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開局被活埋,靈帝扶我登基» 第一百零三章 玉堂後殿,青蛇出沒,赤帝之子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開局被活埋,靈帝扶我登基 - 第一百零三章 玉堂後殿,青蛇出沒,赤帝之子字體大小: A+
     
      洛陽南街,袁府。Google搜索

      木棍已經到位,袁家「部曲」中凡是參加這次鬥毆的,均杖三十,罰俸兩月,家法伺候。

      一時間,木棍砸在身上的拍擊聲, 敲打聲,滿地哭爹喊娘的聲音連續不斷,整個袁府的閣院,宛若一個大型的屠宰場。

      區別於尋常的「部曲」,袁術的板子是袁逢親自打的。

      一邊打,他一邊疾呼。

      ——「逆子,逆子!」

      ——「我打死你這逆子!

      一連幾板子下,袁逢都累了, 他在僕人的攙扶下,歇息了片刻,然後掄起板子再打。

      「啊…爹…」

      「爹…啊…」

      袁術的哀嚎聲連綿不斷,他也是服了。

      想想他幹的這些事兒。

      散播謠言,本想讓柳羽的名聲一落千丈,可結果呢?偷雞不成蝕把米,人家擂台打贏了,名聲更甚從前。

      氣不過,與其爭辯,又被所有人口誅筆伐。

      就連召集「部曲」想要暗中揍他一頓,出出氣,結果被人家一個護衛給撩翻在地,自己的腰都差點斷了,最憋屈的是, 哪怕是回到自己家, 還得再挨打!

      袁術也是醉了, 不爭氣的眼淚從眼角落下, 順著面頰滑落到嘴巴里。

      咸?一點都不咸!而是苦澀的厲害!

      他機關算盡, 怎麼最後, 挨打的確是自己?

      正堂內,袁隗正在招待兩名官吏。

      袁隗親自給他們斟上茶,官吏有些受寵若驚。

      「兩位,我袁家一貫家教森嚴,逆子無道,竟公然街頭械鬥,這是藐視律法,我袁家決不姑息。」

      「袁太傅哪裡的話。」官吏連忙道:「年輕人時而氣盛也是有的,或許…是玉林觀柳觀主的光芒太勝,惹得貴公子一時鬼迷心竅,生出嫉妒之心,小懲大誡即可,無需…這樣。」

      說話間,官吏抬眸望向依舊怒氣沖沖的袁逢。

      「小懲大誡是司馬府君給老夫和兄長几分薄面,可我袁家家法森嚴,該打就打,該罰就罰,不打不成器嘛, 還望兩位如實稟告司馬府君, 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一定,一定!」官吏起身,拱手朝袁隗又行了一禮,旋即徐徐離去。

      袁隗送他們走出袁府。

      回過頭,看了眼尤自一板板砸下的袁逢,搖了搖頭,心裏面苦澀連連。

      而那邊廂,袁府內的一棵歪脖子樹下。

      袁基凝著眉,看著三弟袁術受此懲罰,他也痛在心裡,覺得是自己身為兄長,對弟弟有失管教,讓他如此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袁紹則坐在樹枝上,饒有興致的看著袁術挨打,他越挨打,袁紹心裡越是舒服。

      從小被這傢伙欺負到大,總算是時來運轉了。

      「本初…」袁基詢問道:「這官吏都走了,為何爹爹還打的這麼重?咱們要不要去勸勸爹。」

      「勸?」袁紹才不想勸呢,打死了最好。

      他故作沉吟了一下,旋即才開口道。「大哥,你要知道,打三弟可不是做給司馬府君看的,是讓陛下看的,誰知道這袁府里有沒有陛下的眼線?」

      「我聽到爹與叔父講,方才在西園,陛下本欲重用那立功的柳羽,可爹與叔父當即反駁,愣是讓陛下收回成命,那沒卵子的張讓以此與父親、叔父針鋒相對,說咱們袁家『有失公允』,說白了,不就是怪咱們『扶儒抑道』呢?」

      「現在的局面很敏感,多少人盯著咱們袁家呢,宋皇后一案歷歷在目,父親與叔父都是明白人,知道這種時候該擺低姿態,該示弱,否則方才巷口,父親怎麼會說出那『長道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呢?」

      講到這兒,袁紹頓了一下,一攤手。「當務之急是不能再生事端,三弟犯了大忌諱,若是父親不狠狠的打他,這事兒傳到陛下耳中,那再給三弟用刑的就不知道是何人了?」

      經過袁術這麼一分析。

      袁基恍然大悟…原來,這「家法」中還牽連著這麼多干係,是他太天真了。

      「唉…」

      看著袁術受苦,心善的袁基只能嘆出一聲,咬著牙,感同身受。

      倒是袁紹饒有興致的看著屁股都要開花的袁術,心頭喃喃。

      ——「我愚蠢的弟弟啊,柳羽你也敢得罪?要玩陰的,他就是把你賣了,你還在為他數錢呢。呵呵…」

      袁紹心頭竊喜,說起來,他與柳羽是認識的,並且很熟,昔日…潛入張讓的莊園,就是柳羽謀劃,袁紹與曹操去執行的。

      越是與柳羽接觸,袁紹越是清楚,無論是陽謀還是陰謀,這小子精著呢。

      這樣的人,最好,不要成為敵人。

      否則,一定會很麻煩。

      愚蠢的弟弟呀!

      …

      …

      日已西垂,慕霞灼灼,柳羽站在鴻都門學館的門外。

      因為天子在其中,隨行護送的西園軍將所有人攔在外圍,見到一個侍衛頭目,柳羽湊上前去,「這位兄台,可否替我送一封信進去?」

      這侍衛頭目冷色回道。

      「你知道誰在裡頭麼?還送信?回去吧,明日再送。」

      柳羽賠笑道:「這封信很重要,裡面等待面聖的人中,有我的一位朋友。」

      「你以為這是什麼地方?你想送信就送信?還你的朋友,還等待面聖…這裡面有朋友的多了去了,若是每個人都托我去送信,那誰駐守在這鴻都門學館的大門?」

      油鹽不進哪…

      柳羽無奈之下,只能自報家門。「在下玉林觀柳羽,真有要信要交給荀文若。」

      呃…

      玉林觀?柳羽?

      這倆名字一出,那意義就不同了。

      作為西園校尉軍,誰不知道,近來陛下頗為關注玉林觀,頗為關注這位玉林觀主。

      還有…

      今日擂台,以「道家三才陣」大破南匈奴王子的不正是此人麼?

      「原來是柳觀主…」

      一下子,侍衛頭目的語氣就和緩了不少。

      「現在,能否請兄台替我送這封信。」

      「自然。」

      侍衛頭目接過信箋,「是交給潁川荀彧的是麼?」

      「正是。」柳羽不忘補上一問。「陛下在召見他?」

      「他還在偏閣中候著,我且先去將信箋交給他。」

      「多謝。」柳羽微微拱手。

      做完這些,柳羽轉過身便直接回到了馬車裡,吩咐馬夫,「回玉林觀。」

      張飛看的真切,「就…就這麼就完了?」

      「沒錯。」柳羽頷首。「等著明日陛下的旨意,咱們就能動身了。」

      「旨意?」張飛撓撓頭,還是不懂。

      柳羽卻是淺笑一聲,不再解釋。

      只是,這般模樣,越發的讓張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

      …

      鴻都門學館的正堂,體現出了無限的藝術氣息,牆上懸著大幅名家手跡,書架上堆著竹簡,上了年份的古琴更是布滿此間,無數塊大家刻字的石碑錯落擺放著。

      天子劉宏與蔡邕聊得很酣。

      蔡邕屬於那種能把大道理蘊藏於故事中,深入淺出,娓娓講述的大才子。

      上一次,劉宏與蔡邕這般細緻的攀談,還要追溯到去年的「金商門事件」。

      又或者說是「金商門之禍」,

      那是因為從去年初起,大漢靈異頻發,蔡邕因為精通方術之學,故而被天子召見,密言七事,既得罪了士人,又得罪了宦官,事態急轉直下,原本的「著書東觀」、「撰寫十志」的生活軌道被徹底打亂,待罪在家。

      時過境遷,就連蔡邕都沒有想到,機緣巧合之下…他沒有被流放,反倒是又能再度與天子細談。

      這次聊得更久,更深入。

      「金商門之事,是朕錯怪蔡卿了。」劉宏主動給蔡邕斟了一樽酒,端給他,「這樽酒後,蔡卿依舊是我大漢的棟樑之才。」

      蔡邕受寵若驚,連忙接過,「陛下賜酒,臣受寵若驚,臣素來以太學石經上的『帝之輔弼,國之棟樑』八個字警醒自己,陛下今日給臣重做棟樑之材的機會,這酒臣滿飲以謝陛下。」

      說話間,蔡邕滿飲此樽。

      「哈哈哈…」劉宏笑了。

      就在這時,蹇碩悄聲步入此間,行至劉宏的身側,在他的耳邊耳語幾句。

      說的自然是柳羽交給荀彧一封書信之事。

      劉宏的眼眸一下子眯起,當下就生出幾分好奇,不過…僅僅是一瞬之間,他就擺擺手,示意蹇碩退出去。

      他則意味深長繼續追問了蔡邕一句。

      「蔡卿覺得,那玉林觀主柳羽如何?三百年大漢朝堂無道人,在朕這一朝,可否當允准道人入廟堂?」

      這話脫口…

      蔡邕沉吟了一下,旋即爽然答道:「去年陛下於金商門召見臣,是因為五月時,有白衣人入德陽殿門,御林軍抓捕時,化為青煙冉冉消逝;六月時有黑氣自天而降,墮入溫德殿東庭,化為十丈黑龍,盤踞良久不散;七月,玉堂後殿上,有青蛇出沒。」

      「陛下那時問我,這是吉?是凶?臣當時並未用方術仆算,便解答這均是因奸人誤國,那時的臣存有私心,可今朝,臣方才發現,臣那時的解析太過片面。」

      唔…

      話引到這兒,劉宏一下子感興趣了,「蔡卿繼續講,不妨今日再度替朕解讀一番那些靈異之相。」

      蔡邕恭敬道:「臣怕講的不好。」

      「但講無妨。」

      「依著董聖人所講,上天會把他的意識轉變成一系列的自然現象,以此警醒世人,故而,臣大膽揣測,這些靈異現象也是在警醒陛下。」

      「首先是白衣人入德陽殿門,化為青煙冉冉消逝,這是上天指引,預示著大漢朝堂中在士大夫與宦官之外,又會再多出一股勢力,以此打破此間原本的平衡,將勝利的天平傾向於大漢,只不過,如若這股勢力陛下抓不住,便會如青煙般冉冉失去,不留下一絲痕跡。」

      嘶…

      蔡邕這一句就震到劉宏了。

      劉宏的眼眸剎那間眯起,儼然,他想到的這所謂的「又一股勢力」,便是羽兒的道教一派麼?

      不及細想,蔡邕的話還在繼續。

      「至於六月時,有黑氣自天而降,墮入溫德殿東庭,化為十丈黑龍,盤踞良久不散,則是在大漢,有龐然大物一般的勢力妄圖駕馭朝廷、操縱朝廷,乃至於染指帝位,此為大凶之兆。」

      「至於七月玉堂後殿上,有青蛇出沒,臣特地去調查,訪問過許多親眼目睹者,方才得知,他們看到的不是青蛇,而是赤蛇,只不過其背上有一道明顯的青斑。」

      聽到這兒,劉宏心頭「咯噔」一響。

      連忙追問:「赤蛇?難道是預示著赤帝之後?」

      蔡邕沉吟,他一張面頰緊緊的繃著。「未必與赤帝有關,或許這與那六月黑龍對應,大凶之下,留下一枚『赤色』火種藏在玉堂後殿,這是大漢轉危為安之兆,也是陛下破局之法!」

      呼…

      聽到這兒,劉宏疾呼口氣。

      乃至與他的眼睛徒然瞪大,因為…當年他初登大位,遭逢黨錮之禍時,皇長子羽兒便是在玉堂後殿遭逢不測。

      去年,玉堂後殿又有「赤青」蛇出沒,而本在靈柩中失蹤的羽兒再度出現,這些…就意味深長了。

      如果按照蔡邕這一則解讀,那入德陽殿門的『白衣人』是道…那盤臥的黑龍,有不臣之想的便是「士」,至於青蛇,自然是羽兒!

      劉宏很喜歡聽這等地方風俗、靈異故事。

      往常,聽歸聽,可他未必信,可今兒個…經過大方術師蔡邕的一番解讀,劉宏本能的更傾向於信。

      也就是說,那些靈異之事,並非不詳,而是天上的預示,預示著道人將入朝堂,預示著有人將生不軌之心,預示著羽兒將挽大漢於即倒,扶大漢於將傾!

      呵呵…

      劉宏笑了,他抬起眼望向蔡邕。「朕只問了蔡卿一句,蔡卿卻回答了這麼多,誠如坊間傳言,蔡卿講故事的本領是一絕呀。」

      蔡邕拱手。「陛下讓臣解讀,臣便解讀,不敢欺瞞陛下。」

      「蔡卿有心了。」劉宏微微一笑,旋即擺擺手。「蔡卿明日也官復原職,做回『郎中』,管理一眾議郎,忠言逆耳,蔡卿不在的這些時日,朕許久沒有聽到議郎中有振聾發聵的聲音了。」

      郎中與議郎一樣,相當於皇帝的參謀團。

      有事兒沒事兒,向皇帝提建議,當然…聽不聽是皇帝的事兒。

      曹操也做過這官兒,只是他提的問題太過尖銳,很快就被調離了。

      卻留下一番佳話——「曹孟德議郎諫言」!

      「臣領旨,若陛下沒有別的問題,那臣先告退。」

      「下去吧。」劉宏擺擺手,與橋玄、蔡邕會面後,接下來才是重頭戲…因為要見的這位,乃是他與羽兒一併看好的賢才——荀彧!

      同樣是「道人入朝堂」的問題,橋玄很乾脆的回答「當入」,蔡邕通過故事講述「上天指引,要入」,那麼…這位潁川才俊又會如何回答呢?

      …

      …

      接到信箋的荀彧,眼神有些錯愕。

      可短暫的錯愕後,他笑了,只是笑容中多出了一絲苦澀。

      橋子、蔡子為了讓賢弟入朝堂,都已經不遺餘力,賢弟倒好,一封信箋傳回…這是要徹底的「無為」呀。

      也是,道家講究的是「無為方能無所不為」。

      搖了搖頭。

      看到蔡邕已經走出了鴻都館的正堂,門前的小黃門高喊——「陛下傳潁川荀彧覲見。」

      荀彧收好了信箋,快步往鴻都館的正堂走去。

      邁過高高的門檻,荀彧低著頭走入其中,不敢正視天子的目光。

      倒是天子劉宏,嘴角揚起,笑出聲來。「荀公子無需拘著,抬起頭來。」

      這…

      荀彧突然感覺這個聲音很熟悉。

      緩緩的抬起頭來。

      恰恰這不抬頭還好,一抬頭之下,荀彧一愣,嚇得雙腿一個踉蹌…因為,出現在面前的天子,不就是…不就是昔日來玉林觀的陳王劉寵麼?

      「陳…陳王?」

      荀彧下意識的開口。

      一旁的蹇碩連忙糾正道。「什麼陳王,在你面前的是大漢天子,你該稱陛下。」

      荀彧這才發現,不光是「陳王」,就連陳王身旁的那位護衛,也是眼前的這位,他們…他們竟然是…

      「荀彧拜…拜見天子。」

      當即,荀彧拱手朝劉宏行禮,緊張之餘,一句話竟說的有些磕絆。

      「哈哈哈哈…」

      劉宏大笑,旋即揚手示意。

      「坐」

      他方才沒有讓橋玄坐,也沒有讓蔡邕坐,竟是允許荀彧坐在他的面前。

      「草民不敢…」荀彧趕忙後退一步,誠惶誠恐…「草民昔日不知道陛下身份,冒犯了陛下,草民…草民死罪!」

      「何罪之有?」劉宏繼續道:「昔日,朕微服去那玉林觀,本是去窺探玉林觀施粥一事,若非你荀文若解讀柳羽著寫的那《紅樓夢》中『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篇,若非你推演出『引用照搬』、『借鑑化用』、『情景獨創』這三條。」

      「朕如何借鑑化用?如何將玉林觀施粥之法推廣於整個帝國,如何施行十糠一谷,賑黃河之災,你是大功一件,朕要你坐便坐,怕什麼?」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荀彧再推遲就顯得矯情,他誠惶誠恐的跪坐在劉宏的面前。

      一方龍案,兩人對坐。

      蹇碩給荀彧斟滿了一樽酒,劉宏則是張口道:「方才與橋子、蔡子攀談,朕提出了同一個問題,他們倆個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朕也想拿這問題問問你。」

      「臣必定知無不言。」

      經過短暫的調整,經過方才天子的一番誇讚。

      心境平和之後,荀彧又恢復了往昔模樣,榮辱不驚,再無半分戰戰兢兢的惶恐。

      「你覺得玉林觀主柳羽此人如何?」

      「經天緯地之才,才能勝我十倍。」荀彧道。

      這個回答,是劉宏意料之中的,畢竟…因為羽兒,荀彧才能坐在這裡,才能與他這個天子會面。

      「哈哈…」

      淺笑一聲,劉宏繼續問道:「朕本打算授予柳羽一個官銜,可因為他的身份,朝廷之中阻力頗大,這事兒你怎麼看?」

      其實,這就相當於劉宏變著花樣問出了同一個問題——如何看待道人入朝堂?

      按理說,這要從兩方面去解析。

      一個是外在,一個是內在。

      也就是說…天子的本意是想用道人的,但他必須把這個棘手的難題拋給柳羽,拋給荀彧。

      讓他們去自己去鋪出大道。

      「陛下之所以問出這個問題,想來是儒家在朝堂上深耕多年,氏族門閥對於儒家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故而刻意的阻撓道人入廟堂。」

      荀彧侃侃而談。「偏偏,越是如此,越能證明儒家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走向腐朽…無法再肩負起重震漢帝國的重任。」

      「這是為何?」

      「格局,眼界!」荀彧繼續解釋道。「我與柳觀主接觸的時日頗長,也正因為如此,我才了解他的大志,這朝堂上是儒,或者是道,哪怕是新生的『釋』,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讓大漢再度興盛,如何挽回這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下的國事蜩螗,江河日下。」

      「基於此,柳觀主的觀點從來是引導『儒』、『釋』、『道』三教合一,三者融合,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拋開彼此芥蒂,共同為大漢的繁榮而戰,若只是爭一官一銜,爭一朝一夕,在格局上,那些反對道人入朝堂者就已經輸了。」

      嘶…

      荀彧的話,振聾發聵,讓劉宏的眼睛一下子睜大。

      從始至終,他細細的聽,甚至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深深的嵌入心頭。

      ——『儒』、『釋』、『道』三教合一,三者融合,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拋開彼此芥蒂,共同為大漢的繁榮而戰!

      好宏偉的志向啊!

      想不到,羽兒的境界比他想像的還要高。

      「咳咳…」

      劉宏輕咳一聲,連忙端起酒來,輕抿一口,以此壓住心頭的震撼。

      「你說的不錯,柳羽的格局的確夠大,夠寬廣,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個平頭百姓,一個沒落的道徒,如何讓三教合一,如何讓彼此拋開芥蒂,棄去糟粕,留其精華?這不過是空中樓閣。」

      「所以…柳觀主方才致信於我。」

      荀彧順著天子的話道:「而這信箋中,他提到了兩個觀點,其中一個是底層治理,大漢如今境況不利,並非在於朝野,而是在於底層,在於地方門閥於各郡縣中作威作福,魚肉百姓。」

      「可偏偏因為其勢力,其朝野中的背景,地方根本無人能懲處他們?這就造成了大量的賦稅並非流入朝廷,而是流入地方豪門,大量的田畝也與朝廷無關,甚至大量的百姓均淪為豪門奴隸,這才是當今時局下最大的隱患!」

      「按照柳觀主的想法,他可以不做官,但必須掌握一定的權利,或許這權利來自於我,來自於橋子、蔡子,因為這樣,他才能去嘗試著將失序、失范、失衡的底層,再度引入正軌。官再大沒有用,一個督郵的權利反倒是最好!」

      呼…

      荀彧的話,再次讓劉宏陷入深思。

      作皇帝多年,他能感覺出來,大漢的病因在於門閥士族壟斷一些資源,洛陽城如此,那不用想,地方更甚。

      而最可怕的是,作為天子,他根本就看不到底層,了解不到百姓的疾呼。

      各地方的聲音,他能聽到的,那都是經過過濾後的話語。

      他是真龍不假,但卻是一隻瞎了的真龍,哪怕是他手下西園校尉軍再多,他所能窺探到的也僅僅限於司隸一代。

      他急需有人做他的眼睛,去底層看一看,治一治。

      那麼…

      「底層治理,好一個底層治理,朕記得,方才你提及,柳羽還提出了一個觀點,那是什麼?」

      天子劉宏的話方才脫口。

      荀彧像是已經準備好了,當即答道:

      ——「知行合一!」

      說話間,他還將懷中柳羽的那封信箋一併遞給天子。

      劉宏的眼眸驟然一凝,原來這封信,壓根就不是給荀彧的。

      羽兒一早就打算,借荀彧之手,遞給他這位大漢的天子。

      呵呵,又被羽兒給算計了。

      …

      …

      ()

      



    上一頁 ←    → 下一頁

    媽咪17歲:天才兒子腹影視世界旅行家特種歲月斗羅大陸隨機懲罰一名幸運觀眾
    洪荒歷異界極品紈?我修的可能是假仙我統領狐族那些年一劍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