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330章 魚肉不是肉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 第330章 魚肉不是肉字體大小: A+
     
      王文龍笑道:「長卿做的是靈性學問,我寫的是粗笨文章,卻不是一個路子。」

      屠隆連說不敢當,但臉上也有濃濃的自豪神情。

      屠隆這人是明史之中都留下名字的文人,也是個怪才。

      他在萬曆五年就考上進士,而且擔任地方官的聲名十分不錯,因考績優良一直進入禮部,歷任禮部主事、郎中。

      不過屠隆的另一面卻是風流成性,他哪怕在當官之時也經常跑到勾欄瓦舍廝混。萬曆十二年,屠隆結交了西寧侯宋世恩,在京中成日同他宴飲。

      然後屠隆就和宋的姬妾搞到一塊,事情做得實在出閣,最終因此被罷官回家。

      屠隆回鄉之後照常肆意花叢,如今都五十幾歲了依舊死性不改。

      他現在身體還好,不過長期放蕩的後遺症也很嚴重,如果按照歷史,再過幾年他就會染上花柳病,痛不欲生。

      根據後世流行病史的研究,屠隆應該是中國第一個史有明載的梅毒患者。

      好在王文龍知道梅毒不會通過共同吃飯而傳播,要不然今天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跟屠隆一起來。

      「我深謝神的照拂,讓我今日能遇到二位先生。」僕人把黃酒放到桌上,利瑪竇就主動起身舉杯祝酒。

      大家都喝了口酒,屠隆催促僕人道:「將菜品放上來。」

      屠隆又對利瑪竇道:「我來時就同建陽說了,今日是你們教中的齋日,不能吃肉,專門要買的素菜。」

      他的僕人將幾樣菜蔬從食盒中拿出,放眼看去,不是水果就是青菜。

      利瑪竇點頭笑道:「多謝多謝。」

      屠隆又看向王文龍道:「建陽也買了菜,一併放上來吧。」

      這時兩人就見王文龍的隨從臉色古怪。

      王平保拿著食盒到王文龍身邊小聲問了一句:「真拿出來啊?」

      王文龍一臉微笑,小聲道:「放心拿就是。」

      王平保頗為為難的點頭,見兩人嘀嘀咕咕,屠隆和利瑪竇都不明所以,屠隆問道:「建陽說什麼?」

      「沒什麼。」王文龍笑著說。

      然後屠隆就見王平保打開食盒,接著從裡頭拿出一碟醉蝦、一盤炸魚,最後還拿出了一盅紅燜甲魚。

      瞬間餐桌上便葷香四溢。

      「這怎麼……」屠隆眨眨眼睛,連忙對利瑪竇道:「西江莫見怪,是我傳達的意思不准,建陽也不熟悉貴教齋日習俗。」

      他說完話就見利瑪竇也是臉帶微笑。

      利瑪竇說道:「天主教的齋日是可以吃魚的。」

      屠隆一臉懵逼。

      天主教徒的齋戒分為大小大齋戒連續四十天,每天只能吃一頓正餐,小齋戒可以吃三餐,但是不能吃肉。

      這規矩對於傳教士來說也太過痛苦,所以歐洲天主教徒漸漸發展出一套替代方法。

      首先定義「肉」為溫血哺乳動物的肉,那麼雞蛋自然不算肉,一切魚蝦蟹也全都不算肉。

      至於喝酒就更沒有什麼好禁的了,修道院啤酒在中世紀時就已經聲名遠播,甚至教皇還表示過啤酒是很合適的「四旬齋餐飲代替品」。

      聽了利瑪竇的解釋,屠隆目瞪口呆,第一次知道天主教的齋戒是這麼回事。

      屠隆用筷子指著那一盅紅燜甲魚問道:「團魚亦可吃否?」

      利瑪竇問明白「團魚」是什麼,點頭說道:「可吃的。」

      此時歐洲的修道院中往往有巨大的護城河或者池塘,以供教士老爺每逢齋日不能吃肉而改吃魚的需求,烏龜甲魚等動物比起魚肉口感更接近雞肉,在許多喜歡吃禽畜肉的教士以為比魚肉更好吃。

      利瑪竇卻是頗為高興,他在大明傳播天主教,還告訴了明人天主教每星期的齋戒規矩,不過許多明代人以為小齋之日他就要吃素,每逢齋日請他吃飯,都只上素菜席面,其實他真是不愛吃蔬菜,只是礙於情面不好說。

      夾了一筷子紅燒甲魚,利瑪竇慢慢咀嚼,道:「這團魚味道不錯,下次齋日可以買來吃。」

      屠隆見他大嚼甲魚,搖頭道:「貴教的習俗,在我們明人看來真是想像不到,在齋日卻是連團魚也入口的。」

      甲魚在明代人心中以為是大葷,和狗肉一樣,明代許多不喜歡吃葷腥的人都不願意嘗試甲魚肉。

      利瑪竇笑道:「我在大明生活許久,知道能夠讓人尊重的方式便是有一說一,不要隱瞞,我們教中就是這樣的戒律,沒必要故意迎合誰的意願,將它說的更好聽。」

      「這話卻是灑脫。」王文龍誇獎道,利瑪竇的磊落性格的確能讓人生出親近感,這也是為何他在明朝傳教可以成功的原因。

      「說起灑脫還是建陽先生的文字利害,」利瑪竇笑著說道,「建陽先生的《連城訣》寫的好看,那些高來高去的俠客人物才實在是灑脫得令人羨慕,雖然寫的是武人,但是那等俠客氣息卻是千古文人都追求的。」

      「多謝誇獎。」

      利瑪竇對於中華文化的理解還真不錯,完全能看出武俠的韻味。

      三人推杯換盞,利瑪竇問道:「聽說建陽在福建推廣紅薯、賑濟災民救了不少人。不知這推廣之事現在進行的怎樣?若是有機會,需不需要天主教參與幫忙?」

      王文龍問道:「耶穌會也想參與幫助賑災?」

      王文龍不想讓耶穌會參與大員島開發,不過言語中並不避諱。

      他知道耶穌會自己現在都要通過結交文人士大夫來擴展力量,自保都還成個問題,哪裡有能力去開荒?

      耶穌會如果想參與幫忙在大明推廣紅薯種植,王文龍卻是樂見其成的。

      福建的紅薯種植面積已經不小,但是江南大多數地方卻還沒有引入這種作物,三一教在江南的影響力太弱,耶穌會的影響力都比三一教強,說不定可以幫忙推廣紅薯種植。

      王文龍介紹了一下現在福建開荒和推廣紅薯的情況。

      徐學聚上任福建巡撫之後,三一教和福建民間的推廣紅薯、移民大員島工作都獲得了全省支持,不過想要推廣新作物和開墾土地都是長期工作,再多投入也總是不足。

      利瑪竇聽了之後很受啟發,道:「利用鄉紳和宗教為百姓辦事,這方法倒是和龍華民神父在廣東號召教眾共同幫助窮苦信徒修屋、扶老攜弱的辦法差不多。不過你們不止幫助本教信徒,還幫助教外的窮苦人,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殭屍保鏢鳳囚凰遮天贅婿重生影后小軍嫂
    超級卡牌系統修真歸來在都市玄界之門萌物遇上高富帥:101天官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