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話事人» 第437章 我想去遼東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話事人 - 第437章 我想去遼東字體大小: A+
     
      第437章 我想去遼東

      分遣內廷官巡邊這事,影響力比林修撰預料的要大。

      又次日,林修撰感覺已經上了三天班,加上報到日就是四天,也算是個翰林院老人了。

      所以下午練完戚繼光親傳的槍法,就早退回了家。

      然後林修撰就看到,寧遠伯遼東鎮總兵官李成梁的世子李如松正坐在自家前堂,喝著茶等自己。

      見了面後,李都督二話不說,直接打開手邊的木箱。

      只見箱子裡面白花花,除了銀子,還是銀子!全都是五十兩一個的銀錠!

      然後李如松又道:「我聽說了,翰林院舉薦了你參與巡閱九邊,對吧?」

      見多識廣的林修撰都驚了,他倒不是沒見過錢,還不至於為這點錢所震驚,就是詫異李家竟然這麼懂事嗎?

      自己巡閱遼東鎮的想法,目前也只是個想法而已,李家就主動上門賄賂了?

      感覺自己僭越了,這應該是張居正和申時行享受過的首輔待遇

      「你的所有欠債一筆勾銷,再奉上這些銀兩!」李都督的另一個身份還是債主,「只要你去巡閱宣府鎮!」

      林修撰:「???」

      是我耳朵失靈了,還是李都督你口誤了?遼東鎮和宣府鎮是兩個方向啊。

      李如松強調說:「我沒說錯,我個人拜託你去宣府鎮。」

      林修撰還是莫名其妙的,「我去宣府幹什麼?」

      「幫我報復宣府巡撫許守謙!」李如松咬牙切齒的說。

      原來在前年,也就是林泰來還在江南老家睦鄰行善、潛心向學的時候,李如松短暫的出任了宣府鎮總兵官。

      然後李如松和宣府巡撫許守謙產生了矛盾,在閱兵的時候,李如松硬要許守謙平起平坐。

      在如今文貴武賤的背景下,總兵官往往要屈居於巡撫之下,不可能平起平坐。

      所以許守謙當然不願意與李如松同坐,這事當場就鬧大了,在場憤怒的文官和李如松差點互相揮拳打起來,但是都被左右攔住了。

      後來事情鬧到朝廷,李如松雖然是萬曆皇帝的愛將,被攻訐之下,也不得不免去了宣府鎮總兵官職務。

      至今李如松還在耿耿於懷,對宣府巡撫許守謙仍然懷恨於心。

      得知了前因後果,林泰來很鄙視的說:「差點打起來?你們都這麼弱?

      若是我在場,就絕對不會有差點兩個字!也絕不允許企圖揮拳的對手還能站在我面前!」

      李如松:「」

      這是重點嗎?林狀元你的關注點是不是有點偏頗了?

      「說實話,我還是想去遼東。」林泰來說。

      李如松勸道:「對你來說,去哪裡巡閱不都一樣嗎?而且宣府距離還近,面積也小,來回輕鬆不累!」

      林泰來嘆口氣,宣府雖然很好很好,但他還是想去遼東。

      畢竟遼東挨著「朝覲鮮矣之國」,還有剛開始發家的伱大清太祖。

      李如松又極力勸道:「我可以非常明確的說,許守謙此人卑鄙,貪財受賄,敗壞邊事!

      宣府距離京師太近,縱容此人在宣府胡作非為,對京師後患無窮!」

      林修撰差點就說出一句友盡絕交的話——李都督你說這些之前,不先找個鏡子,照照你爹?

      「實話說了吧,我想去遼東看看,在建州那裡畫個圈。」林泰來說。

      李如松沒法,只得亮出了最後的底牌:「許守謙和吏部的趙南星是同鄉。」

      林修撰:「!」

      李如松繼續說:「按照官場升遷規則,宣府巡撫下一步就可以當兵部侍郎,許守謙以後做尚書也不是沒可能!」

      「你早說啊!那我再考慮考慮。」林泰來答道。

      李如松說:「如果你真想去遼東看看,隨時歡迎你去!不差這一次機會!」

      送走了李如松,忽然又見王司徒打發了人過來傳話,說是長子王象乾抵京,所以今晚設下家宴,請林泰來過去一起聚聚。

      其實在老王家這兩代進士里,歷史上功名成就最高的人就是王象乾,一直到崇禎初年還活著,八十幾歲高齡還當著了會兒薊遼總督兵部尚書。

      王象乾的身體就是這麼好,從現在起,還能繼續為大明工作四十年,值得培養使用。

      不過王象乾近幾年一直在外地做官,林泰來到了京師也見不到人,現在總算是能碰上了。

      來到王家,在僕役引領下,林姑爺直入後堂,就看到已經有三人在堂上敘話了。

      除了王司徒和資深御史王象蒙,另有一個從未見過的中年人,肯定就是王司徒的長子王象乾了。

      再細看,這王象乾臉型清瘦,就是慈眉善目的,似乎不像是歷史上的邊鎮大帥氣質。

      林泰來站在門口,笑眯眯的看著王象乾,等著對方上前來見禮。

      王象乾無奈的苦笑,只能起身行禮道:「見過姑父。」

      自己在象字輩排行第二,四十五歲的人了,差五年就是半百,卻得喊一個二十二歲的陌生人為長輩,真是沒地說理。

      林泰來一本正經的虛扶道:「賢侄免禮!自家人不須客氣!」

      都落座後,林泰來問道:「賢侄進京要選官麼,若需姑父幫忙,儘管說話!」

      王司徒笑著插話道:「他官職已經任命了,但仍然可能需要你協助。

      這次官職對他而言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長輩之間對話,小輩就不說話了。

      林泰來便又對王司徒問:「願聞其詳,需要我出什麼力?」

      王司徒介紹說:「子廓這次被任命為山西右參政分守口北道。」

      子廓就是王象乾的字,如果是不熟悉明代官制的,聽到他這個官職只會一頭霧水。

      其實這個官職和山西沒有一文錢的關係,只是借了個山西的名字。

      在大明這叫借職,類似的還有遼東官員借用山東名字,南直隸官員借用浙江名字。

      而口北道其實就是宣府,分守口北道右參政,意思就是負責宣府地區民政事務的從三品道台。

      道台駐地就在宣府鎮城,和宣府巡撫、宣府鎮總兵、萬全都司都指揮使、監軍太監在一個城裡。

      林泰來若有所思的說:「所以賢侄要去宣府上任了麼?」

      熟悉官場規則的立刻就明白,王象乾將來的路線規劃了。

      王象乾當年在兵部幹過主事、員外郎、郎中,然後才外放升遷,正經的兵部出身官員。

      將來個人發展肯定是往兵部靠,在資歷上更為順遂。

      從三品右參政分守口北道,再往上一步就是宣府巡撫,宣府巡撫再往上就是宣大總督。

      而如今在大明官場,坐堂管部兵部尚書一般都是由宣大、薊遼總督回朝擔任。

      當到宣大總督就可以考慮升為坐堂管部兵部尚書了,就算是宣府巡撫也可以升任兵部侍郎。

      王象乾個人發展的規劃大概就是以上這樣子,只要聽到分守口北道,就能推斷出來。

      所以說當前這一步很關鍵,是邁向督撫封疆層次的最後一步。如果這一步走不好,就沒有後面了。

      王司徒微微皺著眉頭說:「如今宣府那邊的情況比較複雜,水不深但卻有點渾。

      在宣府鎮城裡,巡撫和副總兵走得近。而總兵又和駐守陽和的宣大總督關係近。」

      林泰來很懂的說:「沒錯,更別說宣府還有巡按、萬全都司、戶部行司、刑部行司等等。」

      反正朝廷在宣府的機構設置,那真的是迭床架屋,非常有大明特色。

      宣府城可能是整個大明里,除了都城之外,衙門和官員最為錯綜複雜的一座城。

      遼東還知道都司、總兵不同城,巡撫巡按各管遼河一邊,而宣府卻都一股腦的都扎堆在宣府鎮城裡,一打起來就像是一鍋粥。

      王司徒嘆口氣,請求說:「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巡閱邊鎮時,可否考慮選擇同去宣府?

      畢竟你是奉旨巡邊,正經的欽差大臣,可以護送子廓前往宣府,幫他在宣府安安穩穩的立住腳。」

      林修撰無語,自己的最新應許之地明明是大安東地區,怎麼都請求自己去宣府?

      想了想後,林修撰反問道:「你確定讓我護送子廓去宣府,就能安穩?」

      王司徒聽不明白:「跟著你怎麼就不安穩了?那幫邊臣誰還敢不賣巡邊欽差的面子?」

      林泰來如實答道:「寧遠伯世子想拜託我,弄一下宣府巡撫。」

      王司徒:「」

      蛋疼了,這可就蛋疼了!你林泰來行事為什麼總是這麼花里胡哨的!

      如果王象乾跟著林泰來去宣府,豈不就成了同夥?

      一個右參政初來乍到的剛上任就想弄巡撫,怎麼可能安穩得了?

      如果弄不成,林泰來大不了跑回京城往翰林院一躲,外邊巡撫奈何不了他。

      可是王象乾這個駐地就在宣府的右參政,又能往哪跑?

      林泰來開誠布公的說:「情況就是這麼情況,你再考慮考慮?」

      王司徒猶豫了一會兒說:「要不然,你先去宣府火併。而子廓先請假在家,等後面看情況再去上任?」

      這也不失為一種穩妥的做法,萬一林修撰在宣府搞砸了,沒到任的王象乾還有機會換地方。

      林泰來答話說:「那我再考慮一下,要不要去宣府。其實按照我本意,是想去遼東鎮。」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我的老千生涯小青銅你別慫我家後門通末世劍王傳說大明最后一個狠人
    神級大魔頭聖者降臨權少,你老婆要跑了我的1979道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