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港島家族的誕生» 第434章 【收購九龍倉】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 - 第434章 【收購九龍倉】字體大小: A+
     
      第434章 【收購九龍倉】

      九月。

      縱觀1977年前八個月的股市,可謂淡靜得很,八個月時間的交易量僅45億港幣。按照這種趨勢,全年交易量也就七十億左右,僅去年一半的樣子。

      恒生指數前八個月表現很差,年初開盤即巔峰470點,隨後一路下滑,期間有過小幅反彈,但都不成氣候;到下半年七八月份,一直在430~460點運行,波動極窄。

      總結起來,市場沒有信心,股災後的傷害依舊停留再股民心中。也可以說,是在鞏固400~500點這個底子。

      市場如此淡靜,但有一支股票卻表現強勁,從年初的最低17港幣每股,最近已經攀升至25港幣每股,而這隻股票便是——九龍倉集團。

      因為種種不利事情的發生,這隻股票本該下跌;但九龍倉股票並沒有下跌,反而上升。

      九倉股成交額與日俱升,引起證券分析員的關注。嗅覺敏銳的職業炒家介入,九倉股便被炒高。一時間,大戶小戶紛紛出馬。

      環球集團。

      林志超、李業廣、馮永發、林如海,四人正在商議。

      李業廣是中途加入的,他素有『林志超智囊』的外號,加入進來自然非常合理。

      「消息已經泄露了,接下來九龍倉集團的股票,肯定就像溫度計被火一灼,竄竄的上漲。瑞海,我們的持股已經多少了?成本多少?」

      林瑞海嚴肅的說道:「持股才17%,我嚴格按照您的吩咐,通過採取分散戶頭暗購的方式進行,每個月也沒有過量暗購,保持著節奏再加上今年行情不好、九龍倉集團利空消息刺激所以,目前我們的持股成本為5港幣每股。」

      九龍倉集團的股本不到1億股,環球集團如今持有不到1700萬股,耗資4億港幣。

      不過接下來,暗購的成本就會大大提高了。

      李業廣說道:「一貫被稱為怡和兩翼的九倉,與姐妹公司置地在控股結構上並非平等關係。怡和控置地,置地控九倉,置地擁有九龍倉不到 20%的股權。我們只需要有20%的股權,九龍倉的最大股東將不是怡和的凱瑟克家族,而是環球集團。這為接下來進而購得九龍倉,與怡和在股市公開較量,鋪平了道路。所以當務之急,是從市場快速增購至20%,相信怡和置地也很快知道對手是誰了!」

      這不明擺著嘛,如今的香港,包船王和李超人遜色太多,唯有林志超稱霸香江商業。

      而林志超還知道,置地控制的九龍倉股票,連15%都沒有。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確實要馬上增持至20%,不要瞞著掖著了。而且後續置地怕是也會增持,是速戰速決,還是打持久戰,我還想觀察一下形勢。」

      憑藉他的現金流,當然不需要像前世包宇剛那麼辛苦,不過林志超要考慮政Z因素,以及一些場外因素、成本因素。

      收購九龍倉集團,只需收購49%的股權,便算獲勝。並不需要全面收購,目前香港並沒有出台嚴格的證券法,對於全面收購只是建議,而不具備法律性。

      現在的問題是,一旦置地入場收購股票,九龍倉集團的股票不知道要漲到多少。前世包宇剛之所以停了一年多時間,便是擔心速戰速決讓股票價格高得嚇人。

      林瑞海說道:「嗯,那我去找證券公司合作,儘快收購至20%股權。」

      林志超說道:「麻煩李律師一道,先將我們的持股增加至20%,再公開宣布出來。」

      李業廣說道:「沒問題,能參與這種重大意義的收購,也是我的榮幸!」

      他說的沒錯,70年代初,怡和系的置地,輕而易舉收購了周錫年任主席的牛奶公司,風光百多年的怡和,在當時的本港商界股市仍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置牛大戰」被行家譽為本港股市收購戰的經典之作。

      九龍倉集團是怡和系的一家上市公司,它與置地公司並稱為怡和的「兩翼」。九龍貨倉有限公司的產業包括九龍尖沙咀、新界及港島上的大部分碼頭、倉庫,以及酒店、大廈、有軌電車和天星小輪。歷史悠久,資產雄厚,可以說,誰擁有九龍倉,誰就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貨物裝卸、儲運及過海輪渡。

      九龍倉的母公司怡和,與和記黃埔、太古集團、會德豐並稱為香港四大洋行。怡和在四大洋行坐大,怡和大班同時又兼九龍倉、置地主席,可見九龍倉在怡和舉足輕重。

      與港島中區隔海相望的尖沙咀,日益成為香港的旅遊商業區。火車總站東遷後,九龍倉把貨運業務遷到葵涌和半島西,騰出來的地皮用於發展商業大廈(海港城、海運大廈)。

      九龍倉的創始人保羅·遮打,以極廉的價格獲得這塊風水寶地,就連租期都是999年,如今水漲船高,身價百倍。

      九龍倉集團先後建有海運大廈、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廈等著名建築,但在經營方式上,不足稱道,他們固守用自有資產興建樓宇,只租不售,造成資金回流滯緩,使集團陷入財政危機。為解危機,大量出售債券套取現金,又使得集團債台高築,信譽下降,股票貶值。

      事實上,林志超早有挑戰怡和洋行的實力,不過一直是受環境的影響,而遲遲沒有行動。

      如今。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九龍倉集團股票異常,也引來敏感的財經評論家進行分析,一位以《九龍倉集團業務開始脫變》為題,指出九龍倉集團如能充分利用其土地資源,未來十年可以出現營收年增長20%的良好勢頭。

      各方面的刺激下,九龍集團的股票開始一路上漲,市場也出現各種版本的謠言。

      「是誰在吸納九龍倉集團股票?」

      「莫非是置地再增持?」

      「想什麼呢!置地增持會有如此漲勢嘛?」

      「也對」

      「你們覺得,會不會是華資大佬,正在暗地吸納九龍倉集團股票?」

      「林志超先生」

      「對嘛,在香港還有誰有這個實力呢?」

      「沒有,再也找不出第二人!」

      面對著市場咄咄逼人的態勢,怡和系高層很快發現異常。

      怡和大班紐壁堅豈能不驚慌?

      今日之怡和,不似昔日之怡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數十年來,怡和對政府存太多的戒心,奉行『賺錢在香港,發展在海外』的政策。因海外投資戰線過長,投資回報率低,給怡和背上沉重的財政包袱,將怡和逼入絕境。

      置地的會議室里。

      紐壁堅召開高層會議,怡和系高層參加也不少。

      雖然九龍倉和置地,是怡和洋行的雙翼;但實際上,在控股上的結構是:怡和洋行控股置地、置地控股九龍倉集團。

      按照這種控股方式,凱瑟克家族持有的是怡和洋行股票,應該也持有少量的置地股票,但肯定沒有持有九龍倉集團的股票。

      紐壁堅說道:「我可以肯定的說,是林志超的環球集團在暗購九龍倉集團的股票,因為據我所知,環球集團正在出售船隻,大量回籠資金。」

      他的意思是,環球集團出售船隻,目的是收購九龍倉集團。顯然,這些人低估林志超的實力太多了。

      這就是不上市的好處!

      鮑富達說道:「如今之計,我們只能應戰,從市場上回購股票,增持至安全線上,以保江山不是失。置地的現金流需要啟動中環重建計劃,以及投入地產相關,僅能拿出部分資金回購。唯有怡和洋行出手,兩邊同時增持。」

      置地實力削弱了一些,畢竟他們失去了星光行大廈、維港中心(康樂大廈),再加上他們現在正在中環重建,投資巨大。所以,拿不出多少資金出來。

      紐壁堅露出一絲苦笑:「怡和洋行的現金儲備,也並不多。按照目前九龍倉集團的股價上漲速度,增持不了多少股。」

      會議室的人都沉默,怡和為什麼沒有錢?

      這是因為凱瑟克家族將怡和的資金大量調往海外發展,意圖是怡和洋行成為一家世界性跨國企業。

      隨後,紐壁堅說道:「為今之計,只有向滙豐銀行求助!」

      有高層說道:「滙豐銀行和環球集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豈有幫我們的道理?」

      紐壁堅說道:「大家都是英資,又豈有聯合華資,對付我們的道理。我親自去和沈弼求助,希望可以讓他阻止林志超收購。」

      大家見狀,也只能如此。

      殊不知,沈弼此時正在拜訪林志超。

      他來的目的,並不是九龍倉集團的事,而是關於航運的事情。

      在環球的辦公室里,林志超和沈弼喝著茶。

      沈弼率先按耐不住的問道:「聽說,環球航運在市場拋售不少油船,不知道是因為船齡老化的原因,還是其它原因!」

      林志超放下茶杯,說道:「我在減船」

      沈弼見林志超話很簡單,反倒是更加懷疑起來。

      「是為了收購九龍倉集團?但據我所知,以你的實力,壓根不需要賣船去收購九龍倉集團。」

      他們滙豐每年分紅才占多少,比起環球集團還是差遠了。滙豐銀行分了好幾年的紅,那麼環球集團也分了好幾年的紅。這位手裡的現金流,恐怕是三四十億港幣(滙豐也不知道環球航運的具體情況,包括債務、利潤等)。

      林志超見沈弼懷疑,便直接說道:「航運可能有風險,所以我正好減少船齡老、經營成本高的10~15萬噸油船,以及一些散裝船。」

      沈弼說道:「VLCC和ULCC呢?」

      林志超說道:「也會考慮!總之,我們是合伙人,我一定會讓寰宇航運安全的,不會讓其有太大損失。」

      沈弼很關心這個問題,還是不放心的說道:「你是如何判斷航運有風險?」

      林志超見狀,覺得沒有必要隱瞞,等會自己也提個要求。

      「很簡單!英國北海油田大量產油,後續還能供應歐洲其他國家;美國重啟多個油田,也能減輕對中東的依賴;日本啟動核能源,再加上這幾年他們大量儲備石油。種種原因情況下,實際上一些日本航運公司已經有經營不良的跡象,故我猜測明年或後年,可能出現航運的一個轉折點。」

      沈弼聽得頻頻點頭,經過林志超這樣一分析,就連他現在都看清了航運形勢。

      「所以,環球集團不僅前年收購了美國曼哈頓寫字樓,如今又準備收購九龍倉集團?」

      林志超說道:「不錯沈大班,我這裡有個不情之請。」

      沈弼馬上問道:「林先生是不想我們滙豐捲入這場收購戰?」

      林志超說道:「若是我還想向滙豐銀行借貸呢?」

      言下之意,不僅僅是不幫怡和,還得幫環球集團。

      「沒問題!如果是借貸,我們按照正常流程走就是。」

      在沈弼看來,怡和洋行註定是輸,他沒有道理因為這個事情得罪林志超。更何況,他現在關心的是寰宇航運能不能平安。

      寰宇航運目前是600多萬噸油船,價值也是4億美金左右,滙豐銀行占40%的股權,差不多十億港幣呢!

      通過這次會談,林志超也明白,手裡有槍和沒槍,是有區別的。

      前世的包宇剛同樣有槍,他的船隊滙豐銀行占股很大,安全著路亦是滙豐銀行願意看到的。滙豐銀行需要他盡心盡力,將環球集團安全著路,所以給予很大的支持。

      沈弼在回到公司後,不久紐壁堅便找上門。

      「沈弼大班,看在同為英資的份上,麻煩你去勸勸林志超,讓他不要惡意收購九龍倉集團。」

      沈弼說道:「紐壁堅大班,林志超在香港的地位,滙豐銀行是沒有辦法阻止他的想法。這一點,你其實也該明白了。」

      言下之意,如今的香港,已經不是英資的天下了。

      紐壁堅很快恍然醒悟,他今天才算真正的體會到——林志超實力和影響力巨大,如今就連滙豐銀行也不能打壓他。

      他連忙說道:「既然如此,還請滙豐銀行****怡和洋行,給予貸款進行回購股票。」

      沈弼毫不猶豫的說道:「貸款沒有問題,但是要有足夠的抵押物,利息也是正常利息,這僅僅是正常的貸款業務。我們滙豐銀行不想捲入這場收購戰!」

      紐壁堅頓時慌起來,如果是正常的貸款,那麼怡和、置地的風險更大,而且流程也非常慢。

      最終,他算是無功而返,只能籌集資金反收購。

      一周後。

      「父親,我們持有的九龍倉股票已經超過20%,怡和、置地似乎都還沒有調集好資金下場,可能是來不及。而市場上的大小買家倒是積極入市,現在九龍倉集團的股票已經上漲至35港幣每股。」林瑞海匯報導。

      林志超很冷靜,怡和系沒有下場,無非就是還沒有反應過來。

      他決定好好耍一耍紐壁堅!

      「這樣,你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那就是繼續收購九龍倉集團的股票,爭取在1個月時間,將我們的持股增值到30%以上;第二件事,安排亞洲航運以40港幣每股的價格,吃下我們手中的20%九龍倉股權,資金可以一年內支付,實際上是名轉實不轉;第三件事,馬上讓九龍倉集團安排給我們兩個董事席位,告訴他們,我們已經持有20%股權,根據證券法,16%便能擁有兩個董事席位。」

      林瑞海好奇的問道:「將我們手中的20%股票轉讓給亞洲航運?」

      林志超點點頭,說多:「這樣既可以規避法律風險,又可以讓怡和放鬆警惕。」

      點到即止,林瑞海馬上就明白自己父親的意思了。

      「好的,我馬上去安排!」

      看著林瑞海走出辦公室,林志超露出笑容。

      他根本沒有將怡和視為對手,更多的是利用這次機會,培養一下自己的兒子。

      他將這次收購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股票增持20%,也就是現階段,和怡和系攤牌,加入九龍倉集團,扎一根刺進去;

      第二階段,股票增持至30%,未來1個月時間,利用計謀讓怡和放鬆警惕,父子倆進入九龍倉董事會,先熟悉一下公司情況。

      第三階段,公開進行收購,也就是大決戰。聘請財務公司,出一個怡和出不起的價格,一舉將股票增持至49%,算是收購勝利。這個時代全面收購線是51%,此方面的法律尚未完整,所以無需考慮私有化九龍倉集團。

      怡和系的紐壁堅無可奈何的宣布九龍倉集團增加兩名董事——林志超和林瑞海,與此同時,他被一個消息攪動了思維。

      那就是環球航運宣布將20%的九龍倉集團股票,以近8億港幣轉讓給亞洲航運;而亞洲航運的董事局主席林志超、總經理林瑞海,進入九龍倉集團董事會。

      亞洲航運只是一家不到三百萬噸船東的上市公司,市值也才8億港幣,資產值也不過12億港幣左右;如今卻花掉8億港幣的高價,去收購九龍倉集團股票。

      哪裡來的錢?

      不言而喻,那就是滙豐銀行借貸出去的。

      想到這裡,紐壁堅暗罵滙豐一句。

      但他接下來思維轉變一下,對置地副總經理鮑富達等高層說道:「林志超如此做,怕是資金實力不足,所以才將20%九龍倉集團股票,轉讓給其控制的上市公司。」

      另外一名副總經理貝萊福特說道:「如果是這樣,那麼林志超的實力未必能收購下九龍倉集團,畢竟現在股價已經漲到35港幣每股以上,他們還差30%多的,也就是至少也是12億港幣以上,甚至公開收購,至少也需要20億港幣。我們都知道,做航運的必定負債率很高,一時間拿不出也可以理解。」

      最近,怡和係為了資金倒是東湊西措,他們短時間也拿不出多少資金加入收購。而且他們才12%的持股,距離反收購安全位置更遠。

      聽到貝萊福特的話,怡和系高層們鬆了一口氣,他們就是短時間籌備不到資金。如今敵人也是如此,那麼就相當於給了他們機會。

      紐壁堅說道:「那好,既然一時半會他們不能公開收購,那麼我們也可以有時間安排反收購。接下來,林志超和他兒子林瑞海進入九龍倉集團董事會,我必須盯住他們,以後每次董事會我都會親自到場。」

      這樣一來,相當於兩伙人在九龍倉集團會發生激烈的『衝突』。

      實際上,林志超不會給紐壁堅太久的時間。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天影鋼鐵皇朝農家小媳婦我的老千生涯小青銅你別慫
    我家後門通末世劍王傳說大明最后一個狠人神級大魔頭聖者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