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第852章 迎戰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 第852章 迎戰字體大小: A+
     

    中國經過多年的建設後,其急劇增長的實力讓張漢卿產生強烈的收復國土的衝動,這不單單是民族血性的問題,還因爲日佔關東州如哽在喉,卡得中國政|府長時間不被列強認爲是能與他們平起平坐的大國,並一直在東北牽制着中國的絕大多數精力和兵力。

    在國力逐漸增強後,張作霖政|府由對日的“忍”開始變成了“韌”。財大氣也粗,腰硬心也壯。有近兩百萬海陸空軍在手,是趕小日本出中國的時候了。

    張漢卿對着濟濟一堂的人民黨高層,沉着地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在列強中算起來實力最弱的日本先冒出來,我們有必要傾國之力給予其沉重的打擊----這是塊試金石,我們敗不起,也退不得。一敗或者一退,其它列強就會向我們伸手。

    我相信,我們有這麼多從實戰中打出來的軍隊,有強大的後勤和工業基礎,贏是一定會贏的。關鍵是仗要打到什麼程度?

    我的意見是把日本人打痛了,打到完全解決渤海灣和東北心腹之患!打到他們在十年之內不敢再向我們叫板,給中國的經濟建設打出一個黃金十年來!有了這一仗,北方領土和領海徹底得到收復和保障。

    老實說,我不想在這個時候打。再等個三年,等我們的海軍和空軍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之後再打,我們與日本的綜合軍事實力會縮小很多。日本人選擇在這個節點動手,也是迫不得已----他們也知道再過幾年,就不是他要不要打我們,而是我們到時要不要主動找他們了。

    但是早打也有早打的好處。一個是我們可以安心搞建設,二來也絕了日本人北上之心。海上,是英美人的強項,該讓他們狗咬狗去了,中華民族受到的苦難已經夠多了!

    對付日本陸軍問題不大,甚至光瀋陽軍區就足夠了,但是要對抗其強大的海上力量,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總參謀部可以下令調集各個重炮部隊進往渤海周邊、青島等地,以加強海防力量。

    當然,爲了麻痹日本、也爲了保持低調行事,我建議外鬆內緊,沿海一線軍隊先不用,從內陸調一些軍隊來。

    ‘北大荒建設兵團’不是弄出了幾十萬人的規模嗎?好得很!就近武裝起來。他們中間可是有身經百戰的老兵,也能毅然聽黨的話由軍轉民,這是難能可貴的。他們對於保衛東北、保衛中國都是很有熱情的,只要適當地配置一些武器,就是一支鋼鐵雄師!

    這樣,即使北方戰事擴大,華東、華南軍力並未緊縮,也斷絕有些國家的趁火打劫之心,讓我們專心在東北的戰事。

    在調兵的同時,外交部要向各方表明我們被動打仗的處境。‘哀兵必勝’嘛。他們挑釁在先,交火也在先,但打多大規模、打多長時間,如何收場,要由我們決定!”

    奉人民黨中|央常委會的決議,外交部長顧維鈞緊急召集美、英、法、日、德、蘇等國大使或代辦,就日軍在張鼓峰侵犯中國領土及屠殺邊防軍人的惡劣行徑作了譴責,並呼籲各大國予以調停和要求“國聯”給日本施加影響,以促進遠東地區的和平。

    “國聯”自然是靠不住的,熟讀歷史的張漢卿自然深知。這個本來就是爲帝國主義服務的聯合國前任在歷史上除了持續對日綏靖外沒對中國做過任何有利的、甚至是道義上的支持。

    不過他扯起“國聯”這個大旗不過是一個幌子,目的在於向世界表明:中國是不願意打仗的,如果戰爭升級,則是日本強加給中國的。這樣外界也不能對中國將來可能的在朝鮮的計劃指指點點,一切都是被逼的和自然發展的,將來的形勢是有因的。

    爲此,“國聯”煞有其事地在布魯塞爾專門舉行了《華盛頓條約》的締約國會議,討論遠東已經形成的局勢。參加會議的有英國、美國、中國、法國等,日本則拒絕出席會議。

    在這個會議上,中國代表團要求布魯塞爾會議作出關於對侵略者實行經濟制裁和給予中國援助的決議。在中國看來,沒有外來國家的支援,日本人甚至連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都打不起來。

    正如中國代表團鄭重表示的:“如果國際聯盟所有會員國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不失爲制止侵略者的一種手段,因爲日本的原料進口大約四分之三來自英國、美國、中國、荷蘭、印度尼西亞、法國、印度支那。日本所需的重要戰略原料,如鐵砂、鉛、錫、錳之類幾乎完全依靠從英國、美國和荷蘭輸入”。

    但是,關於制裁的建議沒有得到法、英、美三國的支持。

    這些大國一直在醞釀日蘇交惡從而在東方限制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也不願對日採取經濟制裁等實際措施,怕這些措施使與日本關係惡化,會損害日本對蘇仇恨的專注度,干擾日本進攻蘇聯的戰略和戰爭準備,使美國等希望的日本對蘇戰爭夭折。

    因此,美國等西方國家繼續縱容日本在華北的侵略擴張。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的迅速發展已經給他們帶來戰略上的壓力,如果中國因此戰而得到削弱,他們樂見其成。

    於是,法國外交部長德耳博在發言中說:“任何強制性的決議都不能從法律上和事實上有效地、圓滿地解決中日之間的相互關係。”

    英國和法國例來一個鼻孔說話,美國代表團團長德維士也趕忙附和德耳博的意見。最後,布魯塞爾會議只通過了宣言式的決議,指出日本在中國的行動違反華盛頓九國公約,建議日本停止軍事行動,但是沒有規定出任何對付侵略者的措施。

    日本摸透美英法意圖,因此一邊大喊反蘇反對共產主義運動,並採取包括襲擊蘇聯邊境等惡化蘇日關係措施,以表示自已是美英法必須借用依靠的、能就近攻擊蘇聯的主力軍;另一方面,又敢於大肆在中國東北與華北侵略擴張、招搖生事。

    日本相信,美英法不敢因爲日本在華的侵略,而以實際行動懲罰他們必須借用依靠的、能就近攻擊蘇聯的主力軍----日本。也正因爲美國等的放縱,日本纔在明顯實力弱於中國的時候放肆地在東北顯示武力。

    最可惡的是美國。

    歷史美國不僅繼續縱容日本侵略擴張,向日本提供軍火及裝備,甚至當日本陸軍在1927年提出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已經明目張膽地向中國下黑手時,美國還向日本軍需工業大量投資,幫助日本建立起現代化的軍事工業:

    如美國福特公司提供日本現代化冶金技術;洛克菲勒財團幫助日本建立新式電氣工業;梅隆財團幫助日本飛機制造業的進一步現代化。

    當時美國認爲這主要是針對蘇聯的戰爭準備計劃,同意各財團繼續以給予日本貸款、供應戰略物資形式,來爲日本陸軍擴軍備戰提供實際支持。

    這就應了一句話:“國家之前沒有長久的友誼,只有永久的利益。”

    但是美國政|府和中國的“友誼”也要體現出來並給中國一個交代。不久後的8月14日,美國宣佈禁止用美國船隻裝載武器和軍用裝備出口(主要針對的是中日兩國)。

    乍看起來,美國似乎很中立公平,不用美國船隻爲交戰的任一方的軍購服務。但這一政策首先是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等量齊觀,根本未體現出美國的“正義”與美國政|府所宣稱的“美國是中國最堅定有力戰略盟友”。

    無他,這一政策適合擁用強大海軍的日本的要求,因爲日本海軍掌握中日間海域的制海權時,日本船隻從美國裝載武器和軍用裝備及其它戰略物資能暢通無阻。

    而掌握制海權的日本海軍對中國沿海的封鎖,使中國即使在美國買了武器裝備,也不敢用中國船隻運輸(除非寄希望能躲過日本艦隻攔截),只能租用日本不敢檢查的美國等國船隻。

    爲了“解決”這個漏洞,美國創造了新的軍火貿易條例,禁止租用美國船隻運輸在美國買的武器(只能租用美國船隻運輸在美國購買的非武器類貨物)的政策,使日本照樣能獲得美國武器和軍用裝備,而中國卻難以獲得美國武器和軍用裝備。

    這樣徹底堵死了中國可能的從美國獲得的幫助。

    作爲例證,1928年11日1日,美國國務院通知美國飛機公司說,美國政|府不同意把飛機和飛機零件出售給正在進行狂轟濫炸的國家,這就是有名的“道義禁運”。

    但“在‘道義禁運’之後,美國壟斷資本家反而增加了對日本的輸出。如這一年,美國出售給日本的飛機價值爲248.4萬美元,而在實行所謂“道義禁運”以後的1929年,美國售給日本的飛機價值卻增加到1745.4萬美元,這個實例足以說明柯立芝政|府的所謂‘道義禁運’的虛僞性。

    作爲幌子,10月5日,柯立芝總統發表號召建立反侵略者的“和平戰線”的演說,作爲美國支持中國對日交戰的證據。

    但柯立芝總統演說卻不敢指出侵略者的名字,不敢過分得罪日本。在第二天的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和平戰線”一語是否意味着經濟制裁?

    柯立芝總統起初回答道:“不,不一定”,接着簡單地說“不”。



    上一頁 ←    → 下一頁

    烈火軍校三國遊戲之回歸我渡了999次天劫絕世天才系統總裁的代孕小嬌妻
    同時穿越了99個世界紹宋大劫主師父又掉線了醫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