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非我傾城:王爺要休妃» 第437章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非我傾城:王爺要休妃 - 第437章字體大小: A+
     
    416

      便在這種情況下,上官驚鴻亦沒下殺手,只將近身的敵軍砍傷打翻,護衛著每一個人。

      他似乎沒有揭穿芳菲的喜樂,亦沒有戰況危殆的悲傷來。

      他只是捨命一般護著每一個人,從睿王府的人到榮瑞到這邊的小兵。

      每個人心頭都染上一股悲傷。

      為這即將罹難的苦痛,又似乎只為這個男人。

      上官驚灝在不遠處,被軍士護圍著,輕輕的在笑。

      此時,上官驚鴻正在抵禦數十個兵士,上官驚灝眼眸一暗,抓起馬腹上的弓箭,緩緩將弓拉滿。

      嗖的一聲,劃破夜色茛。

      皇帝等人各在打鬥,卻有泰半的人看到了向著上官驚鴻疾飛而去的箭。

      眾人俱驚,卻誰都有敵在前,不可相救。

      突然,林間一聲厲嘯,一人躍到半空,橫刀一斬,將羽箭砍成兩截。

      一隊軍馬呼嘯而出,為首兵卒,高舉軍旗。

      「八爺,幸虧你等在大路之上,此處燈火通明,微臣方能及時循光趕到。」

      火光照耀,上官驚灝臉色一凝,只見旗上,一個「郎」字飄揚奪目。

      ……

      榮瑞二十八年秋,江南一夜伊始,東陵爆發建國數百年以來最厲害的內戰,其後數十場戰爭,史統稱奪嫡之戰。

      這場戰爭在東陵史上留下了最重要的一筆,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那戰況戰果往往出人意料。

      首先,江南一役,睿王將敗,遠在變觀的大將——郎延平領數萬兵士如天兵降,敗太子於野。

      可郎將軍亦無法一舉拿下太子。

      在追趕太子時,為東陵另一員大將領兵阻於江南郊。

      那員將領卻是秦將軍,一直為寧王馬首是瞻的秦家。

      原來,太子早在圍場狩獵,已與秦家大小姐秋雨交好,秦家也在之後暗中改投太子。

      後世在研究這段歷史時,認為秦將軍所以叛寧王,只因寧王獨寵正妃不肯與秦家結親,且其相助睿王,即便睿王登基,秦家得記大功,終疏兩層。於太子而言,秦將軍卻是國丈,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兩位皇子同樣遠慮,早便致信秦、郎二將。秦將軍接信即赴邊關,將自己部分兵馬調出趕來。郎將軍亦然。

      包括太子在內,各人都是小規模調兵,開始之初,並不想引起大轟動,一切秘密進行,似乎誰都認為可以不動聲色將對方擊垮,卻誰又都旗鼓相當。

      郎將軍相助睿王一事也多為後人道。

      實際上,此事看似古怪,實則不然。

      郎家與睿王鬧翻並非虛假,但與睿王決裂的是郎相,郎將軍實則暗中一直支持睿王。到最後一刻,這位將軍成為睿王最強的後盾。

      據史學家研究,睿王雖深寵側妃翹楚,但與郎家決裂之始,已於一深夜遣家僕老鐵派人送信至邊關。

      後來,年月久遠,信的內容已不考究,只能從郎將軍的手記窺得一二。

      史學家普遍認為,睿王打動郎將軍的原因有二。

      一,睿王的親筆信在決裂之初已送到郎將軍手上。睿王是有誠意的,且這誠意落在郎將軍身上,這讓郎將軍感到欣慰,認為睿王比賢王更懂得,真正掌握郎家命脈的是誰——兵權在郎將軍手中,而非郎相。

      當然,並非說郎將軍忌諱自己的父親,但上官驚鴻對戰將的看重,讓他認為,上官驚鴻對戰爭的把握比賢王深厚許多,且上官驚鴻本身便有實戰經驗,這樣的皇子更可能取得天下,護住江山。

      郎家需要傳世,這是郎相選擇賢王的原因,郎相認為上官驚鴻不愛郎霖鈴,日後必定怠慢郎家,但這位老相爺在緊要關頭裡卻倒置了本末,郎家要傳世,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在爭鬥中脫穎而出又肯提拔郎家的君主。

      對郎家再好的人,沒有戰和守的能力,也是枉然。

      二,信中睿王言明自己所愛是誰,但必不負郎家。

      這不欺瞞不卑亢,闡明相互倚侍利害干係,反比任何奢華承諾來得實誠。

      後太子整頓兵馬率先回到朝歌,並用兵符調出邊關剩餘九萬兵馬,將朝歌約三萬禁軍入編,秦將軍亦將自己十萬兵馬調出。二十三萬大軍封鎖朝歌並皇城,太子請出金鑾殿上詔書,詔告天下,言皇帝被睿王所擒,以清君側為由討伐睿王。

      另一邊,軍力稍在秦將軍之上的郎將軍,十五萬大軍擁皇帝和睿王於朝歌毗鄰都城鄴。

      而讓這場奪嫡之戰更添上一抹色彩的是——另外兩名親王的加入。

      其一是賢王,郎相擁賢王於南,南燕翔國世子燕紫熙請兵十二萬為賢王押陣,以太子詔書乃假偽,皇帝為睿王所囚等為由,輔助長子一登大統。

      最讓人意外的是,割據於西北靠近邊境的夏王。

      太子回到朝歌之後,曾派人抄了夏府,卻發現王府中昏迷的夏王是假夏王。

      一招金蟬脫殼,瞞過所有人,上官驚驄不知什麼時候竟已帶著夏總管和銀屏離開了朝歌,並以半邊兵符調出邊關十萬兵士。

      至此,邊關防守澄空。

      賢王和夏王一直很安靜,割據一方,而在入秋的一個多月內,上官驚驄和上官驚鴻卻進行了十多場戰爭。

      二人用兵皆極為小心謹慎,是以死傷不多,互有勝敗。

      當然,上官驚灝以人勢之優,勝多。

      實際上,僅以戰略位置而言,朝歌亦是大利。

      它位於東陵最東,前靠鄴城,後臨山脈。東曉郡為界,將鄴城和朝歌分開。東曉既為朝歌外邑——保護朝歌和皇城最重要的關卡,城牆堅厚連綿,多個城門,城門堅固難摧,可攻可守。

      上官驚鴻數次發動攻城,亦無法拿下此郡,更莫說進入皇城。


    上一頁 ←    → 下一頁

    小青銅你別慫我家後門通末世劍王傳說大明最后一個狠人神級大魔頭
    聖者降臨權少,你老婆要跑了我的1979道之血單兵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