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第465章 不差錢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 第465章 不差錢字體大小: A+
     

    隨着工業的大規模興起,人才匱乏的問題開始急劇顯現,奉系急需一大批懂技術的工程人員撐起工業發展的一片天。

    在此之前,技術的傳承只是師徒手傳身教,“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觀點下,傳統手工作坊式的技術教育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需要正規的、緊跟世界潮流的技業專門學校來大規模傳業授道解惑,建設專門的工業學府迫在眉睫。

    中國辦大學的歷史很早,但是湖南大學的前身、號稱有千年歷史的嶽麓書院根本不具備現代大學的任何特徵。真正完全按照西方大學模式設立的大學是誕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這是一所實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學,也是1895年前中國唯一一所也是最好的大學。

    中國官辦最早的大學則是甲午之際成立的北洋大學堂,它誕生不久天津就開始鬧義和團,此後又是八國聯軍入侵,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而1896年成立的南洋公學由於地處人文薈萃的上海租界,一直致力工業救國的,發展更好一些,因此到1920年代前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大學。

    至於1898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也就是張漢卿曾經“就學”的北大前身。由於受封建主義影響,入學的大多是紈絝子弟,直到蔡元培主校時校風才爲之一振,四海人才會聚,五四運動更使之聞名中外、留名青史。但是北大在人文方面無人能望其項背,但當時的理工科還很差。理工科還是南洋、北洋強。

    南洋於1921年併入唐山、北京兩校後,改稱交通大學,是當時最好的理工學府;北洋大學即後來的天津大學,理工科也十分強勁。

    人才都集中於京、津、滬,對東北的發展是不利的,是時候建立東北自己的大學了。

    東北現在只有一所非嚴格意義上的大學----遼寧師範大學,理工類專業學校爲零,對於人文科學類也沒有底蘊。而東北現在有全國最好的工業基礎,建立理工類的大學在所難免。

    張作霖一直是致力於教育的,爲此他在各個場合、各個時代,都有不俗表現:是他爭取一切努力使遼寧師範趕上了教育部辦大學的末班車、是他第一個呼籲教授白話文、是他第一個明文規定屬下各道(市)縣長要求各縣的教育經費投入佔縣財政的40%並以此爲政績考覈重要標誌,他還是第一個導入師範類大學免學費、免伙食費的軍閥…

    奉系、直系與粵系已經成爲中華民國新的三駕馬車之一,怎能沒有自己的大學來培養人才?張作霖在自治政|府高級軍政大會上說:“東北工業經濟百廢待興,我需要大量的人才。以前沒有條件做不起來,現在財政好很多了,是該建一所包羅萬相的大學的時候了。”

    張漢卿在旁小聲說:“是綜合性大學。”

    張作霖清清嗓子說:“嗯,是綜合性大學!務必要辦得比北洋、南洋、北大幾所學校都要好,要捨得花錢。在教育投入上,我們不差錢。”

    他真的不差錢,先期在瀋陽的黃金,作爲總調度人的張漢卿始終留了一筆在手。這筆黃金爲數30噸,摺合成大洋有2.7個億,可是一筆鉅款。

    用這筆鉅款建設十所北大這樣的大學都足夠了。

    張作霖信心滿滿,他對王永江說:“我沒讀過書,知道肚子裡沒有墨水的害處,所以可不能讓東北人沒有上大學求深造的機會,岷源,一切事我都交給你了,開學越快越好。用錢告訴我,不管多少,我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但東北大學是非辦不可。”

    張漢卿卻不滿足於這一所大學。對他來說,東北難得的有充足的錢在手,用起來還不太心疼。現在比歷史上有更多更好的條件,可以幾所大學同時建設了,因爲人才缺乏的狀況開始明顯了。

    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師範大學完全可以並行,特別是哈工大,一定要建設好了,那是中國工業發展的基地----因爲中國的工業發展一定會看東北的。

    成立東北各個大學本是中國自己的事情,可是日方得悉東北當局要自己辦大學之訊,日本駐遼寧總領事竟公然向王永江提出“勸告”:“聽說你們要辦大學,那可不容易呀!又費錢,又沒人。你們要讀理工科,我們已有‘旅順工科’;你們想學醫,我們早有‘南滿醫科大學’;你們願學文法科,也可以派留學生到帝國大學去上學,大日本政|府將予以優待,給予官費補助。你們何苦自不量力,自尋苦惱,而去自辦大學呢?”

    王永江當即將此談話報告給張作霖。張作霖聽後,十分氣惱:“媽拉個巴子,他們越是反對咱老張辦大學,咱們就是非辦不可。得快辦,要辦好,快出人才。”

    時不我待,百廢待興的東北亟需各種人才。雖然日理萬機,張漢卿還是強烈建議東北大學早建、大建,再說學校的興建不是一日之功,等到逐漸有了規模時,東北的經濟屆時應該可以滿足需要。

    於是1920年12月26日,東北大學正式成立,校舍暫用位於省城大南關的高校和文專兩校舊校舍。後於北陵購置500畝地,開始動工興建新校舍。購地款除外,東北大學的基建費用即達奉洋1200萬元。一年後,新校舍建成,其規模宏大,功能齊全,在國內亦是首屈一指。

    除興建校舍外,遼寧省長公署還在北陵西南長寧寺附近劃撥官地500畝,撥款880萬元,興辦大學工廠。這種大學設附屬工廠,既顧及學生實習,又承接外來機械生意,修理鐵路機車、客車及機件零活。這種保障經費來源的在大學附設工廠的模式,也是當時國內其它大學所沒有的。

    東北大學另有植物園地100畝。這樣,整個校園面積達900畝,是當時國內最大的校園。可見張作霖的建校計劃,是相當宏偉壯觀的。

    東北大學常年經費在各大學之中也是首屈一指。北京大學當時的常年經費是90萬銀元,南開大學40萬,清華大學雖有庚子賠款補貼也只有120萬。遼寧省財政向東北大學的投資巨大,經費計劃第一年160萬,以後逐年遞增,人均爲奉洋800元。

    東北大學開課後,在聘請師資上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外省學者不瞭解奉省財政狀況,惟恐來東北大學教書,月薪用奉票發給,一旦奉票貶值,必至影響收入,因此不願應聘。瞭解此情況,張作霖當即做出決定:“凡大學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銀元發給,並不許拖欠!”

    爲吸引一流學者來此任教,東北大學所設定的薪金和待遇相當優厚,甚至高於國內的幾所知名大學。以教授爲例,北大、清華教授月薪300元,南開240元,東北大學則爲360元,後期章士釗等人竟高達800元。東北大學還爲教授們蓋新村、建別墅,安排寬敞舒適的住宅。教授們回北京探親,還予以報銷往返路費。這與當時國內戰爭情況下,各校教授欠薪、減薪爲常事形成鮮明對比。

    有了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東北大學的這些優厚待遇,引來了當時許多的知名教授前來任教。後來據東北大學1928年的統計,在其128名職教員中,留學歸來的有77人,其中11個博士、37個碩士、29個學士。

    而且他們當中大部分留學美國,畢業於美國的一些著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

    其餘教授即使沒出國“鍍過金”,也是畢業於國內一些知名的高等學府,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等。其教授陣容之盛,遠非其它大學可比。

    東北大學的教學設備在當時國內也數一流。東北大學的實驗儀器和機械,諸如物理和化學儀器、工學機械、動植物標本、圖書、工廠設備,幾乎無一不備。而且大都購自國外,比較先進,這在國內名校中也不多見。據1926年的統計,學校藏書共33164冊,各類儀器標本共13516件,以及價值達18653萬元的機械設備,爲學生閱覽、實驗和實習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至20年代末,東北大學已是國內學生最多的大學,教授300人,學生3000人,而當時北京大學也只有學生2000人。

    最初,有不少日本人不相信張作霖會把東北大學辦好。可是,日本學者新島淳良在參觀東北大學之後,也不得不說:東北大學的實驗設備是第一流的,教授薪金也比國立大學高許多,其教育水準“遠高於日本在滿洲開辦的高等教育院校”。

    若是日本人留心一下同時動工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便會發現,除一部分科系如人文類、經濟類、醫學等少於東北大學外,遠在黑省腹地的哈工大對於工科教育的投資,甚至超過東北大學。這裡的機械工程系、電子工程系、礦務系、土木系在全亞洲都是第一流的。

    對張漢卿的抱負而言,如果說對東北大學的期望是成爲國內一流綜合大學,那麼哈工大的要求則是敢於媲美麻省理工的世界超一流的工科學府。

    當然,哈工大也不負少帥重望,用十年時間真正成爲“中華民國軍工的搖籃”,也使中國國防事業真正進入現代。



    上一頁 ←    → 下一頁

    劍道之王婚權獨占:席少的名媛新最強裝逼打臉系統絕對一番穿越未來之男人不好當
    重生之摳腳大漢變男神婚途有坑:爹地,快離婚紀少輕裝上陣抓淘妻地球唯一修士我真沒想重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