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第280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下)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 第280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下)字體大小: A+
     

    兩人相見甚晚,關鍵是張漢卿理解文人的自尊所在,閒談中不乏對文人的尊重並拔高文學的地位,當然他本身也是有幾把刷子的,畢竟有近百年的文學發展史作爲借鑑。

    兩人談得入港,錢玄同忍不住又把他的廢除漢字論擺上案頭。時過境遷,不知道這位少帥還會不會堅持自己的想法。

    張漢卿哭笑不得,還真是吃打不吃記啊,難道先前被懟過一次還不夠嗎?

    想想也不能完全怪他。作爲這個時代有良心的文化人,對於有可能解決中國積貧積弱根源問題的答案,大都投入一腔熱血。中國人先是學了西洋,搞“洋務運動”;然後一隅之隔的日本掘起後,中國又開始學東洋,包括魯迅、蔡鍔、將百里、蔣介石等在內的一大撥歷史名人都是先驅者。

    既然洋人這麼厲害,當時輿論就把中國的東西貶得一無是處,其中也少不了漢字漢語。漢語的國本已經爭得不可開交了:推廣多一個音的廣東話爲基礎的普通話而不是我們常講的以北京話爲基礎,歷史上以廣東籍佔多數的民國國會就差點讓它成爲了現實,讓我們子孫後代都去學一口“雷好、母雞”成爲標準音。還是國父孫先生爲了平衡北方人的感情作了斡旋,才以一票之差從而選了北京話,從這一點來講,孫逸仙被稱之爲國父是名符其實的,至少沒有讓小衆的語言成爲大衆。

    關於漢字,很多人就認爲已經與時代的發展不符了。以錢玄同爲首的一批漢字改革家就認爲漢字難認、難記、難寫,不利於普及教育、發展國語文學和傳播科學技術知識,主張廢除方塊漢字,乾脆就以拼音代之。

    繼章太炎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注音(這個東西穿越前的臺灣還在用),現在他的弟子錢玄同又提出了拼音,對中國人學習漢語來說,足夠了。

    見張漢卿連這些微末的枝節都清楚,錢玄同表示非常欽佩。有道是隔行如隔山,張漢卿能以一介“武夫”,繼爾在文學上有所涉獵,又能在令人不起眼的國語上有如此的造詣,這絕不是單單少帥一個稱謂所能說明的。

    文人雖然慣於相輕,但對於真正研究學問的人,對於同樣學問高妙者也是很欽佩的。不過文人是有風骨的,錢玄同對張漢卿再欽佩,也仍然對自己的漢字拼音化的前景非常看好。在此之前,他和他的老師一直是鼓吹廢除漢字的推手。

    這就有點矯枉過正了,但是很有市場,張漢卿覺得自己有必要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意見。他纔不會和錢玄同爭論----哪怕再有道理,也無法辯得過人家這種在文字上浸淫多年的大儒。略一思索,沒有多說話,只是提筆在紙上寫了一行字:“這個東西影太響深遠了,明天吃完飯早後到府上小坐再談”。

    錢玄同只一瞥便了然於胸,他以爲張漢卿公務繁忙,但起身告辭說:“如此便不打擾少帥了,我們明天再會。”這一聲少帥,他是發自內心的。

    不想張漢卿卻大笑着扯着他的胳膊說:“談得好好得,爲什麼要走?”

    錢玄同糊塗了,不是你要送客嗎?他疑惑地指着張漢卿的字條,此時卻見張漢卿也指着字條說:“錢教授看清楚了?”

    錢玄同再一看,沒毛病。細看之下,這才發覺張漢卿把兩個字的順序寫反了:“影響太”變成了“影太響”、“早飯”變成了“飯早”,但是並不影響他的判斷啊。

    這時候張漢卿笑了,他說:“錢教授您看,我寫了一句話,您只瞄一眼就知道大意了,甚至連兩處錯誤都不影響您的判斷,您覺得用拼音能達到這個效果嗎?”

    一句驚醒夢中人,原來少帥是用這種方法駁斥了自己的觀點。可是,駁斥得好啊!一個事例勝過千言萬語和滔滔雄辯,他爲張漢卿的機智讚歎!

    然後張漢卿才說:“漢字是中國人的根,一箇中國人只要識得2000個左右的漢字,就可以閱讀幾乎全部書籍,這是任何一種語言都做不到的。這一點,對目前普及中國識字教育尤爲重要。

    拼音,割裂了漢字的聯想屬性,只能作爲表而不能作爲本來輔助漢字學習,否則其結果會淪爲像英語一樣的笨人的語言。你看英語單詞這麼多,還在不停地產生新的詞彙,試圖給天下每一事物起一個名字。宇宙無窮,英文詞彙無窮!根本不可能像漢語那樣觸類旁通。如果我們用拼音代替漢字,對我們國家絕大多數尚不識字的人來講,想脫盲,這可是個相當的負擔!”

    對此,錢玄同表示認可,他這才認識到自己學術上的見解根本不足以與少帥宏大的政治視野相提並論。人家這才叫真正的漢語研究,而且研究透了。

    就在這一間茅草搭就的小棚裡,張漢卿赤腳和錢玄同侃侃而談,根本沒在意他的少帥之尊。果然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雖然是陋室,但是因爲張漢卿的視野和魏晉之風度,讓錢玄同對張漢卿的景仰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

    作爲這個時期有影響的文化人,錢玄同對張漢卿的讚賞被帶進北大校園裡。少帥以一介武夫都能如此關心國學,這讓象牙塔裡的天之驕子們情何以堪?學生們只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來投入到發揚國學的大潮中來,當然,在需要的時候去奉天、去東北傳道授業解惑是免不了的,這是後話。

    歷史上再談到新文化運動,免不了要提到這段公案。張漢卿的《我愛這土地》,被認爲是新詩的鼻祖,他的《我的家在東北》,也被奉爲開現代說唱之先河。

    研究現代文學史的學者後來要把他作爲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張漢卿謙虛地表示不敢當,並在其後指示要突出文學家們的作用。但是負有歷史責任感的文史學家們又怎麼能輕易地放棄他們的原則?年輕的少帥當仁不讓地成爲白話文運動的先驅,永載史冊。



    上一頁 ←    → 下一頁

    糾纏逃妻三體逍遙小書生凌天劍尊君九齡
    總裁爹地惹不起絕世飛刀韶光慢重生之狂暴火法桃運神戒