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話事人» 第202章 先師廟前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話事人 - 第202章 先師廟前字體大小: A+
     
      第202章 先師廟前

      林泰來拿定主意後,又對董其昌問道:「你說顧涇陽會去太學先師廟,這消息是如何打探到的?」

      林大官人先前確實委託過董其昌,讓他幫自己打聽相關動態,畢竟林大官人在讀書人里沒有什麼交際圈,渠道很窄。

      而他現在主要是擔心董其昌的消息來源不靠譜,會讓自己白折騰一趟。因為求人辦事就要搭人情,浪費了就沒了。

      董其昌答道:「是招待一位無錫士子時,他喝多了後說的。

      但具體如何他也不清楚,只知道即將有這麼一件事,我感覺應該是真的。」

      然後董其昌又迫不及待的問道:「林朋友你說有好消息說與我,又是什麼?」

      林泰來嘆道:「我已經被海青天辭掉,以後不負責整飭風氣的差事了,所以我所委任的片區督查只怕也都要失效。

      而後你可以專心鄉試,不必再為了教化督查而操勞,難道不是好消息?」

      之所以這時候才說出這件事,主要是林大官人對董其昌不太放心。

      畢竟在歷史上,董其昌雖然書畫雙絕,但人品一直是是飽受詬病的。

      萬一先聽到了自己辭職的消息,然後就對自己產生了背離之心,並對情報有所隱瞞,那不就虧大了?

      故而林大官人才會以防萬一,先把董其昌帶來的情報挖完了,才說出自己辭職的事情。

      「不!」董其昌痛苦的抱住了頭。

      自從在南曲舊院某片區負責督查教化的工作後,他就成了朋友群里的風雲人物。

      朋友們都對他眾星捧月,無數士子都想方設法的認識和結交他,片區內所有美人都對他笑臉相迎。

      董其昌很喜歡這樣的生活,自己書畫已經獨步松江府,也沒有這樣感覺爽。

      沒想到好日子沒幾日,就要結束了。

      林泰來一臉正氣的勸道:「不要沉迷紅塵,認真考試、練字、作畫去吧!

      這點甜頭算什麼,等伱將來功成名就、名滿天下,有的是人間富貴可以享受!」

      董其昌抬起頭,納悶的說:「你怎麼跟陳繼儒說的話一樣?」

      林泰來又問道:「他人呢?為何不見?」

      董其昌答道:「他現在正閉門苦讀,立志要奪取舉人功名,以後不會再被隨便扣押!」

      林大官人忍俊不禁,有點失禮笑了幾聲。

      希望陳繼儒這位晚明最有名的布衣山人,看到好友董其昌中舉中進士時,不要吐血,又是一對虐友啊。

      林泰來忽然很惡趣味的說:「如果你真留戀紅粉,期望縱意花叢,我也能給你指一條路。」

      如果本時空的青年董其昌早早腐化墮落,不能科舉成功並仕途順利,不知道是對他是好事還是壞事?

      送走了董其昌,當日已晚,但等到次日一大早,林大官人就告辭趙彩姬。

      「這幾日,我打算去國子監住了。」林大官人一本正經的說。

      趙彩姬詫異的問道:「不至於躲出去吧?十八九最歲血氣方剛的年紀,這才幾天就不行了?」

      林泰來怒道:「只是有正事,所以需要過去!讀書人的事情,你懂什麼!」

      在大明制度里,縣學州學府學是學校,號稱太學的國子監也是學校,只不過等級高了許多而已。

      又例如後世所熟悉的「夫子廟」並非是大明南京國子監,它在大明的前身只是應天府府學的「先師廟」。

      應天府府學沒有什麼地位可言,更不是什麼名校,只是地理位置絕佳,旁邊挨著大考試所在的貢院,而且河對岸就是秦淮舊院。

      縣學州學府學裡的生員,如果一直考不中舉人,可以按照年頭排序,去國子監讀書,混一個監生出身然後去做官。

      這就是一種與科舉不同的功名路徑,但在官場中地位很低。

      既然都是學校,那布局也都差不多,只是國子監規模大了許多。

      但「左廟右學」的總體建築格局,卻是一樣的。但凡學校都有先師廟,都有正殿大成殿,所以國子監里也有。

      在大明朝可沒有「江南第一學府夫子廟」這種吹逼網紅景點,位於城北的國子監才是理論上的全國最高學校。

      所以就算讀書人要祭拜孔子,也是國子監先師廟應該比較靈驗。

      關於祭祀孔子,禮制上每年有兩次隆重大祭祀,春秋各一次,分別在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

      比較勤政的皇帝也會親臨國子監上丁日祭孔大典,比較懶惰的皇帝就算了。

      而現在正好就是八月,南京國子監剛忙完上丁日的祭孔大典。

      然後就按慣例開放了先師廟和大成殿,一直開放到鄉試結束,允許讀書人前來給聖人上香。

      越臨近鄉試日期,這裡的士子就開始絡繹不絕,呼朋引伴的前來上香。

      林泰來到了國子監,熟門熟路的拜訪掌事趙志皋。

      趙老頭大部分時間都是很清閒的,當然非常樂意有人陪著自己打發時間。

      「在下已經被海中丞辭退了,閒暇時間就更多了。」林泰來說。

      趙志皋嘆道:「就海中丞那樣的嚴峻苛刻的人,你在他手下辦事,能全身而退就很不錯了。」

      林泰來又道:「在下閒著也是閒著,老學士也可以給我一個臨時差事。」

      趙志皋下意識的說:「我這裡是斯文之地,不需要打手。」

      林泰來很不服的說:「老學士!在下是雙案首童生,還是蘇州城的!半個文人,怎麼能只以打手來看待在下?」

      趙志皋答道:「以你的才華,在我這裡當差是委屈了你。」

      國子監里真不需要能從後門打穿到前門,能用暴力鎮壓監生的人才。

      林泰來連忙道:「不委屈不委屈!國子監里有個地方,讓在下去當差絕對不委屈!」

      好說歹說,林大官人終於說服了趙志皋,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國子監的雜工。

      然後林大官人似乎漫不經意的問道:「近期我看去給孔聖人上香的士子不少,可有什麼大動靜?」

      趙志皋邊想邊說:「若說什麼大動靜,就是後日南京三直集體給孔聖人上香。」

      林泰來驚奇的問道:「什麼南京三直?這又是什麼組合?」

      趙志皋答道:「就是去年到今年,因為敢於直言諍諫,被貶謫到南京城的三位氣節直臣。

      分別是魏允貞、鄒元標、李三才,他們官位雖然只有五品,但名聲很響亮,是正直大臣的代表人物。」

      林泰來:「」

      這些名字不就是東林黨們嗎,別以為現在的馬甲叫清流勢力,就不認識你們幾位了!

      還有,既然這三哥們都在了,那東林黨的精神領袖顧憲成呢?

      趙志皋說:「沒聽說顧憲成要參加,只聽說南京三直一起祭拜孔子。」

      這就讓林大官人有點奇怪了,清流勢力是非常有凝聚力的,這三直臣大張旗鼓去上香,怎麼可能不帶同在南京的顧憲成?

      更別說顧憲成是這幫人里唯一的江南人氏,不帶這個唯一「地主」也說不過去。

      再加上董其昌提供的情報,綜合各方面信息來看,林泰來只能認為,顧憲成肯定會,也肯定會現場裝逼。

      但是現在顧憲成卻不敢事先聲張,甚至讓三直臣給他打掩護,讓外人不要注意到自己。

      所以在林大官人眼裡,顧憲成這做法跟偷偷摸摸有什麼區別?就像防賊一樣,也不知道到底心虛什麼、害怕什麼?

      於是林泰來提醒趙志皋說:「老學士要警惕啊,他們這些人最喜歡製造政治議題。

      如果在國子監惹出了什麼問題,你也要吃掛落,比如他們當眾諷喻天子什麼的。」

      趙志皋愕然道:「不至於吧?他們又不是瘋子。」

      林泰來勸道:「總而言之,老學士還是要加強警戒,多派人手,小心無大錯。」

      趙志皋卻說:「有你就夠了,坊間傳言不是號稱你能以一當千麼?」

      時間一晃就到了後天,南京城的清流勢力傾巢而出,來到太學先師廟祭拜孔聖人。

      除了南京三直外,顧憲成也到場了。另外李三才的好友、魏允貞的同鄉、南京工部主事李化龍也到了。

      來這裡的大都是士子,所以這一群身穿官袍的人十分醒目。

      政治地位並不是最高的顧憲成,這時候反而被簇擁在中間首位。

      清流勢力的明星人物中,沈鯉是河南人,趙南星、魏允貞都是北直隸人,鄒元標是江西人,李三才是陝西人。

      而在天下最繁榮富庶、士子群體最多的江南地區,卻沒有一個能支棱起來的政治明星。

      所以為了清流勢力的版圖大局,他們必須要捧顧憲成。

      小小犧牲一下自己的名位又算什麼?他們可都是正人君子啊。

      幾人雄赳赳的上台階,走到大成殿門口的月台上。

      此時顧憲成忽然「啊」了一聲,直接坐下,然後開始閉目打坐。

      其他人圍在顧憲成周圍,仿佛是護法。

      這幾人頓時就將大成殿的門口堵住了,讓其他讀書人難以進殿,只能圍在殿外台階下。

      李三才高聲道:「本官禮部李三才,友人顧涇陽近日讀經,忽然心生一道難題。

      昨夜忽然夢到宋代大儒龜山先生,在夢中龜山先生讓他今日來祭拜孔聖人。

      如今看顧君模樣,似乎在聖人殿前感悟到了什麼心得,斗膽請諸君勿要打擾。」

      打又打不過,其餘人也只能暫時先在下面看著。

      幸虧這次打坐感悟所用時間不多,顧憲成很快就睜開了眼睛,望著蒼穹,開口就是誦讀:

      「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公子益師卒。」

      對四書五經稍有涉獵的人都能聽出,顧憲成誦讀的就是《春秋》的第一篇《隱公元年》。

      只是不知道背這篇幹什麼,難道感悟出了道理?

      顧憲成又道:「聖人著春秋,是微言大義,我參悟不透,《春秋》的大旨到底是什麼,到底在哪裡體現?

      昨日有龜山先生託夢,今日在大成殿受聖人餘蔭點,忽然就領悟到了!

      春秋大旨,就在首篇!全經第一個天字,就凸顯了聖人真意!」

      眾人回憶了下,春秋經第一個「天」字出現在第三句,原句為「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釋義是周平王派人來給魯國的惠公、仲子送葬品。

      但在這個時候,惠公的葬禮已經結束了,而仲子人還沒有死,送葬品都不合適。

      所以隱含的意思就是,周平王此舉非常不合禮法。

      春秋第一篇就說周平王不合禮法,更深的意思,就需要專家各種解讀了。

      顧憲成還是坐著沒站起來,仿佛很興奮的說:

      「這裡要看一個天字。蓋天下有道非天下自為有道也,惟王率之有道,則有道矣;

      天下無道非天下自為無道也,惟王率之無道,則無道矣。

      在王字之前,提出一個天字來,意豈不曰,天下受命於王,王受命於天,能奉天率之即是有道,不能率之即是以無道乎?

      春秋大旨,聖人真意,就在首篇!就在這句!就在這一個天字!」

      李三才轉身叫道:「顧君今日冥冥中被點醒,終於參透了!」

      氣氛十分到位,台下讀書人們議論紛紛。這個解經還是很精巧的,值得琢磨一下。

      正在氣氛進一步推進的時候,突然從殿裡傳來了大笑聲音,「不過如此!」

      眾人轉頭向殿裡看去,裡面還有人?

      忽然又從殿裡飛出一隻掃帚,掉在了顧憲成身邊。

      雖然沒有砸到顧憲成,但也把顧憲成嚇了一跳,下意識的站了起來。

      隨即從殿裡現出一道身影,手持另一把掃帚。

      再細看,此人身材高大,穿著粗布短衣,渾身灰塵撲撲,但擋不住的氣宇軒昂。

      看清楚對方面目後,顧憲成仿佛更驚嚇了,「你怎得在這裡?」

      那高大身影便點頭道:「在下只是一名先師廟掃地生而已,可是聽到涇陽先生的解經,也感覺不過如此。」

      這裡又不是蘇州,還是有很多不認識那個高大身影是誰。

      只是想道,難道國子監里連個掃地生也敢出面辯駁大學者了?

      兩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奔波,支離破碎的啊,能寫幾千字就不錯了。明天晚上回家就正常了。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男人當自強影視世界當神探外室神魂至尊重生過去當傳奇
    學魔養成系統鄉村小醫仙天才高手女繼承者嫁到:權少要入惡魔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