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734章 銀行開到特區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734章 銀行開到特區字體大小: A+
     
      第734章 銀行開到特區

      「李經理如何看待有學者形容華電的招聘為資本毒藥?」

      「自以為是的假冒學者。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可以說對社會學、經濟規則,包括人性,一無所知。提高職工待遇的行為倘若也算投毒,那與幫助他人反而被視作居心叵測有什麼區別?」

      「可有人提出,華電這樣的招聘等於挖國家的牆角,會造成科研人員思想上的腐化。」

      「首先我要申明一點:特區華電公司是家合資企業。國家占大頭,算哪門子挖牆角?提出這樣會腐化科研人員思想的人,大大的壞,第一,他輕視了那些忠誠報國的科研人員的精神;第二,這話仿佛在說我們的科研人員只配勒緊褲腰帶搞工作。」

      「但實事求是地講,相對比起來,華電的薪資待遇確實高到離譜,聽李經理言下之意,包括華電此舉,似乎您與貴公司都對我們的科研人員原本的收入水平有異議?」

      「劉記者這話也有點不懷好意啊,國家經濟情況如此,工資制度是經過嚴格而妥善的分析制定的,我們沒有異議。不過科學進步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基石,我們無法代表全部,我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提高科研人員的福利待遇,難道有錯嗎?」

      「不知道李經理聽過最近流傳的一句話嗎,說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您對此怎麼看?」

      「我是學經濟的,我看到兩面,其一是我國的經濟在蓬勃發展,各行各業都大有可為;其二,這是嘗試市場經濟改革中必經的一個過程,它無疑也反應出一些問題,我個人認為無論經濟形勢怎麼變化,重要的事業領域都不應該成為社會底流,比如科研領域。」

      「華電對科研人員的超高待遇,有基於這方面的考量嗎?」

      「不否認,有。這麼說吧,你剛才提到的那句流傳的話,不可能在華電流傳,在我們這兒真正有才能的人永遠會受到尊重,我希望全社會也一樣,尊重人才,重視人才。華電不是慈善機構,我們開出這樣的福利待遇,是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所需要的科研人才,他們配得上這份待遇。」

      「最後一個問題:華電正在特區興建一個偌大的工程項目,並且以超高的福利待遇廣納科研人才,到底想做什麼呢?」

      「打造『中國芯』。我需要提及一點:這件事並不比搞原子彈容易。」

      「嚯!」

      李建昆同意接受這個採訪,是不想稍息立正站好讓人家噴,華電畢竟是一家公司,需要社會形象,不能任由他人中傷,乃至於引導輿論。

      這世上不乏這樣的人:你如果不理他,他會以為你心虛,愈發來勁。

      採訪時間不算長,不過針對現在主流的負面輿論,李建昆該回應的也都回應了。

      效果是有的,有些話不說出來,這年頭不比後世,許多事老百姓是真的不懂,比如原來合資企業是國家占大頭。輿論形勢有所好轉。

      而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讓李建昆沒有想到的是,這段採訪還有意外收穫——引來科學界的強烈聲援。

      或許是他在採訪中多次提及要重視科研人才,又或許是他在回應「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話時,提到的尊嚴問題,讓科學界在當下的環境中感同身受,好幾名科學泰斗發表署名文章,內容中都有對華電的點名表揚。

      這樣帶來的好處便是,前來特區華電工廠應聘的科研人員,數量激增。

      李建昆召回林新甲,他,林新甲和季美仙,三人一起負責招聘事宜,忙得不可開交,隨著招聘到的人才越來越多,水岸豪庭的閒置房源逐漸減少,同時「欠」下了不少輛小轎車。

      時間至六月,如火如荼的招聘工作算是暫時告一段落,應聘人員逐漸減少,不過這個招聘是長期有效的,未來陸陸續續肯定還會有人前來應聘。

      稍閒下來後,李建昆盤算著去一趟瓊島。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找上門來。坦率講,李建昆和他也不算熟,僅有過一面之緣。

      這位倒是不客氣,第二次見面,開口就借錢。

      兩千萬。

      「王總也太看得起我了吧。」辦公室里,房門關起,李建昆手上拿著一張素白名片,名片上的抬頭為「鵬城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對面的精神小伙職務為總經理。

      石頭王剛才話說得很直白,他是向李建昆借錢,而非特區華電公司。

      這是由這筆買賣的性質決定的,不涉公的話,操作起來會更穩妥。

      「李總謙虛了,咱們關起門來講,這筆錢對您來說,肯定不成問題,使用幾天時間,百分之十的回報率,我想即使是李總您,也不能拒絕這麼好的買賣吧?」石頭王自信滿滿,這正是他敢於登門一開口借兩千萬的原因。

      李建昆倒不是謙虛,只是這年頭在內地當著不相熟的人的面,誰敢輕易承認自己有兩千萬?不過,顯而易見的是,他想隱藏的某些事對於石頭王這樣的精明人而言,沒多大意義。

      他嘖嘖兩聲後,問:「我總要知道是個什麼買賣吧?」

      他一邊說這話時,手裡還在摩挲著石頭王的名片,對於這個萬科的前身,前世在某些資料中他有過一些不刻意的了解。

      這家公司沒那麼簡單。

      表面上看,它是基於特區的一項特殊政策而誕生的一家公司,當下特區有項政策:進口特區的國外產品不能銷售到特區外,但不限制特區外客戶在特區內購買的商品運出特區。

      這樣一來,在特區內做國際貿易,便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其業務模式說穿了,與倒賣玉米沒有太大區別,基本操作為:先找到內地有需求的客戶,並收取20-30%的定金,然後向港商訂貨,按同比例付款給港商,待貨物到特區後,買方過來提貨,並結清餘款。

      買賣的關鍵是:收的是軟妹幣,卻要用港幣或美刀支付給港商。

      你以為這家公司是靠倒賣科教儀器賺錢嗎?不,並不是,它的核心利潤其實是來自獲取外幣的能力。

      想開這樣一家公司可不容易,首先需要拿到進口許可證,其次要和具有外匯出口創匯份額的單位,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說白了,沒有強硬的背景和強大的公關能力,即使清楚這種模式,一般人也開不成這樣的公司。

      石頭王坐在木藝沙發上,雙肘枕在雙膝上,十指交叉於胸前:「我可以保證不違法。」

      「但也未必合法。」李建昆說。

      石頭王:「……」

      他發現和對方打不了半點馬虎眼,想想又不算稀奇,對方是個謎一樣的人,其能力和財富根本無法揣測,有時候石頭王甚至覺得這個年輕男人的存在,極為不合理,因為從改開後他沒有錯過任何搞錢的機會,然而與對方相比,仍然如螢火之於皓月。

      「是這樣的,我有確切的消息和渠道,有個首都人來到特區,手上有三千萬美金的外匯留成……」

      所謂外匯留成,並非現金,而是一種配額指標。它本應該屬於某個大型國營外貿公司,最終以非常灰色的方式轉移到了有背景的倒爺手上。

      石頭王終究決定坦誠以待,將事情娓娓道來:「您知道的,現在的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換3元人民幣,而市場匯價遠不止,我有把握從此人手上拿到一千萬美元的外匯留成,那麼就需要支付給他兩千三百萬人民幣,展銷中心剛成立,還沒有這樣的資金實力,貸款是最後的選項,在這之前我先想到了您……」

      李建昆心想果然是倒匯,之前他已經有些揣測,不然哪來的這麼高的回報率?

      兩千萬資金,使用幾天,淨賺兩百萬。

      而石頭王的賺頭更誇張,按現在的市場匯價,一美元兌換四元軟妹幣不是難事,等於說這樣一番操作下來,除去分給自己的兩百萬利潤,石頭王還能狂賺一千五百萬。

      搶錢都未必有這速度快了。

      倒匯,倒匯……李建昆心頭默念,該說不說,石頭王的突然造訪,帶給了他啟發,這是一條以前被他忽略的超高回報率的財路。

      而且他如果來倒匯,甚至無需搞什麼擦邊球,遊走在灰色地帶。

      他完全不必去打「外匯留成」的主意,他有自己吸儲外匯的途徑,鑑於國內的外匯資源如此緊張,倘若他從外部弄進來外匯,還是一件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事。

      既有利,自己又能獲得超高回報,何樂而不為呢?

      「目前各個特區,外匯黑市是不是十分火爆?」李建昆明知故問,主要想探究下具體情況,他沒有刻意關注過,而石頭王是吃這碗飯的,只怕沒人比他更了解。

      「豈止是特區,全國哪個地方不火?現在經濟政策寬鬆,有發展眼光的工廠都想進口設備,提升產品,提高產能,咱們國家的錢拿到外面去沒人要,使用外匯是唯一的購買方式,想要外匯的人太多了。」

      石頭王頓了頓,繼續說道:「不過特區的經濟更活泛,對外匯的需求也更大,競爭激烈,兌換比例持續上漲,手上有外匯留成的人多半願意來特區交易,但凡過來,收到消息後保管一幫人湊上去,當成大爺供起來。」

      那敢情好……李建昆心想。

      他欠了一屁股債,本身又很不喜歡欠人錢,迫不及待想趕緊攢到給還了。

      手上雖說賺錢的攤子也不少吧,但從年初規劃建設晶片產業園開始,可以說日花斗金,都有些經不起造。

      賺錢的渠道再多咱也不嫌多。

      而倒匯這門營生,利潤又相當可觀,不干白不干。

      念頭通達後,李建昆心情很不錯,同意了石頭王的合作請求,權當是他帶給自己啟發的好處吧。

      當天晚上,李建昆提前聯繫好後,奔赴蛇口,與袁總碰上面。

      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通過袁總和招商局的關係,把華強太古銀行分行,開到特區。

      其實很早之前他就有這個想法,即使不為倒匯,這件事一旦干成,也是好處無窮。

      「建昆吶,你要是今天不來找我,我過段時間肯定也會去找你,實不相瞞,我早在琢磨這件事。」夜幕中,招商局位於蛇口的駐地,一間簡潔的辦公室里,袁耕大笑著說。

      李建昆跟著笑起來,這不巧了麼?

      不過袁耕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

      華強太古銀行的大股東是昆蘭投資公司,招商局又是昆蘭投資公司的第二大股東,等於說華強太古銀行是自家的銀行,有好事當然要想著,另外身邊有個自家的銀行,許多涉及資金方面的事情都會很方便。

      兩人可謂一拍即合。

      這並非開先河的事。

      既然南洋銀行能在特區開分行,那麼血統更純的華強太古銀行,又有何不可?

      招商局在特區的影響力毋庸置疑,隨後的一段時間,在袁總的安排下,招商局特意成立了一支督辦小組,專門負責此事,開辦銀行自然不是小打小鬧,需要審批的手續一籮筐,不過由招商局來牽頭,進展也是飛速的。

      李建昆這邊沒有閒著,看出事情八九不離十,只剩一個過程後,他便開始組織人手做分行開業的籌備工作。

      他這邊倒沒什麼大事——這年頭,外來銀行想在特區蓋座銀行大樓,那也不現實,道理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喧賓奪主」,像南洋銀行位於羅湖的分行,與後世十八線小縣城的一個銀行網點沒什麼區別,華強太古銀行駐特區分行,目前頂多也只能是這個規模。

      但繁瑣。

      李建昆安排了兩班人馬:特區這邊的人馬負責硬體籌備,像是租房、改造,裝修等事宜;港城另有一幫人馬,進行職工動員、培訓等事宜。

      據港城華強太古銀行反饋過來的消息,起初聽說要去內地工作,沒有一個職工願意報名,大伙兒甚至唯恐被選到,避之不及。

      而不從港城調派職工過來又不行,這年頭在內地根本招不到相關人才,退一萬步說,即使能招到銀行從業者,內地銀行的工作模式和港城銀行也有很大區別。

      最後,加錢唄。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據說好容易湊齊人員,多半是單身小青年。

      李建昆尋思團隊年輕點未必是壞事,也就沒再說什麼。

      時間匆匆,盛夏至,在一番如火如荼的籌備中,華強太古銀行駐鵬城特區分行,開業在即。

      (昨天也喝倒了……)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走進修仙焚天劍帝億萬爹地寵上癮妃卿莫屬,王爺太腹黑九星毒奶
    最強反套路系統時空長河的旅者凡人修仙傳英雄聯盟之開掛直播系統陰陽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