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468章 諸子入八股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 第468章 諸子入八股字體大小: A+
     

    南京督學察院修的廣闊豪華,王文龍從外頭走進廨宇都要一刻鐘時間,陳子貞趁著時間把陳指南叫到身邊,吩咐說道:「我去換衣服,你快叫廚下準備飯菜。」

    陳指南道:「大人乃是一省學官,那王文龍無非一個以文才誇耀的名士,大人何必對他如此禮遇?」

    陳子貞道:「你平日不讀詩文,只是聽聞王文龍的名字,如何知道這王文龍的本事?你需明白,王文龍可是簡在帝心的人物。」

    陳指南卻搖頭:「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做學問的人只該用心做文章,如同大人一樣考個功名才是學子的楷模,那些雜學我等學他做什麼?」

    陳子貞笑道:「陳教諭莫因專捧我而輕視了別人,走吧,隨我一起去迎接建陽先生。」

    這時王文龍正好走過廊廡,和兩人在房間門口碰上。

    「王舍人好。」陳子貞、陳指南一起還禮,陳子貞又為王文龍介紹了身邊的陳指南:「這是句容縣的陳教諭。」

    八股文的潮流演變只有站在後世的全局眼光上才能看清楚。聽陳指南這麼一說,王文龍倒是想起了前世看過的有關八股文風流變的論文。

    他知道這是陳指南年紀大了,本就不愛附庸風雅,這兩年又一直忙着督學察院的事情,不知王文龍名氣多高的原故。

    陳指南聞言這才知道王文龍的學術地位,忍不住問道:「建陽先生對《尚書》有如此見地,想來必是看了不少墨卷吧?」

    能寫出《尚書古文疏證》的人說自己從沒看過程文墨卷也不像話,王文龍模稜兩可說道:「也研究過一些。」

    句容本地為了修建督學察院找來了不少人才,比如陳指南這個句容縣教諭就是專門從紹興挖來的,不關於制藝之上有些心得,在管錢穀上也是一把好手。

    大明科舉標準的文章潮流一直在變,比如前三年流行灑脫之風,后三年流行的文風可能就趨向古板嚴謹,相隔幾年時間,拿着同樣一篇文章去考試,很可能就有中與不中之分別。

    陳指南考舉人的時候才二三十歲,還能趕上潮流風氣,但如今年紀越來越大,既要工作又要備考,看時文的時間大大減少,對於最近流行的八股文風格越來越掌握不到。

    他如此一說,陳子貞也不謙讓,坐了主位,王文龍坐在次席,陳指南則在末位陪座。

    「是啊,以建陽的文采也不必拘泥於八股文章。喝酒喝酒。」陳子貞怕王文龍尷尬,連忙舉杯為王文龍打圓場。

    陳指南深以為然,點頭道:「經學的確為科舉之本,若想求上進,不學八股是不行的。」

    「能夠如此么?」陳指南不通道。

    王文龍是有心結交陳子貞的,不光因為陳子貞是個挺有本事的學台官,還因為按原歷史陳子貞就是接任徐學聚的下一任福建巡撫。

    陳指南請教道:「建陽先生對《尚書》如此在行,想來定有制藝上的見地,可否不吝賜教?」

    他思索一番,笑着說:「陳教諭不要心急,纖靡之文風再過幾年或許就能流行。」

    陳子貞被說到開心之處,不禁哈哈大笑,說道:「建陽如此誇獎,我不敢當,快請進屋用飯。」

    「唉,」陳指南喝了杯酒,話也多起來,深為嘆息的說道:「我這一生就是在制藝上不開竅,到如今也不能高中,朋友都說我的文章太過纖靡,然而這二字評價乃是我筆下天然寫出,實在不知如何能改?」

    陳子貞主動介紹說道:「陳教諭或許不知,王建陽不光是考據學的大家,還是鑽研《尚書》的宗師,他所寫的經學書甚至上過聖上的經筵呢!」

    「這卻不敢,」王文龍笑着說道:「我不過一個六品小官,在學台大人面前上座豈非背了禮數?」

    「有偌大的名氣還在看墨卷,怪不得建陽能寫出許多新奇議論。」陳子貞稱讚。

    陳子貞也好奇:「建陽先生以為文風還要向纖靡方向轉變?」

    督學察院的廚師也是頂級配置,雖然大菜還沒上來,但是很快整治了一桌冷盤,陳子貞熱情邀請:「建陽請上座。」

    「陳學台,陳教諭,王文龍有禮了。」王文龍拱手見禮,誇獎說道:「常聽人說督學察院修的好,今日一見果然大氣,陳學台能整修出這樣一間督學察院果真好本領。」

    王文龍毫不奇怪兩人會聊到八股考試,眼前兩個人都是學官,眼看科試在即,他們位於督學察院中,不聊這個還能聊什麼?

    縣教諭並沒有品級,只要有舉人功名再捐錢就可以當上,陳指南這些年在外頭給人做幕僚錢財掙的也夠了,心心念念就是想考個進士,也無怪乎他會三句不離八股。

    陳子貞在江南到處巡院,對於王文龍的名氣有所了解,如此才對王文龍尊敬有加。但他看向一旁的陳指南,卻見陳指南雖也是笑臉相迎,卻不如何尊敬王文龍。

    陳子貞笑道:「這還有賴句容百姓出工出力。」

    陳子貞笑道:「即便如此也勝過多少名家了。」

    「當不得如此誇獎,」王文龍笑着解釋,「我那書只不過是在經筵上被講官提起,並非侍講內容。」

    制藝就是寫八股文,王文龍搖頭說道:「我只有個監生功名,又是海外歸客,可不敢說有制藝的見地。」

    其實八股文風的流變在後世看來十分清晰,但此時人身處局中卻如同盲人摸象,聽聞王文龍如此一分析,兩人回想着自己看過的近些年考試文章相對比,發覺他說的一點不差,都覺眼前一亮。

    這也可看出陳子貞做官的本事,從學台到撫台,雖然級別提升並不明顯,但卻是從清而無權的學台官員直接變成了一省的封疆大吏。雖然陳子貞還要幾年之後才能成為福建巡撫,但王文龍早些結交關係並無壞處。

    王文龍直接回憶那論文上所寫內容道:「我大明開國頭百餘年,八股文都追求『根底程朱』,文章追求平淡自然。到正德、嘉靖時期,唐宋古文復興,於是八股文章又追求將古文時文相結合。以長遠眼光看來,八股文章明顯是在尋求變通之道,這幾年常有中選的文章是將心學、禪學引入八股的,未來的方向定然是『諸子入八股』,文風越是多變越會吃香。陳朋友的文章有清麗纖靡之評價,這兩屆科考正當其時呢。」

    王文龍說:「若無陳學台上下奔走,這事情斷不可能完成,聽聞督學察院為句容吸引不少文氣,百姓定然心中感念學台大人所做的功績了。」

    像陳指南這種考中舉人的人,基本功已經相當紮實,到會試之上比拼的就是誰的文章更符合此時的選取潮流。

    「建陽這話着實有見地,不愧大家之名!」陳子貞連連點頭,之前他還當王文龍只是個名士,現在卻覺得王文龍是科舉之道上的大才。

    若沒有足夠的八股見識,斷是做不出「諸子入八股」這樣準確有理的文風判斷的。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首都是地球一號紅人蒼穹之上極道特種兵都市劍說
    九道神龍訣丹道宗師深夜書屋壯士,乾了這碗雞湯網遊之我是武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