,王文龍來到李如松的宴會時,便為李如松的宴會場面嚇了一跳。

    李如松這江南第一藥商的宴會直接召集了四十多號人,一半以上都是儒生,眾人互稱字型大小,若不說舉辦者是李如松,王文龍還以為是哪個文社的聚會呢,商人都成為陪襯了。

    王文龍一進入正廳就被李如松熱情地拉住,四處介紹。

    到場的人物除了江南第一大藥商李家之外,還有不少王文龍於歷史之中記得的人物:徽州大書商汪廷訥,名士程伯書等。

    王文龍進門后十分低調,只是跟着李如松一起去拜會其他來客,一時倒沒引起場中鬨動,一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王文龍到來,二則是因為場中正有一人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正在花廳中央大談考據學,掰着手指頭數宋代以來的金石學名家,此人口才極好,將金石學的發展歷程講得頭頭是道,連王文龍也不禁暗暗側目。

    他如此炫耀,旁邊自然圍滿了聽講者。

    直到李如松拉着王文龍到這青年面前說道:「這位就是錢受之了。」

    王文龍恍然大悟,怪不得此君能把金石學歷史講的如此清楚,原來是錢謙益呀。

    所謂南明亡以後柳如是勸錢謙益跳水殉國,錢謙益表示「水太涼」的段子,柳如是沒講過,錢謙益也沒講過,即使真有發生,也傳不出去。「降清剃頭頭皮癢,殉國猶豫水太涼」等故事多半是後人編造專門用來揶揄錢謙益的。但就錢謙益在歷史上辦的那點事,也的確配得上這兩個段子中的嘲諷。

    明亡以後沒有殉國的名士多了,但人家好歹還會入山歸隱不仕清朝,錢謙益倒好,五月份弘光朝滅亡,同年秋,錢謙益就上京候用了。

    考慮到兵荒馬亂的時節從南京去往北京的路上時間比較長,錢謙益得是剃完頭就動身北上才行,稍遲疑一點都趕不上趟。

    而錢謙益到京城之後也沒撈到什麼大官,只被滿清封了個禮部右侍郎,做點秘書工作。而且此君在滿清朝廷內都被看不起,自己沒幾個月就干不下去,乞疾回鄉了。等到他幾年後牽扯入抗清大案,在滿清的仕途徹底無望,錢謙益便又跑去和南明聯絡,成為暗中反清復明的義士。

    對於錢謙益,王文龍的個人評價就是:才華過人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他在道德上十分抽象,同時文才也實在驚人。

    從歷史到詩詞,從八股文到考據,從金石學到語言學,甚至是道經佛法,萬曆以後幾乎所有有成果的研究方向錢謙益都有涉獵,而且都做到了一流水平。

    黃宗羲所說錢謙益「四海宗盟五十年」不是作假,當然這也和錢謙益太能活了有關係,錢謙益萬曆年間就在文壇上活躍,活到康熙年間才去世,跟他同時期活躍的名流都死了兩茬了,他比別人多了多少研究時間,能不出成果嗎?

    王文龍笑着對錢謙益拱手招呼:「幸會幸會,常聽聞虞山先生錢受之的名字,在下王文龍。」

    錢謙益一愣,接着便是大喜,連忙拱手下拜:「原來是建陽先生當面,謙益有禮了。」

    錢謙益這一拜,眾人的目光都向王文龍看來。

    很快有人驚呼:「王建陽到了?」「建陽公在哪裏?」

    王文龍的影響力不是作假,大家知道他出現,直接在宴會場中引起了一陣轟動。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極道特種兵都市劍說九道神龍訣丹道宗師深夜書屋
    壯士,乾了這碗雞湯網遊之我是武學家棄婦再嫁嫡女當嫁:一等世子妃我的老婆是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