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452章 布局(上)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452章 布局(上)字體大小: A+
     
      第452章 布局(上)

      娘娘廟胡同,李宅。(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四合院北廂堂屋裡。

      李建昆和陳春仙剛從中關村街道辦回來,送去一百二十萬現金——按照早前協議,尿不濕也屬於本次合作中研發的產品,所得利益四成,應該捐贈給街道。

      陳春仙意氣風發,滿面春風道:「這下好了,等路修起來,樓蓋好,有意創業的科技人員肯定不請自來。重點是,政策活泛了!」

      他說到最後一句,忍不住笑出聲。

      鼓勵技術擴散,落地創造經濟效益;允許真有貢獻的科研人員先富起來。這兩項利好政策,被他視為我國科技產業振興的兩響春雷!

      剛剛在街道辦,與街道主任江奇軍等人長聊蠻久,他們準備從現在開始籌備,把中關村大街修建成雙向八車道的柏油路,同時在道路二面蓋起若干樓房,為孵化科技產業打好基石。

      另外,街道辦還特批了一塊沿街的好地塊,給他二人大展拳腳。

      兩人現在來四合院,湊在一塊,也是為商討接下來的發展。

      等離子體服務部太小,不符合陳春仙的展望,亦無法滿足李建昆的野心。

      這本身就是二人商議過的事,只是現在誰也不提這茬,毫無疑問,在過去的這次合作中,他們已經建立起互信關係,甚至是友誼。

      李建昆生起火盤,扯來兩張馬扎,邀請陳春仙坐下。小龍媽知道他們要談事,拎來暖水瓶、杯子和茶葉,遂帶上屋門離開,只留一條縫隙。

      陳春仙揮斥方遒道:「咱們現在不是有錢嗎?我的意思是,拿這些錢,咱倆正式成立一家民營企業,蓋棟大樓,就叫……中關村科技大樓,廣納英才,專門從事科技研發和商業孵化。」

      這話李建昆總體上沒意見,卻也聽出些弦外之音。

      「老陳啊,貪多不爛,記得我早前跟你說的話嗎?按我的想法,還是專精一道好,咱們搞研發搞孵化,但得沿著一個領域搞,比如電子科技領域,這樣才能做精做深做強。」

      陳春仙瞅瞅他問:「你咋對電子科技執念這麼深?」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後世咱們被國外卡脖子,卡得多難受。這是其一。

      其二,咱們錯失三次工業革命,雖說現在覺醒,在大踏步追趕,但是這條路艱辛無比。誠然,咱們後來的確成為製造業大國,可實事求是地講,真正頂級的製造業技術,仍然掌握在國外,進口工具機還是那麼香。

      而且未來,真正賺錢的行道,也不是製造業。而是金融和科技。

      第四次世界級的發展機遇,叫作網際網路革命。

      網際網路的發展,又以電子科技為根基。

      這是一次彎道超車的好機會。前世咱們把握到一些,但還不夠。如今有機會,李建昆自然不會錯過提前布局。

      「這麼跟伱說吧,以我的預判,未來科技領域裡,電子科技是最好獲利的門類。這世界上的所有財富均來自人口紅利,電子科技這個領域中,能誕生出數之不盡的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產品。」

      李建昆頓了頓,道:「即使是現在,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洗衣機……哪一樣不是饞得人們流口水的東西?哪怕是摩托車、汽車乃至原子彈中,也離不開電子科技。」

      1956年,我國啟動研發半導體技術的計劃,根源正是為「兩彈一星」工程服務。

      在研發「兩彈一星」的過程中,需要龐大算力,如果再依靠人工,難免出錯。而想讓計算機不用到冒煙,在硬體上必須有所保障。

      巴統又一直對我們施行先進技術禁運,採購不到怎麼辦?

      自個捯飭!

      如此,1962年,我國成功製造出了第一代矽平面單晶管。1965年,研發出第一款光刻機。

      陳春仙從事科研領域這麼多年,想想後,算是被他說服。不過老陳同志仍然有他的考量。

      「建昆吶,我不是不贊同你的想法,但是你想過兩個問題嗎。

      「第一,科院包括其他單位的研究員們,他們精通的領域各不相同。比如說我們研發姨媽巾和尿不濕,主要仰仗的是材料學的研究員,如果我們致力於研究電子科技,他們還能參與進來嗎,能與我們同行嗎?

      「不是每個人都有創業的勇氣的。」

      陳春仙嘆息一聲後,繼續說道:「第二,當前經濟形勢如此艱難,一個姨媽巾技術賣出一百萬,尿不濕技術賣出三百萬,是個企業都渴望新型技術。

      「值此危難之時,我們難道不應該包羅萬象,儘快從各個領域中孵化出更多的新技術,幫助社會走出經濟泥沼嗎?」

      李建昆沉默,老陳的話自然沒有錯。只是他二人視界不同,一個主看當下,一個著眼未來。

      「這樣吧。」

      他思忖後,做出讓步,說道,「我同意科技大樓建成後,分出多個部門,做不同種類的研發,但有一點,核心部門必須研發電子科技,由你親自主持。」

      老陳想想後,點點頭,「也好。」

      復又問道:「電子科技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你打算研究啥?你以前說的晶片?不是我說啊建昆,這玩意是個系統工程……」

      「不。」李建昆打斷他道,「研究光刻機。」

      去年和老陳長聊幾回後,他認真思考過,想靠一個研究單位,把晶片弄出來,確實有點不切實際。既然如此,晶片這個系統工程中的其他環節,他再想辦法,日後慢慢整合。中關村這個實驗室,則研究最基礎最核心的東西——光刻機。

      老陳撓撓頭道:「其實研究光刻機的,周邊有兩家機構呀。」

      是啊,可他們最後都會放棄。

      李建昆有這個計劃後,自然打聽過。目前國內研究光刻機整機的僅有的兩家單位,全在方圓五公里內。

      這是一個很好優勢。

      第一家是科院微電子所。1965年我國一款光刻機——65型接觸式光刻機。正是由他們聯合魔都電子儀器廠,一起研發出來的。

      不過現在似乎不太重視了,很多年沒聽說過有成果。

      第二家在清華。清華有個精密儀器系。62年在旁邊建起一個「精密光學儀器加工廠」,也被稱為「9003實驗基地」或「9003所」。

      國內當下最先進的光刻機技術,全在裡頭。

      1971年,他們研製出了第一台光刻機和分步重複照相機。這台光刻機與65年那款不同,它可以投入規模化生產。即世界光刻機領域劃分中的,第一代光刻機。

      1980年,他們又研發出了自動對準分步投影光刻機。即第二代。

      眾所周知,光刻機發展到2020年代時,共有五代。

      一代和二代,從性質上講,均為接觸接近式光刻機。

      第三代為掃描投影式光刻機。

      第四代為進步掃描投影式光刻機,不同之處主要在於,使用了雷射光源,使得晶片的製程和生產效率,大幅躍升。

      第五代,即EUV光刻機。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無敵踩人系統步天綱火影之主神系統艾維亞的霸道公主劍道之王
    婚權獨占:席少的名媛新最強裝逼打臉系統絕對一番穿越未來之男人不好當重生之摳腳大漢變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