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港島家族的誕生» 第557章 【地產商VS港府】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 - 第557章 【地產商VS港府】字體大小: A+
     
      經過近一個月的極其艱難的談判,GreatStgle公司和恆昌企業,雙方終於在6月15日達成協議:

      恆昌企業的顧問寶源投資,建議股東接受收購建議。

      GreatStgle公司財務顧問百富勤,宣稱已收到持有恆昌股權4%的股東(主要是董事及其家族)的接受承諾。

      兩日後,百富勤宣布已有24%的股東接受收購,已獲成功。

      這樁收購和林志超沒有太大的關係,他不過是『搖旗吶喊』,更何況他還是以『林志超基金會』名義進行投資;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他並不是為了利。

      反倒是鄭裕彤,和林志超打高爾夫球時,對這樁收購比較滿意;看樣子,打算做長期分紅的準備。

      恆昌企業被收購之後,榮智擔任了董事長,林志超介紹袁天凡擔任了總裁,鄭裕彤委派女婿杜輝楷擔任執行董事,其餘股東則擔當董事。

      袁天凡也是林志超看重的人材,其早年還是梁博韜的上司(獲多利財務公司)。而林志超看重的人才,不一定非要給他打工,實際上很多都不是給他打工,比如杜輝廉、李業廣、梁博韜等人;但這些人相當於林志超的參謀和顧問,會給林志超及林志超家族提出建議,而林志超則回報他們,給予事業的照顧,比如幫助梁博韜和杜輝廉成立百富勤,又幫助百富勤收購廣生行,這裡面都有林志超的參股。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1月。

      長實集團。

      「爸,天水圍第一期項目銷售工作已經準備完畢,明天就可以正式發售!」林瑞寰來到林志超的辦公室,匯報導。

      這不算一件小事,因為天水圍第一期項目足足有1810個住宅單元,長實集團打算以1850港幣的價格進行一次性發售。

      這個價格,已經超過長實集團和華閏約定的價格1750元沒平方尺。也就是說,天水圍項目的75%利潤將歸長實集團,預期將是上百億港幣的利潤。

      哪怕是林志超賺過很多大錢,比如從RB大賺近兩百億美金,也對天水圍項目非常重視。

      林志超拿起手中的報紙,說道:「新任財政司麥高樂剛剛宣布,增加樓宇轉讓印花稅和限制內部認購比例,以殺樓市炒豐,平息民怨!」

      林瑞寰皺眉說道:「我也看了他的宣布,雖然我不想觸他的眉頭,但這次銷售的準備工作,我們可是準備了很久,耗費相當的財力精力,改期肯定會大受影響。」

      這倒是,為了銷售天水圍的房子,長實集團已經做了很多籌備工作;能不能一炮而紅,關係著整個天水圍項目的成功與否。

      1810個住宅單元,一定要造成巨大轟動效應——認購遠大於1810個住宅單元,這樣才能為天水圍項目後續銷售打好口碑。

      林志超思考一番後,也說道:「我們準備已久,並不是針對麥高樂,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坦坦蕩蕩的發售吧!」

      林瑞寰點點頭,說道:「好,今天晚上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

      目前,香港購房都是靠搶,地產商一般給大家發一份登記表格,然後進行銷售。如果登記的人太多,就需要抽籤來決定發放認購證。

      僅僅是這個認購證,就可以價值數萬港幣,甚至數十萬港幣,這就是當下地產的現狀。

      翌日。

      長實集團的幾大售樓處,早早的開始排起長龍,這些人都是來搶購天水圍第一期的。

      「怎麼這麼多人?」來排隊的市民都有些不敢相信,驚訝的說道。

      「聽說昨天晚上8點鐘,就有人來排隊,所以這才早上8點,人已經是人山人海了。」

      「不會吧,這麼誇張,不是有1810個住宅單元嘛!大家難道還怕搶不到?」

      「說是1810個住宅單元,內部消耗都不知道有多少幢樓呢!」

      「有道理!現在買房子啊,轉手一賣,就是十萬八萬的利潤,可比打工來錢快。」

      「何止十萬八萬,已經有人喊話,若是有人獲得天水圍的認購證,立即以12萬港幣購買。」

      「天啦,就一張表格值12萬港幣?」

      人群中亂鬨鬨的,基本都不是『剛需』,大部分都是『炒房』的人;甚至,還夾雜著不少社團的人。

      為此,長實集團已經安排了安保來維持秩序,並有JC前來支援。

      排著的長龍,很快吸引全港媒體的關注,接下來怕是一場『腥風血雨』。

      之後。

      天水圍第一期銷售項目,在三天之內,吸引高達3萬人登記,相當於發售的1810個住宅單元的二十多倍。

      一時間,被媒體競相報導!

      當然,也有一個人特別的不高興,那便是新任財政司麥高樂。

      據傳媒報導:「麥高樂對此大表不滿,覺得林志超父子明知道他在當天宣讀打擊炒樓措施,卻偏偏不避風頭,並在同日晚上宣布推出大樓盤,和港府『對著幹』。麥高樂決定使出更大的招數,隨後由銀行監理處致函香港各銀行,將新舊住宅樓宇按揭貸款,由原來的八九成,將至七成。」

      提高首付比例,是抑制炒風的一個『厲害措施』,畢竟很多人都是靠1~2成的首付款進行炒房。銀行按揭比例,關係著買家和炒家的首期現金承擔,進而影響樓市的興衰,樓價下滑,地產商和代理商要雙雙栽進去。

      不少地產商本來還在看熱鬧,認為麥高樂會槍打出頭鳥,畢竟長實集團就是這個出頭鳥,而且還狠狠的『戲耍』了麥高樂一次。

      沒成想,麥高樂根本不打出頭鳥,而是將所有地產商各打50大板,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約一周後。

      林志超、林瑞寰父子在香格里拉酒店設宴,宴請招待來訪的加拿大卑詩省總督林思齊,李兆基、鄭裕彤、郭炳湘、李家成、郭霍年、何鴻、羅嘉瑞等地產巨頭應邀出席。

      林思奇是嘉華銀行創始人之子,在1967年後依據加拿大,並在加拿大地產界取得驕人成績;由於他晚年專注慈善公益,所以在1988年獲得加拿大第一位華人省總督,也是第二位非白人省總督。

      林志超父子和林思奇有過密切的交往,溫哥華世博會舊址項目,當初因為遭到本地人的抵制,還是林思奇幫忙,最後又由加拿大各官員進行宣講,最終才能順利在1990年出售,是面向香港和溫哥華同時出售。

      席間,大家談笑風生。

      林思奇幽默的說道:「香港最近發生的事情,我也從媒體上看到了,大家既然在香港投資受阻,可以來加拿大投資嘛!加拿大比起美國、澳洲,對待移民方面是比較寬鬆和友好。」

      眾人紛紛點點頭,附和林思奇的話。

      這倒是事實,這裡的人都在加拿大有投資,何鴻甚至將二姨太都安置在溫哥華。

      林志超笑著說道:「加拿大投資當然是我們華商的首選,但一下湧入太多資金,那邊怕是又起波瀾了。我覺得這次港府針對我們地產商,借銀行之手卡我們的脖子,實際上不可怕!」

      李兆基馬上急切的說道:「林生說的是,我們各家也是有財務公司的,銀行不給八九成按揭,我們財務公司就給。看到時候,是銀行急,還是我們急!」

      他的業務比較單一,除了持股中華煤氣外,就是做發展地產商;李兆基的恒基地產,並沒有什麼收租物業,就是拼命的發展住宅。

      所以,他是比較急的人!

      而新鴻基這幾年,在新市鎮投資了不少收租物業——購物中心;鄭裕彤是主營收租物業,發展地產反倒是副業;李家成憑藉會德豐集團,在收租物業里占有量也不錯其餘人不表!

      鄭裕彤開著玩笑道:「林生也是銀行的人呢!」

      氣氛一下緩和!

      大家都知道,如果說麥高樂要『打虎』,那麼林志超一定是地產的『帥虎』,首當其衝。

      而恆豐銀行,也不得不聽從銀監的指令,畢竟那是上司!

      林志超笑道:「我覺得兆基說得沒錯!」

      他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畢竟地產又不是他主業。至於這次他作為召集人,是因為他在這個領域的地位。

      之後,大家似乎認同李兆基的觀點,便不再討論此時,而是陪林思奇聊著話。

      鄭裕彤說道:「見林生在加拿大投資石油產業,我和阿鴻也有這個想法!」

      何鴻家裡有的是加拿大國籍,所以不會受政策影響。

      林思奇頓時來了興趣,說道:「好啊,加拿大歡迎你們來投資。石油產業是加拿大產業的支柱產業,你們看林生,只是區區幾年時間,便將赫斯基資產擴大三倍呢,端的是讓人佩服。」

      何鴻也說道:「正是這個理,石油也低谷那麼多年了,我覺得抄底是時候,到時候還請林思奇總督多多幫襯!」

      林思奇笑著說道:「這是自然!」

      他回香港,也是盯著卑詩省的總督,所以代表官方邀請香港商人投資加拿大,也是他的一個工作。

      林志超邀請的事情,第二天便在香港媒體上傳播開來。

      有媒體和市民認為,這是林志超等人的抗議和示威,如果逼人過甚,他們便將投資轉向加拿大、澳洲、美國、英國等國家。

      之後,記者們紛紛出擊,採訪香港的地產商。

      一向口訥的李兆基,甚至很少在公眾場合發聲的他,當著記者面,跳了出來。

      他率先表態:「會透過自己的財務公司,提供較高的按揭成數,防止樓市下跌!」

      其他地產商也紛紛表態,異口同聲,態度異常堅決,表示會通過財務公司提供較高的按揭成數。

      林志超最後也在長江集團中心的廣場下,接受了記者們的採訪。

      「我們當然希望和政府協調好關係,如果地產同仁都這樣做,長實集團也會跟大潮流。」

      他雖然是出頭鳥,但此時也給麥高樂一分薄面,不帶頭繼續鬧事。

      反正,有他的一群『小弟』鬧。

      麥高樂等一批官員,對地產商「對台戲」異常惱火。第二天,麥高樂與滙豐銀行大班浦偉士、恒生銀行主席利國偉緊急磋商,由兩位金融寡頭出面還擊。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浦偉士措辭極為激烈,嚴厲警告地產商,如果一意孤行,日後其他發展計劃將得不到銀行的支持。

      華人銀行家利國偉口吻較為溫和,但綿里藏針,他一方面指出地產商屬下財務公司(財務公司是有限存款放款的銀行機構)未必有足夠的資金;另一方面解釋政府的措施只是抑制炒風,並非打擊樓市。

      香港首席財主滙豐大班發了話,地產商馬上妥協,在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招待會,聲明接受7成按揭規定,並無意與銀行對立。

      事實上,在事情發生到這個程度後,大家並不是真的妥協,而是戰術性的後退。

      大家只是明面上不和港府、銀行起事端,但實際上,大家會心照不宣去實行——旗下財務公司給予八九成按揭。

      屆時,最倒霉的是兩撥人:

      第一撥人——中小地產商。他們沒有實力提供八九成按揭,只能依靠銀行;而要想吸引炒家,你實力不足,誰會來買你的房子,所以要麼減價。

      第二撥人——中小銀行。蒲偉士、利國偉低谷了香港幾大地產商的實力,大家的資金非常充足;一旦大家的財務公司運轉起來,那麼勢必香港銀行的貸款減少,失去一個重要的盈利支柱;那麼中小銀行第一個倒戈,會悄悄的給予地產商更高的按揭。

      這還只是香港地產商的『第一招』,實際上港府就已經接不住了!香港地產商有太多的招數,港府根本不是對手。

      過去有句流傳甚廣的話:「控制香港的是港府、滙豐、馬會、怡和。」

      從80年代後期起,有人這樣說:「控制香港的是港府、滙豐、馬會、地產商。」

      便是這個理!

      與此同時,港府也有自己的『軟肋』:

      大家都明白,港府必定是患得患失,怎麼可能自掘墳墓?

      香港人多地少,港府奉行高地價政策,造成地價高企(居高)不下。長期以來,地產收入一直是政府財政收入的大頭。

      在地產收益上,港府與地產商同樣不厭其多。

      那麼,各界為何只譴責地產商,而縱容政府呢?

      這是因為政府的財政收入,用於浩大的公費開支,英國政府未向香港抽繳財政收入,香港政府靠買地的收入維持其低稅制。政府也建公房,一類是學校之類的公益建築;另一類公建住宅樓宇非盈利售予或租予超低收入者。

      好人給港府做了,惡人讓地產商做。

      地產商高價買的地建的房,必定會嫁禍於用戶,用戶當然會群起而攻之。

      但打擊樓市炒風過嚴,必引發樓市下挫。樓市一淡,政府的地產收益必會銳減。

      不少地產商,指責政府囤積居奇,好賣高價,樓市高企(高價),首先是政府地價高企。打擊炒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要的是增加土地供應量,適當調低地價,以量多保證政府收入。

      總之這場紛爭不算完!

      事後。

      林志超接受採訪時,認真說道:

      「言法管制固然起一定作用,但管制太多不利樓市的發展。」

      「香港若想擺脫地產經濟,就必須在科技、文化產業上發展,如今政府在這方面做的引導性,遠遠不夠。」

      他的言論再次引起香港的廣泛討論!

      科技和文化產業,不就是看長江工業集團、傳媒集團嘛!

      如今的港流文化,已經初露鋒芒:

      港流音樂,香港的兩個組合HOT、SES一出道便在香港大獲成功,並成功走出香港,在亞洲發展。

      港流劇集,《藍色生死戀》收視率創下比《包青天》更高。

      不僅僅是這些成功,而是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文化體系,很多人都在研究『港流文化』。(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重生之將門毒后超神機械師盛華至尊戰神極品贅婿
    一念永恒魔臨權路風雲餘生有你,甜又暖豪門第一寵:大叔,求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