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港島家族的誕生» 第357章 【預備上市公司】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 - 第357章 【預備上市公司】字體大小: A+
     
      第357章 【預備上市公司】

      《東方日報》和《亞洲日報》在香港掀起『招募採編人員』之戰,一時間在傳媒領域影響非常大,兩邊都採取的是高薪招募,造成整個行業的記者、編輯的薪水上漲很多。

      哪怕是你不應戰,也必須捲入這場隱形的戰爭當中,像是《星島日報》、《明報》也不得不採取加工資的方式,穩定自己的員工。

      在這場戰役中,《亞洲日報》的馬氏兄弟苦不堪言,他們雖然有錢,但也不得不面對大額的開銷;更甚的是,市場傳言《亞洲日報》是白粉報,所以他們又不得不花更高的價格,從市場招募到採編人員。

      他們早就知道有市民在背後戲稱《亞洲日報》是白粉報,但這個時候突然傳言增大影響力,那他們也不得不懷疑是有人在故意放大這種消息。

      不過他們卻不敢輕舉妄動,一般來說,社團人員是不敢得罪報社記者、律師,這兩種人最不好惹;得罪記者,他們是一群人,寫都寫死你;得罪律師,那就更加不敢了,畢竟他們說不定哪天也需要律師。

      傳媒集團。

      社長羅文輝、總編戴平舒等高層,正在開會。由於老闆林志超充分的放權,《東方日報》僅社長和總編有機會親自向老闆匯報工作,更多的時候,就是以羅文輝、戴平舒為主的管理層在經營《東方日報》。

      而集團的管理層,一般都只是監督和審查財務之類,並不對具體經營指手畫腳。

      但實際上,不管是羅文輝也好,還是戴平舒也好,知道《東方日報》的定位和經營大綱,都是來自老闆之手;只是老闆充分信任他們兩人,讓他們具體去發揮。

      「《亞洲日報》想進軍大眾報,我們就讓他們的人工成本增加,他們一名經驗豐富的新聞採編人員的薪水,起碼是1000港幣每月而我們原本的新聞採編人員,流失率不到2%,反而又從外面招募進不少經驗豐富的新聞採編人員」羅文輝講著這次的『戰役』情況總結。

      當然,競爭才剛剛開始而已。

      有高層試探性的問道:「社長,這樣搞下去,我們也自損八百。是不是應該重視我們的新聞採編人員的培訓,以老帶新,這樣更省成本。」

      羅文輝笑著說道:「這是上面的意思,不然我也不得不考慮成本因素!道理其實很多,那就是繼續擴大我們的銷量,從長遠的效益來考慮七十年代開始,我們還要發行海外華人聚居城市的『海外版』,所以大家不要憂愁採編人員過多的問題更何況,我們還準備模仿美國雜誌《財富》,打造一個財經類月刊總之,我們還是在投資階段。」

      眾人不再提出反對意見!

      羅文輝心裡說道,你們怕是不知道,老闆對《亞洲日報》其實很看不慣;一旦《亞洲日報》經歷過這次挫折後,《東方日報》會有第二輪攻勢。按照老闆的想法,那就是在發行上做文章,聯合發行商、報攤大力推薦《東方日報》。

      比財力,《亞洲日報》的馬氏兄弟,又如何能和《東方日報》的傳媒集團相提並論呢!

      接著,羅文輝說道:「戴總編,我們公司培養的編輯,可都是寶貝,你們編輯部可得看好了!損失任何一個,都是很大的損失。」

      《東方日報》的編輯,都深得林志超的真傳,知道該如何抓住市民的心,在文章上大作手腳;就好比前世的傳媒大亨默多克,在澳洲就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編輯,這些人只要帶到英國和美國,就能立即讓一家報紙『起死回生』。

      總結出來,這些編輯要懂得如何寫『文摘文章』,分析新聞本身的主題內容,撰寫出短小精簡,直達主題的『短文』,同時還要吸引人。

      戴平舒笑著說道:「大家都很反感《亞洲日報》,原因大家也都知道。更何況,《東方日報》福利待遇非常不錯,又背靠傳媒集團,發展前景遠大。目前沒有一人跳槽,畢竟哪有『人往低處走』的道理。」

      羅文輝點點頭,隨後布局一番,《東方日報》繼續露出獠牙,搶占香港的傳媒市場。

      由《亞洲日報》引起、《東方日報》點燃的『傳媒搶人大戰』,是香港傳媒界的第一次『大戰』;波及範圍廣、影響力大,業界備受震動。

      因為以前辦報紙沒有那麼多事,所以很多人都措手不及,包括《星島日報》和《明報》、《工商日報》等。

      有人戲稱是財團看中了傳媒的利潤,賣粉的看中了傳媒的影響力,總之影響較大。

      《亞洲日報》。

      「大哥,這樣子下去不行呢!我們挖一個人,要支付千元月薪,重要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真本事的TMD都沒有幾個。《東方日報》的編輯更是一個人都沒有挖到,反倒是本來入職我們《亞洲日報》的記者,又跳槽至《東方日報》。看樣子,傳媒集團對於《東方日報》這類大眾報,十分的看重。」馬珍惜如是的說道。

      馬惜如說道:「越是如此,說明我們進軍報業、大眾報是對的。你想想一個那麼有錢的人,都要辦大眾報這種俗報,甚至不惜招致一些非議,你覺得林志超是為了什麼?」

      馬氏兄弟,老大聰明狡猾,老二勇猛兇狠。

      馬珍惜說道:「聽外面說——是當年受到左冷禪的報紙攻擊,因而下定決定做傳媒,掌握自己的話語權。」

      這個答案,是外面普遍的說法。大家都認為當初左冷禪的報紙攻擊林志超,讓林志超非常不爽,於是事後就擁有自己的報紙,讓事情以後變得不再被動。否則,堂堂世界船王,為什麼要做傳媒這個微利的行業,甚至不惜搞『大眾報』這種上不得高雅殿堂的報紙。

      馬惜如說道:「不錯!掌握話語權,就算我們辦《亞洲日報》不能直接替我們洗白,但也能讓一些鄉紳富豪,對我們兄弟倆刮目相看,這對我們以後非常重要。」

      馬珍惜頓時開心的說道:「何止呢,我們最近在同行中可謂大出風頭,誰能想到我們也能辦個報紙。我們現在可是『正經』的生意人!哈哈!」

      他狂妄的笑了起來,『香港四大賣粉家族』,他們馬氏兄弟占兩個名額;同樣,其他兩個只知道賣粉,卻不知道洗白,他覺得優人一等起來。

      「低調,低調!」

      「是,大哥,哈哈!」

      另外一邊。

      《星島日報》、《明報》等紛紛捲入『報業人才大戰』,面對著一個財團和一個賣粉的社團,他們頓時感覺財薄。只能儘量的穩定人才流失,但還是在所難免。

      林志超來到位於鱷魚恤大廈的『優衣庫服裝公司』,這家企業一直有在穩定的發展。如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規模相當的宏大。

      在物業方面,擁有:中環心臟區域的鱷魚恤大廈、觀塘的優衣庫工業大廈、觀塘鱷魚恤工業大廈(原猶太兄弟的齊愛大廈),以及全港的16間優質店鋪。

      在業務方面,擁有:鱷魚恤品牌,香港最知名、最具有代表性的高端服裝品牌;旅行者行李箱,產品遠銷歐美的拉杆箱始祖;為一些歐美中高檔服裝品牌代工,這是最近幾年的新增業務,但發展速度很快;代理兩家歐洲一線服裝品牌,在香港擁有五家代理品牌的門店。

      在現金方面,情況:多年來,一直為林志超提供穩定增長的收益,除供公司發展外,不少都用於林志超的個人開銷,傳媒集團的啟動資金等,也來自這家公司。如今年利潤在800萬港幣以上(含物業租金、代工中高檔品牌),並繼續在增長。

      簡單來講,現在的優衣庫服裝公司,已經是香港一家大型服裝企業,規模遠超前世的鱷魚恤同期。畢竟,鱷魚恤品牌只是優衣庫的一個品牌而已,再加上鱷魚恤本身也已經走出香港,在東南亞發展不錯。

      如果在這兩三年上市,集資的規模將不低於3000萬港幣(25%公眾股份);大概,和前世的長江實業集資規模差不多(3200萬);比前世鱷魚恤集資的1750萬,多出一倍以上。

      其實。

      發展這家公司,林志超並沒有消耗多少精力,他是充分信任以趙明義、洪雲培為首的管理團隊;只是在公司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環節,進行指導,以及偶爾考察一番後,說出自己的意見。

      有如今的發展,趙明義、洪雲培等管理層,反而將最大功勞歸為老闆指揮若素。這就是穿越者的見識,以及林志超本人這一世的經商水平,帶來的良好結果。

      「老闆」會議室里,高層們紛紛打招呼。

      這個老闆,一年也只和大家開會兩三次,大家卻不敢不認真對待,因為老闆很厲害。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今天會議開始!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公司在七十年代發展方向的問題,大家有什麼建議,就提出來!」

      早在一個月前,他便說過要開會討論這個問題。

      身為總經理的趙明義,率先發言道:「鱷魚恤品牌堅持追求高品質、面料舒適度、時尚元素與此同時,應該增加『鱷魚恤童裝』、『鱷魚恤女裝』邀請國際著名設計師設計,緊跟全球的時尚元素代工歐美中高端服裝方面,應該繼續追求更多的訂單」

      做的工作很充分!

      此時的鱷魚恤在香港和東南亞的知名度,已經是非常大了。特別是在香港,更是被譽為和『紫荊花』一樣具備代表性的事物。鱷魚恤不僅僅只買服裝,早已經進入皮具行列,錢包、皮帶、皮鞋等產品,深受香港人從小到大的喜好。

      趙明義的意思,是繼續發展鱷魚恤,以及為歐美中高端服裝代工。

      目前,優衣庫服裝公司擁有1200多位熟練的裁縫工人,已經是非常厲害的成衣工廠;和那些大型成衣工廠不同,這1200名裁縫的質素非常的高,所以才能代工到歐美中高端服裝產品。

      裁縫數量肯定差了很多,林志超岳父唐仲源的東方成衣廠,擁有足足一萬多名成衣工人。但東方成衣廠都是生產廉價的衣服,產品雖然銷售歐美非,實則利潤很少,一年也就二千萬左右。東方成衣工廠雖然賺錢還不錯,但投資也很大,設備的跟換要勤,海外要建工廠等等。

      林志超講道:「鱷魚恤品牌、代工業務,發展規劃是正確的,後續可以細化一下發展綱要七十年代的香港,一定是國際化大都市,中西方文化深度交流的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人們追求時尚、品牌的普遍性非常高,鱷魚恤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而不能晚一步、落後一步代工方面呢,我們鱷魚恤擁有香港其它成衣工廠沒有的優點,那就是對中高端服裝的質素把控,後期希望能有更多的代工合同。」

      他講述了七十年代的香港,會是什麼樣子,以給手下一個參考。

      趙明義等人頓時感覺到,事情該如何如何發展了,老闆這盞明燈太重要。

      記下來,大家紛紛發言,林志超認真聽取了工作的報告。總體來說,都是圍繞著鱷魚恤、旅行者兩個品牌來發展,代工業務則已經分離出來,隸屬優衣庫服裝企業。

      最後,林志超講道:「我打算成衣『優衣庫』服裝品牌,專門從事年輕人的服裝市場。簡單來說,西方已經流行牛仔褲、T恤衫、連衣裙等等,而勢必會影響到香港的穿衣風格。年輕人不一定會再穿得西裝革履,也有可能追求時尚,穿著牛仔褲、喇叭褲、熱褲、夏威夷裝和堆雲裝這就是未來的服裝趨勢。所以優衣庫服裝品牌,簡單來說就是潮流的、年輕的、物美價廉的服裝品牌,品牌不分男女大小,既做男女服裝,也做兒童服裝,服裝風格隨西方風格元素」

      美國的GAP,應該是今年成立;西班牙的ZARA,應該還有五六年時間;而前世日本的優衣庫,是八十年代成立的。

      當然,這些和香港品牌『優衣庫』沒有什麼關係。

      林志超現在講的的『優衣庫品牌』,並不會立即確定是『迅銷品牌』,僅僅是一個年輕時尚的服裝品牌。

      趙明義等人聽完後,知道老闆已經是胸有成竹,自然不會提出反對。

      趙明義講道:「如果要成立優衣庫品牌的話,那麼我們必須對歐美時尚了解到第一手信息,然後採用自己的設計師,進行模樣。與此同時,香港服裝畢竟正處於老闆所說的這種一個過渡階段,所以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漫長」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無妨,我是長遠投資。首先,我們要在歐美有一個設計工作室,第一時間將米蘭、巴黎、美國等地方的秀場服裝款,以及時尚雜誌的服裝款,帶回香港;然而,我們的服裝師在這上面進行二次創新,然後生產擺在貨架上需要加強流行的營銷,所以我會讓旗下出版社搞一個時尚類的雜誌,配合我們品牌營銷最後,先開兩三家進行嘗試,再在合適的機會,進行重新明確定位等」

      大家再無疑問,老闆信心十足的樣子,大家自然也非常有興趣去做。

      林志超也明白,不到八十年代,『迅銷』這個概念是沒有辦法提出來的,但在整個七十年代,卻可以打基礎。

      至於用雜誌配合,林志超已經想好了,就用《男人幫》雜誌。雖然這本雜誌定位男人專屬雜誌,實際上女性也非常喜歡看,因為他們想從這上面來了解男人。

      當然,等七十年代再說!

      「好的,我會儘快按照老闆的意思,去籌備『優衣庫』服裝品牌!」總經理趙明義立即說道。

      他跟林志超已經二十多年,年齡也是快五十歲了。這些老臣子在林志超的鞭策下,從未間斷學習,一直有在進步。

      而林志超的所有企業中,管理層都不是拿固定薪水的,每年會拿出百分之幾的利潤,作為『年底分紅(花紅)』。不少高層可以拿到半年以上,甚至是一年以上的薪水作為『花紅』。

      實際上,這個時代已經有不少高層,可以拿到公司的股份。

      當然那種情況不適合林志超旗下的公司:

      首先,一般能拿到公司的股權,都是在海外從零開始創造出一個企業來,比如在東南亞開設紡織工廠等;

      其次,林志超所有的企業的靈魂人物,依舊是他本人,是由他制定的發展綱要。高層並不是不可缺的,只是公司發展需要他們去努力。

      最後,林志超開的薪水和福利,一向是同業中無敵;因為林志超的企業效益一般都是非常好,所以大家薪水是讓外面的人羨慕的程度。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好,有進展向我匯報!優衣庫服裝公司,會在這兩三年上市,完成集資,主要用於公司資產的配置,為將來進軍海外做打算。而你們,也將成為上市公司的高管,福利會再上一層樓。」

      眾人紛紛驚喜起來!

      趙明義主動感恩道:「老闆給我們的薪水夠高了,我們也是在您的領導下,才取得今天的成績,對於福利待遇非常滿足。」

      洪雲培也說道:「確實,大海航行靠舵手,老闆就是我們的舵手」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這個大家不用謙虛,我這個人總是一直在考慮,我能賺1000萬,至少也要你們賺10萬,相信我也是一直做到了。上市之後,企業會在服裝領域多元化發展,增加物業比重也有可能,相信公司的效應會更好,我自然也有手段為你們增加高福利不過,正因為要上市,要發展,我希望接下來增加後備人才和管理層,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做打算。我不怕多開薪水,就怕企業發展起來人才不足。這一點,你們要做好。」

      「是,老闆!」

      大家不會擔心老闆嫌棄大家老,畢竟老闆的員工幾乎都是跟了他二十年左右的。據他們了解,老闆的中高層幾乎從未有人離職什麼的,只有從外面加入高層,但不會影響原來高層的職位。

      散會結束後,林志超也在辦公室里規劃『優衣庫集團』的未來。

      上市可以集資3000萬港幣左右,這部分資金,其實就是林志超打算進行『套現』一部分物業。優衣庫集團集資過後,在1972~1973年地產高峰時,買下林志超私人置業公司的一些商鋪(臨街住宅的一層商鋪,有很多),再預留點資金,供公司發展。

      優衣庫集團也不吃虧,畢竟股災後再加石油危機,香港地產跌幅也就30%左右,不算大跌。這些物業可以為優衣庫以後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林志超也不全是為了套現,畢竟他可以直接出售物業,以及優衣庫的利潤抽取;他更多的是為優衣庫的將來,進行一個長期性的規劃。

      只有上市,將來才能利用資本市場,以最小的代價去收購、擴張。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幽暗主宰大漫畫帝國全球盛寵小萌妻重生娛樂圈:天後歸來三寸人間
    重燃全知全能者超品醫仙長寧帝軍邪王寵上癮:愛妃,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